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回顾近10年发表的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6、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穴位频次、归经、分布,并对穴位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文献筛选后,共纳入350篇文献,涉及81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648次,文献研究共涵盖42种治疗方案,使用频率最多的方案为穴位贴敷,文献报道最多的疾病为“哮病”(217篇),以距离 ≥ 300为界,可将腧穴分为六组,通过复杂网络得出穴位核心处方为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结论 针灸治疗肺系疾病选穴以选取临近部位的腧穴与具有调节肺系功能的腧穴为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中,可选择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等腧穴,并根据分期特点进行临证加减。本研究结果可为针灸治疗肺系疾病与COVID-19选穴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使用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4年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 2007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23.0及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7篇,针灸处方103条,描述性分析显示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百会、神门、印堂,督脉的选用频次最高,腧穴分布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最多,所用腧穴中特定穴占79.41%,交会穴列第一;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聚类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群和4组核心穴对。结论 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取穴以督脉为主,遵循局部选穴和远部选穴并重的思想,重视使用交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针灸处方组合规律为在主穴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的基础上结合病机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复杂网络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炎性痛相关病症的处方特点,为临床治疗炎性痛选穴及针灸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与思路。方法 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炎性痛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213篇文献,涉及5种炎性痛病症,提取213条针灸处方,涉及145个腧穴,33种针灸术式。关联性最高的穴位配伍分别是内膝眼-犊鼻(膝骨关节炎),肾俞-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肩髃-肩贞(肩周炎),三阴交-足三里(盆腔炎),足三里-阳陵泉(术后炎性痛)。5种炎性痛处方中通用核心腧穴为足三里、阿是穴、阳陵泉、血海、三阴交,其刺灸方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结论 针灸治疗炎性痛处方选穴体现了辨证选穴与近部选穴相结合的特点;配穴以循经远部选取特定穴为主;核心腧穴刺灸方式多样。以痛为腧的阿是穴以及具有全身性抗炎镇痛效应的足三里穴可作为多种炎性痛的主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199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收录的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相关文献。采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统计腧穴频次及频率、腧穴归经、腧穴分布部位情况,选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用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100 篇文献,包含123条针灸处方,涉及163个腧穴,腧穴总频数为1 291次。十四经穴使用最多,其次为经验效穴;风池、百会、合谷为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使用频数前3位的腧穴;督脉、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使用频数前3位的经脉;所用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风池-阳陵泉、涌泉-劳宫、百会-印堂和水沟-劳宫-涌泉为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高频穴对。[结论] 临床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法较为多样化,但多以局部取穴及医家经验为主,规范化操作及临床研究有待推广深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恢复期针刺治疗的选穴规律,为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提供适宜的针刺穴位处方建议。方法 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对针刺治疗冠肺炎恢复期的选穴方案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77首腧穴处方,涉及腧穴59个,其中高频腧穴包括足三里、肺俞、气海、关元、脾俞等;关联规则得到24组重要腧穴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为肺俞、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太渊、膻中。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提取出了新冠肺炎恢复期针刺治疗的核心腧穴组合,该穴位组合可作为新冠肺炎恢复期针刺干预的基本穴位处方建议,为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十年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穴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Excel 2019建立用穴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提取、筛选、录入、统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3.0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412篇,涉及149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9717次,频数靠前的腧穴为天枢、中脘和足三里;经络选用以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募穴、五腧穴和八会穴为常用特定穴;腧穴分布多在腹部和下肢部;共涉及12种干预手法,其中埋线和针刺使用频率最高;核心穴组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常见,得到19组关联规则和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多选用特定穴,经脉以胃经、任脉和脾经为重,先后天并补,注重腹部腧穴的运用,多采用埋线和针刺手法,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干预措施和腧穴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VIP)、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区间为建库至2020年9月9日。