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琼 《当代医学》2009,15(31):140-141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2000~2008年80例患者资料,分丙戊酸钠治疗组(A组)58例,苯妥英钠治疗组(B组)2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慢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戊酸钠组少于苯妥英钠组(P〈0.01),特异性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疗效肯定,但苯妥英钠不良反应多。  相似文献   

2.
陈晓东 《中原医刊》2014,(24):107-10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大同市三医院收治的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苯妥英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效果均比较理想,但是丙戊酸钠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要好于苯妥英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作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31例、乙组31例。甲组予丙戊酸钠治疗,乙组予苯妥英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80.65%,乙组总有效率为77.42%;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9%,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1%。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发作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效果均较好,两药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成年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予丙戊酸钠、丙戊酸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1年,观察癫痫发作次数和治疗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1%,对照组总有效率4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在接受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治入院的100例患者,分为汉族患者52例及维吾尔族患者48例两组,接受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均每天按体重15 mg/kg或每天600~1200 mg,分2~3次口服,始时按5~10 mg/kg,1周后递增,至最大安全剂量为止,记录治疗前后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治疗效果。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服药后8周内,癫痫发作减少100%为完全控制,减少75%以上显效,减少50%~75%为有效,减少50%为无效。结果:服药8周后汉族组达标率为88.46%,维吾尔族组达标率为70.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下丙戊酸钠控制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疗效,汉族组疗效优于维吾尔族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涤痰汤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痰浊阻窍型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痰浊阻窍型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涤痰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症、次症、舌脉等中医证候积分和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痰浊阻窍型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34-3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预防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脑出血内科治疗方案,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随访观察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癫痫发生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4%(35/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36/41),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发生癫痫4例,其中强直阵挛发作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失神发作1例,发生率为9.8%,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生癫痫11例,其中强直阵挛发作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肌阵挛发作1例,失神发作1例,发生率为26.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4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预防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联合运用在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探析。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所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分成实验组(65例)与参照组(64例),前者予以丙戊酸钠治疗,后者予以苯妥英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予以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8.5%)与参照组(7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低于参照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采取丙戊酸钠或苯妥英钠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但相较于苯妥英钠而言,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以及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2种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0例癫痫患者,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测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的痫样发作并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情况下的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组、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组、CPS-GTCS组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CS组、CPS组、CPS-GTCS组分别服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药物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以及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给予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丙戊酸治疗,观察组接受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频率为(7.02±1.04)次/月,低于对照组的(8.79±1.13)次/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34.04%(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效果显著,可降低发作频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托吡酯(商品名:妥泰)200mg对特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GTCS)发作的疗效。方法:64例GTCS患者分成三组,妥泰单药治疗21例,妥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22例,另外21例采用丙戊酸钠治疗作对照。结果:妥泰单药组及联用药组治疗GTCS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单用丙戊酸钠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单用妥泰组与联用丙戊酸钠组疗效相近(P>0.05)。结论:妥泰治疗GTCS疗效优于丙戊酸钠,且妥泰单一用药与联用丙戊酸钠治疗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5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个月治疗有效率为76.19%,6个月有效率为95.24%,均高于对照组51.52%、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与对照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卡马西平、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将其均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B组为75%,C组为80%;3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S型发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其余类型癫痫发作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药物均对脑炎继发癫痫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卡马西平治疗简单部分发作(PS型)效果优于托吡酯以及丙戊酸钠,医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14.
郝帅 《中原医刊》2013,(23):72-73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外伤性癫痫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丙戊酸铗治疗组(A组)50例、苯妥英钠治疗组(B组)50例和两药联合治疗组(c组)5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控制癫痫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外伤性癫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治疗癫痫患儿,只局限于药物治疗,以药物控制发作,为此对癫痫患儿用药更应注意。 1.按癫痫发作类型用药癫痫发作,可分全身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发作(植物神经发作),确定患儿发作类型后,可按治疗方案选药:①强直阵挛性发作,可选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②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氯硝基安定;③强直性发作,选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④婴儿痉挛症,选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泼尼松,同时应用丙戊酸钠。 2.单药治疗 癫痫患儿以单药治疗为宜,单药治疗控制率一般可达80%,且无明显副反应。如单药疗效不理想,可用联合治疗,但联合用药必须注意:第一,用发作类型最有效药物;其次,避免错用毒副反应相似的药物。 3.注意用药时限 主选药效果满意时就应按规律用药,剂量应根据药物半衰期长短分两次口服,半衰期长的苯巴比妥每日用药两次,半衰期短的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每月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月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丙戊酸钠相比,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明显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刘爱华  王玉平 《北京医学》2011,33(4):286-28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30例青少年肌阵孪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和治疗预后.结果 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临床均有肌阵挛发作,合并失神发作3例、合并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7例,其中单独以肌阵挛为表现的3例;脑电图检查均可见到暴发高幅的棘慢波;应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无发作23例,明显减少7...  相似文献   

18.
施宪锋 《吉林医学》2013,(32):6734-6736
目的:探究分析临床上使用丙戊酸加拉莫三嗪联合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选择172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儿童组(76例)和成人组(68例),向两组患者给予丙戊酸加拉莫三嗪联合疗法,以患者入院前的发作频率为对照,通过记录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的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此分析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单纯部分性发作(SPS)、复杂部分发作(CPS)、全身性发作(GS)和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SGTCS)频率与基准值比较,均得到了显著降低,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的SPS、GS、CPS治疗有效率较高,SGTCS控制效果较差;成人组SPS、GS治疗有效率较高,SGTCS和CPS控制效果则相对较差,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增加,具较高安全性。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疗法在临床上治疗癫痫具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降低,且安全性较高,有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14-11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联合治疗对难治性癫痫(RE)患者痫样放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13例R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苯妥英钠组、丙戊酸钠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71例。苯妥英钠组患者给予苯妥英钠治疗,丙戊酸钠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联合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脑电图检测及认知功能评分,并评定治疗效果,对3组患者脑电图改善情况、认知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苯妥英钠组和丙戊酸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57/71)、60.56%(43/71)、59.15%(42/71),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苯妥英钠组和丙戊酸钠组(χ~2=8.412、9.596,P<0.05),但苯妥英钠组与丙戊酸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联合治疗组、苯妥英钠组和丙戊酸钠组患者脑电图总改善率分别为80.28%(57/71)、63.38%(45/71)、60.56%(43/71),联合治疗组患者脑电图总改善率显著高于苯妥英钠组和丙戊酸钠组(χ~2=7.520、8.412,P<0.05),但苯妥英钠组与丙戊酸钠组患者脑电图总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05)。治疗前3组患者总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总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评分均显著高于苯妥英钠组和丙戊酸钠组(P<0.05),但苯妥英钠组与丙戊酸钠组患者总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RE患者痫样放电,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12例JME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资料及药物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有肌阵挛发作,部分合并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或)失神发作;脑电图表现快速、全面棘-慢波或多棘-慢波;采用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JME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应详细询问肌阵挛发作史,必要时行视频脑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