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发于身体血管分布较丰富处,鼻腔及鼻窦为其常发部位之一。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慢性炎症、外伤、内分泌等有关。鼻腔血管瘤按病理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良性血管内皮瘤、血管球瘤等。血管瘤大小不一,可具细蒂或广基。毛细血管瘤较小而多有蒂,海绵状血管瘤较大而基底广。多发  相似文献   

2.
血管瘤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一般认为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形成,多数出生时即存在,可以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组织.根据传统形态学分类,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与毛细血管瘤的区别仅在于血管腔的大小,该瘤是由扩张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窦构成的囊性肿块,其内壁衬以血管内皮,血窦腔内充血或有钙化的血栓存在(静脉石),肉眼肿瘤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血腔,其间有薄的间隔,类似海绵.多发生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内脏以肝海绵状血管瘤常见,其他脏器少见,发生于食管后壁的尤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从组织学上根据瘤体所台纤维的多少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肝毛细血管瘤虽较多见,但无重要的临床意义;硬化性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细咆瘤相对少见;而肝海绵状血管瘤较肝脏其他良性实质性肿瘤为多,可合并肝囊肿及旰腺瘤,但很少与肝硬变同时存在。肝脏庄是血管瘤最好发的内脏器官。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按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在头面部约占整个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50%。但因瘤体阻塞咽喉导致呼吸困难的病例较为少见。我院自1985年以来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000余例,其中只有12例因瘤体广泛侵及口底、咽喉而必须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现将护理特点及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激光和药物注射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将1286例、1564个瘤体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激光凝固治疗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治疗小儿血管瘤,总有效率达98%。对于毛细血管瘤激光疗法一次性治愈率达86%,优于药物注射法(P<0.01);而海绵状血管瘤药物注射法优于激光疗法(P<0.01);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介于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之间;对蔓状血管瘤采用瘤体主要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效果显著。提示,对部位较浅的毛细血管瘤采用激光疗法较佳,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采用药物(平阳霉素)注射疗效较高,蔓状血管瘤只有用瘤体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才能取得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62例上颌窦血管瘤CT表现于下。1临床资料1.1病例:62例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5~80岁。1.2临床表现:鼻塞、血性涕50例。病理类型为海绵状血管瘤14例,其余48例为毛细血管瘤纤维型、息肉型、混合型。1.3CT表现:①平扫见窦腔内高密度影,CT值30-50HU,平均40HU  相似文献   

7.
肝血管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近些年来影像学的发展也使肝血管瘤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在临床上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病理上肝血管瘤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以及毛细血管瘤四种类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而毛细血管瘤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肝博士》2005,(2):11-14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为0.5%~7%。肝血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种类型,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海绵状血管瘤确切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先天性的肝脏血管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其病因与遗传、饮食、环境及外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脉管发育畸形。属错构瘤、瘤体血管腔增多,充满血液并与周围血管相通摄取营养,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头面、颈部、少数见于躯干和四肢,偶见于肌间、颅内,肠腔、肝脏等部位。通常临床分为三种类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先天性动静脉展(又称蔓状血管瘤)还有将皮肤毛细血管瘤和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共存者称为混合型血管瘤。1982年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归为两类:血管瘤(Hemangioma)待点是病变多在生后1个月内出现,生长快,多在1岁左右停止生长,并逐渐退化自愈。此…  相似文献   

10.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良性肿瘤,是血管发育畸形或血管增生所致,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患者以新生儿及小儿多见,女性发病率较高,多数为单发,亦有多发者,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以皮肤为最常见,好发部位为颜面部及四肢。临床上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早期瘤体较小时容易  相似文献   

11.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尸检的发生率约0.4~7%。多数为直径小于5cm 的单发性病变,多发性者约占10%。组织学上肝血管瘤实际上是一种血管畸形,根据其所含纤维的多少,可分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营瘤四型。其中以海绵血管瘤最多见。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和 CT 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因此,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有进一步认识的必要。现将有关肝海绵状血管的诊断和治疗问题综述如下。一、诊断:症状和体征。肝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女  相似文献   