依据制定的标准筛查、评估研究设计和提取针灸处方,在WPS 2019软件工作表建立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技术研究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取穴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60篇文献,整体研究设计循证评价质量中等,提取出62条处方;干预措施主要为艾灸、针刺和艾灸针刺结合运用;腧穴频次排名前5的为:外关、曲池、足三里、肩髃和合谷;经脉使用频次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任脉、手少阳三焦经和足阳明胃经等;特定穴频次依次为五腧穴、交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原穴等;聚类分析发现7类临床取穴聚类,关联分析发现了以外关为中心关联配伍曲池、肩髃、阴陵泉和水分等强关联穴组。结论 针灸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具有一定的规律,临床用穴较为广泛,许多高频腧穴、核心聚类群和关联规则,可直接配伍组成相关针灸处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分析火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火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后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3篇文献,涉及腧穴134个,应用总频数为562。火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应用频数前6的腧穴分别为肩髃(36)、曲池(31)、外关(27)、合谷(25)、手三里(24)、足三里(22);选用前3的经脉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138)、手少阳三焦经(79)和足阳明胃经(66);频数前5的穴对分别是肩髃-曲池(26)、外关-曲池(25)、外关-肩髃(24)、合谷-曲池(24)和手三里-肩髃(2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腧穴分为五大类,核心腧穴处方是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合谷、手三里、肩髃、曲池、外关。结论:火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选穴以阳经为主,常见四肢取穴;临证可以肩髃、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临床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运用和针刺新处方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FMS的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8.2软件统计分析绘图特定穴的频次,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关联规则、腧穴核心复杂网络和聚类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处方102首,腧穴145个。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阿是穴、足三里、夹脊等,腧穴归经以膀胱经、督脉、胆经、胃经等为主,特定穴使用频次最多的为五输穴,腧穴部位分布最多的为背腰部,最常用的补泻手法为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以30 min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穴对7条,3个穴组41条,4个穴组7条。聚类分析可见针刺治疗FMS潜在新处方4首。结论 针刺治疗FMS时,以调神解郁,调和脏腑,补益气血,通经止痛为临床选穴原则,最常用“阿是穴、百会、神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配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当今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腧穴及核心穴组。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医学(Wan-Fang)、中医药在线数据库(TC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几大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收集近40年来国内外学者使用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筛选与整理,然后建立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数据库,再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对腧穴节点进行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利用Gephi9.1程序绘制出相应的可视化复杂网络效果图。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灸法处方113个,共涉及到69个腧穴。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提示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腧穴依次是丰隆、三阴交、关元等;核心穴组依次是天枢与中脘、丰隆与三阴交、气海与天枢等。结论 本研究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总结出了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处方,为今后临床医师或相关研究者使用该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了新依据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逍遥散及其加减方的抗抑郁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逍遥散及其加减方的抗抑郁作用,精简组方、明确药效,为抗抑郁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0.01g/kg)组,加味逍遥散(16.20 g/kg)组,逍遥散(10.13 g/kg)组,逍遥散去生姜、薄荷(9.79 g/kg)组,逍遥散去生姜、茯岑、薄荷(8.10 g/kg)组...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rowsmith工具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耀  许腾  周玉枝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4):3484-3492
采用文献关联检索工具Arrowsmith从理论层面探讨逍遥散及其单味药抗抑郁的现代药理机制。利用Arrowsmith进行关联文献的检索和发现,从逍遥散单味药、整体复方及共有关联词对文献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借助Cytoscape绘图软件对逍遥散组成药材与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关联性分析。逍遥散中不同的单味药可能通过调节TLR4、TRPV1、Caspase-3、PPARG、COX-2、NRF2、PI3K、ERK1、MAPK、p38 MAPK等靶点,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关键通路影响焦虑、束缚应激、脾虚、学习记忆等发挥抗抑郁作用。逍遥散抗抑郁的关键作用部位在海马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通过Arrowsmith工具检索分析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质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干燥技术的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重要环节。冷冻干燥技术可较好地保持物料的原有形态及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获得较高质量的干燥物。