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中铁十局二公司医院进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术后4周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16周的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康复速度,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1):100-102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42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arri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具有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命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服务技巧、专业技能、心理疏导、病情管理、康复训练、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2%和70.7%,Harris评分分别为91.0±22.8和81.6±20.4,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2±23.6)min、(321.7±80.4)m L、(101.3±25.4)m L、29.2%,对照组分别为(86.1±21.7)min、(263.2±65.8)m L、(95.3±23.9)m L、36.6%,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运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根据Harris评分,观察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结论:优质护理可更有效地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731-733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THR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8.33%(53/60)、73.33%(44/6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35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3/60)、40.00%(24/6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1.075,P<0.05)。结论 T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2017年2月-2019年2月为研究时段,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 2组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纳早期康复护理.比较Harris评分、VAS评分、康复优良率、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护理后Harris评分、康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护理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采纳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加快机体的恢复,减轻疼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组4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45例,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经Harris评分法评价,优良率为86.7%,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民坤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36-1038
目的研究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94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6个月以Harri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以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1.40%(35/43)、95.35%(41/43),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髋关节功能、生命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锻炼依从率、Harris评分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有效改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明显增强其术后锻炼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日记护理方案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院的10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2)和对照组(n=54),两组术前均诊断为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护理方案分为两组,试验组即康复日记组,给予康复日记宣传册护理宣教、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信息记录、出院后书面随访及定期视频督查及记录;对照组则按常规术后康复指导,包括床边口头宣教、术后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日记护理方案的运用明显提升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4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10%,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明显,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2011年9月~2015年9月105例新鲜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骨科术后基础护理,早期护理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护理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3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0.77%),早期护理组平均Harris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早期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常规护理组(19.23%)。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Harris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无痛管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无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无痛管理模式应用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且并发症较少,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3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7.72%)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7%)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后优良率高,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142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1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4.9±3.2)d,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时间(20.2±2.7),P0.05;术后12月对照组Harris评分为(87.3±4.2),观察组评分(90.2±3.2),两组比较(t=1.97,P=0.02)。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3.2%(52/71),观察组优良率87.3%(62/71),两组比较(X2=4.45,P=0.03)。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质的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郸城洪河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路径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5/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康复路径表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盲实验法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40例,按照制定好的康复路径程序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周、2周Harris评分以及干预前后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Harris评分、干预前后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路径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