12.
血管瘤多发生于头面部血管丰富部位,鼻腔及鼻窦亦为常发部位。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5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血管瘤多为先天性,常见于婴儿及儿童,但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发病年龄较大。本组年龄小者90d,最大者70岁,20岁以上者44例(86.2%)。其他部位的血管瘤女性患者较多[1],而鼻腔及鼻副窦血管瘤男性较多。本文中男36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2.4:1。1.2病理类型及病变部位海绵状血管瘤26例(50.9%),毛细血管瘤25例(41.1%)。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上颌窦[1],且常累及鼻腔,筛窦等邻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后的病理变化及疗效,为阐明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4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瘤内平阳霉素注射并随访观察疗效,同时对平阳霉素注射后的瘤体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24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经平阳霉素治疗后痊愈20例,治愈率为83.3%。而未治愈的4例患者,2例行手术治疗时,出血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注射平阳霉素后纤维组织增生并部分机化,血窦变窄小、融合,腺体变性、融合。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高,并发症少。其病理变化是瘤体组织纤维增生和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软组织良性血管瘤,为间胚叶组织发育异常。常见有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或二者混合以及少见的纤维血管瘤。本组病例均为皮下肌肉中的软组织血管瘤的前两种,而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内脏的血管瘤不包括在内。 临床资料 31例中经手术证实者16例,血管造  相似文献   

16.
廖兴胜  肖绍文  张超元  谭源福  周全 《广西医学》2009,31(11):1618-1619
目的观察术中瘤内直接注射无水乙醇,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止血和切除效果。方法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术中行瘤内直接注射无水乙醇,观察注射区颜色变化、切面出血情况。结果4例患者术中接受瘤内直接注射乙醇后注射区颜色均立即不同程度变白,切面出血明显减少。4例中3例获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结论术中瘤内直接注射乙醇能迅速破坏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床,从而减少出血,易于肿瘤分块切除和保护颅神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与单独使用平阳霉素的治疗方案对体表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体表血管瘤患儿3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同时,根据临床类型将观察组分为毛细血管瘤组(68例)、海绵状血管瘤组(56例)及混合型血管瘤组(56例),根据瘤体大小将观察组分为瘤体面积>2.5 cm2组(78例)及瘤体面积≤2.5 cm2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及观察组内各临床类型、瘤体大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血管瘤组总有效率高于海绵状血管瘤组及混合型血管瘤组(P<0.05),瘤体≤2.5 cm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瘤体>2.5 cm2组(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体表血管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毛细血管瘤效果更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硬膜外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例;蔓状静脉血管瘤1例;毛细血管瘤3例;脂肪血管瘤1例,该病好发于T3和T4-T8部位,瘤体多位于硬膜外背侧,椎管造影可提高该病诊断率,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蒋弘阳  丁忠祥 《浙江医学》2018,40(4):398-399,404
目的比较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与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2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36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对象行MR增强检查,并根据Elster评分标准进行T2WI信号分级。比较两组患者T2WI信号、瘤体形态、MR动态增强等影像学特征。结果鞍旁脑膜瘤患者T2WI低信号3例,等-稍高信号31例,高信号2例;病灶呈圆球形26例,尖角形(不规则三角形)10例;MR动态增强表现为快速填充的强化35例,渐进性强化1例;观察到脑膜尾征32例,瘤周水肿6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T2WI低信号0例,等-稍高信号7例,高信号17例;病灶呈圆球形6例,哑铃状18例;MR动态增强表现为周围向中心填充的渐进性强化20例,快速填充的均匀强化4例;均未观察到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两组患者信号、瘤体形态、MR动态增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WI明显高信号、渐进性动态增强、病灶呈哑铃状、无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形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对 1 3例手术切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进行了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发现 :瘤周内皮细胞呈立方状、柱状、三角状 ,呈簇状或团状排列 ,呈增生状 ,细胞核大 ,胞浆中吞饮小泡丰富 ,瘤中内皮细胞拉长呈扁平状 ,成纤维细胞核大、染色质淡 ,胶原纤维大量增生 ,甚至融合、增粗、排列紊乱 ,发生玻璃变性 ,另外 ,还有血栓形成 ,红细胞浸润至间质 ,瘤周肝组织改变等。这为解释临床上肝海绵状血管瘤增长、萎缩、瘤体中央纤维化而周边增生等诸临床现象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