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氨基酸和脂类在胃癌组织和血浆中的代谢变化,揭示胃癌组织和血浆之间的代谢联系?方法:应用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的测定技术,检测20份慢性胃炎组织?17份胃癌组织?15份慢性胃炎患者血浆?15份胃癌患者血浆和15份胃癌术后患者血浆中的氨基酸和脂类的水平,结合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胃癌组织内氨基酸水平较慢性胃炎组织升高或相当,尤以半胱氨酸(P = 0.007)?2-氨基己二酸 (P = 0.045)?谷氨酰胺(P = 0.047)明显;胃癌患者血浆中的氨基酸水平低于慢性胃炎患者血浆,尤其半胱氨酸(P = 0.029)?丝氨酸(P = 0.013)?甘氨酸(P = 0.043)?与慢性胃炎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3-羟基丁酸(P = 0.003)?十六碳烯酸(P = 0.030)?庚酸(P = 0.047)明显增高,胆固醇(P = 0.003)明显降低?胃癌术后患者血浆中氨基酸和脂类的水平向慢性胃炎状态恢复?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胃癌组织中氨基酸和脂类代谢异常影响了血浆中的氨基酸和脂类;基于GC/TOFMS的测定方法是研究胃癌代谢的合适平台?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胃癌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而且是造成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1〕。同时也导致宿主氨基酸代谢的改变。1 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住院需手术的胃癌病人 1 2例 ,术前均经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证实。同时根据病史、查体和有关化验排除如下病例。①接受抗肿瘤治疗者 ;②肝、肾功能不良者 ;③代谢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者 ;④严重感染者。另选取正常人 1 5例。以上资料见表 1。表 1 胃癌及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组 别n性 别FM 年龄 (岁 )营养状况良好不良对照组 15 6 945~ 7… 相似文献
3.
4.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20年,Braconnot首先分离并检测了甘氨酸和亮氨酸以来,对氨基酸的检测分析水平不断提高,至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已发展成为高度自动化的仪器。另一方面,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氨基酸也获得迅速发展,由于HPLC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已在许多实验室部分或全部地代替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生物样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镇静安神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中成药中常见添加的10种化学药品,建立等度HPLC-DAD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乙腈-体积分数0.5%甲酸pH(2.8±0.1)(30∶1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同时进行DAD全波长扫描;然后建立UPLC-MS/MS方法对HPLC-DAD的结果进行确证.结果 相关分子离子峰特征碎片离子明显,并在数批镇静安神类中成药中检出非法添加的化学药品成分.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检测镇静安神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血浆游离氨基酸实验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血浆游离氨基酸实验方法学探讨马常升王鸿志杨天祝刘惠敏*王敏彦*姜秋芬*基础所神经生物室(050017)吴文成葛秀兰附属二院内科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血浆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在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Raji肿瘤细胞氨基酸代谢的初步规律。方法收集培养过程听Raji肿瘤细胞冻融,制备我蛋白细胞滤液,采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测定Raji肿瘤细胞游离基酸含量。结果细胞培养至48h时,酪氨酸、等的浓度升至最高峰。羟脯氨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浓度无改变。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我院1980~1985年间27例存活5年以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自身状况、疾病内在特征及医疗策略等,探讨其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胃癌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KB 44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2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将其与国内正常成人值相比较,发现前者有明显改变。1.支链氨基酸及丙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0.05);2.组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01~<0.05);3.酪氨酸量轻度增加(P>0.05)。提示胃癌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视为恶性肿瘤时氨基酸代谢紊乱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6.
应用粘液组化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肠化生与胃癌的关系。粘液组化染色发现,胃癌组中Ⅲ型肠化生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3种不同病变的肠化生粘膜中的90%以上的杯状细胞和64.5%的胃癌组织均与COTA呈阳性反应。肠化生和肠型胃癌在抗原表达上是相同的,两者在组织发生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17例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了营养状态评定和血浆游离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COPD患者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时可促使营养不良更趋恶化,而BCAA/AAA可作为评定COPD营养状态的一种重要指标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基酸代谢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与乙型肝炎患者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疾病的特性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96例临床确诊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ASC)、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5个疾病组为研究对象,30例体检健康组作为对照,通过自动生化仪、氨基酸检测仪和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氨基酸、乙型肝炎DNA载量(HBV DNA)等测定.结果 (1)乙型肝炎患者中支链氨基酸测定值明显低于体检健康组,而芳香族氨基酸测定值高于体检健康组,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降低(P〈0.05);(2)乙型肝炎组与体检健康对照组TBIL、ALT、ABL、HCY、HBV 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组别HCY水平和氨基酸谱改变与TBIL、ALT、ABL、以及HBV DNA阳性检出率(%)相关.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氨基酸的测定与疾病轻重有临床诊断价值,当联合TIBL、ALT、ABL和HBV DNA等相互补充更具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熊果酸诱导胃癌细胞BGC-823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UA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凋亡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UA作用后BGC-823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用Fas单克隆抗体检测BGC-823细胞表面Fa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GC-823细胞Bcl-2的表达及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性。结果:UA对BGC-823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效应,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UA作用24 h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3.10μmol/L。当UA浓度为50和60μmol/L时,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呈现DNA凋亡梯带。随着UA浓度从20μmol/L递增到60μmol/L,周期检测发现BGC-823细胞出现亚G1峰逐步增高,S期阻滞增加,G1期下降。细胞内Bcl-2表达下降,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增加。BGC-823细胞表面未发现Fas的表达。结论:UA对BGC-823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下调Bcl-2的表达及激活caspase-3、caspase-8可能是其诱导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颅脑手术创伤对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和甘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创伤对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 (EAA )和甘氨酸 (Gly)代谢的影响 ,为手术麻醉过程中如何减少 EAA和 Gly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腰椎 3~ 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硬膜外导管长度约 3cm ,分别于麻醉 (BA)、手术结束缝皮时 (PA )采集脑脊液标本 2 m 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前衍生色谱法 (HPL C)测定颅脑手术前后、脑实质和非脑实质手术、不同手术时程 3种条件下脑脊液中 EAA(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和甘氨酸 (Gly)水平变化。 结果 EAA在颅脑手术后明显升高 (P<0 .0 5 ) ;对脑组织有直接侵袭损伤类手术于术后 EAA (Glu、Asp)和甘氨酸 (Gly)显著升高 ,且手术时程长者 (>2 h)脑脊液 EAA和 Gly升高幅度更大。 结论 脑脊液 EAA和 Gly水平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直接侵袭脑组织的脑内手术 ,且升高幅度与手术时程长短有关 ,非脑实质手术组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