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术后疼痛,缓解伤锥严重程度,促进骨折复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6):515-516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方法选取2014-07—2016-07间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行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69%比对照组23.4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可加快骨折预后,缩短卧床时间,减轻疼痛,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对照组行联合外侧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VAS评分、Worter指数、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53例,采用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4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后路的椎管前壁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出血量略多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手术时间略多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按照Frankel分级,术后2周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术后1年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神经功能改善和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有效解除前路压迫,且手术操作难度无明显增大,是基层医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与传统切口手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传统组44例采取传统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予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及住院天数,并比较两组后凸Cobb角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住院天数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67例患者的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选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及传统的切口手术,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其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减少疼痛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7.
尹永涛  沈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95-179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提升骨折复位效果,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钉钉棒內固定手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其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任选52例,对照组中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26例,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钉钉棒內固定手术。另26例则进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对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钉钉棒內固定手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末次随访Cobb’s角及患椎楔变角较对照组小(P0.05),稳定效果更好,治疗更加有效。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手术疗效较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SSPI)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的治疗和应用效果,因此我院一共选择了82例已经被诊断为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并且还要将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用传统的行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椎管侵占率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椎管侵占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也要优于对照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SSPI)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62-64+68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Cobb角、伤椎椎体压缩率、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效果优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且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促进触觉、运动觉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68例,平均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影像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脊柱后凸Cobb角低于参照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可取得较好的固定和复位效果,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安全性更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且适宜行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9),观察组给予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VAS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开放组和经皮组,每组各40例,开放组使用短节段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经皮组则开展短节段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3个月后胸腰椎功能的改善。结果经皮组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均低于开放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胸腰椎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对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剑岚  杨渝勇  彭亦良 《重庆医学》2013,(30):3638-3640
目的观察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应用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6例没有神经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收治的另外26例采用传统开放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平均9.2个月。虽然两组患者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术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伤口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早期稳定受伤脊柱,却不牺牲任何脊柱的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增高、后凸Cob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折症状,纠正胸腰椎畸形;但相较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相关微创优势,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效果。方法该研究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研究组予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对照组予以联合外侧植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研究组VAS评分(2.05±0.58)优于对照组的(3.72±0.63),且研究组Worter指数(0.50±0.33)、Cobb角(9.35±4.21)与前缘高度(90.54±10.15)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2%、18.9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