介绍了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着重总结冷冻干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的目的、影响因素,以及冷冻干燥对药材组织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冷冻干燥的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适用于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参比苦味物质,以不同浓度的23种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为载体,采用"最小极限法"预测中药饮片的苦味阈值浓度(bitterness threshold concentration,BTC),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苦味中药的分子苦度当量(equivalent molecular bitterness,EMB)和分子苦度当量指数(EMB-index,EMBI),进而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苦度定量测定;此外,以不同浓度的黄连和苦参水煎液为载体,对建立方法的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了感知到苦味的人数比例与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浓度的对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由拟合方程的R2P值可知威布尔模型优于对数模型,由威布尔模型的拟合方程计算出中药饮片的BTC,进而测得了23种苦味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测得的黄连和苦参的EMB以及EMBI的RSD值均小于20%,重现性相对良好。结论 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预测出了23种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建立了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益  刘燕  蓝希明  徐国良  刘红宁 《中草药》2015,46(24):3704-3709
目的考察铁皮石斛提取物(DOE)对胃癌癌变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DOE高、低剂量组。采用大鼠ig给予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200 mg/kg,每10天ig 1次,持续3个月诱导胃癌癌变模型,造模同时给予DOE,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HE染色分析胃组织癌变程度,计算癌变率;RT-PCR测定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ax、Bcl-2 mRNA表达情况:TUNEL法测定胃组织中细胞凋亡;ELISA测定血浆中EGF、EGFR的量。结果 DOE高剂量能够明显抑制胃癌癌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OE能显著降低胃组织中EGF、EGFR mRNA以及血浆中EGF、EGFR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并能够明显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TUNEL法显示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DOE能够抑制大鼠胃癌癌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组织中EGF、EGFR mRNA表达与血浆中EGF、EGFR的量有关,同时降低Bcl-2 mRNA、升高Bax mRNA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8.
符珊珊  封杰妮  黎祖鸣  陈俊旭  刘添文 《中草药》2023,54(15):4948-4957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的基底膜差异基因之间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预测调控差异基因表达的中药,通过统计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分类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后续中医药开发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胃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通过检索文献获取基底膜相关基因并筛选、分析其在胃癌的表达量及共表达情况,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疾病本体(disease ontology,DO)富集分析。通过GEPIA数据库对差异倍数大的基底膜差异基因进行预后分析,再通过CTD数据库查找对基因有调控作用的化学成分。应用COREMINE数据库查找相关中药,并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高频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分类。结果 共筛选出15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根据参考文献筛选出45种化学成分,得到高频中药为茶树根、姜皮、干姜、丹参、人参等;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肺、肝经居多;以补虚药、收涩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胃癌相关基底膜基因及对应的高频中药,为治疗胃癌的中药新药开发及中医药理论的微观挖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药理学吴茱萸致肝毒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筛选吴茱萸主要肝毒性成分,预测毒性成分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依据TCMSP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Pharmmapper服务器、UniprotKB数据库筛选吴茱萸的活性成分,并预测肝毒性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吴茱萸毒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中筛选得到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芳樟醇、1-甲基-2-戊烷基-4(1H)喹诺酮、辛弗林、柠檬烯等147个潜在毒性成分,涉及靶点F2、PIM1、MMP13、MAOB等49个,经建立网络连接,细胞代谢、催化活性、刺激反应等通路可能与肝毒性作用相关。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发现吴茱萸中的多种潜在毒性成分可能通过多个靶点与细胞代谢、催化活性等通路相互作用,从而可能产生肝毒性,为后续进一步深入验证吴茱萸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配伍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羌活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VOSviewer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药物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并对其用药规律从高频方名、药物用量及配比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 对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基本信息统计发现,纳入方剂共1042首,涉及方书261部,其中超过10首的有12部,以宋、明、清时期收录的方书较多;方名出现次数≥5的有12种。对药物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频次≥100的药物有34味,性多温、寒、平,味多辛、苦、甘,以归肝、脾、肺经为主。配伍的药物以解表、补虚、活血化瘀、清热、理气等功效为主。羌活方治疗病证较多的依次为头痛(211次)、身痛(101次)、腰痛(57次)。与羌活配伍治疗头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川芎、当归、茯苓等;治疗身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川芎、白芷、独活等;治疗腰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当归、川芎、独活、牛膝等。关联规则发现,治疗头痛时支持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