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设计并制备具有靶向肿瘤且pH敏感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笼形蛋白纳米递药系统,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基因全合成与蛋白质重组表达技术纯化HSP为母版,通过表面官能团功能化制备得到修饰穿膜肽Tat、聚乙二醇包衣的热休克笼形蛋白纳米载体(PT-HSP)。通过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与Zeta电位测定仪对其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进行表征,并建立HPLC测定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考察载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PT-HSP在生理pH条件(pH 7.4)与肿瘤pH条件(pH 6.5)下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形态学结果表明,PT-HSP是呈现典型双层结构的均一球体,平均粒径为(154.4±23.6) nm,Zeta电位为(-2.6±0.7) mV。HPLC测得载PTX的PT-HSP的包封率为(75.3±3.6)%,载药量为(7.0±0.2)%。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PT-HSP在pH 7.4条件下的释放速率显著慢于pH 6.5条件下的释放速率(P<0.01)。结论 本研究制备得到的pH敏感的HSP笼形蛋白智能纳米递药系统具有载药量高、稳定性强及智能靶向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智能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合适尺寸的负载药物的纳米制剂,通过表面修饰,获取一种具有缓控释性的脑组织药物递送系统。方法 琥珀酸胆甾醇酯(CHS)与普鲁兰多糖经酯化反应形成疏水改性普鲁兰多糖(CHP)。CHP再通过透析法负载长春新碱(VCR)及通过乳化作用对聚山梨酯80(PS-80)进行表面修饰,得到VCR-CHP-PS纳米粒子。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仪(1H-NMR)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动态光散射仪表征纳米粒子的粒径及电位。透射电镜观测CHP形态,并用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载药纳米粒子VCR-CHP对PS-80的吸附特性。结果 FTIR和1H-NMR证明CHS和CHP已成功合成。VCR-CHP-PS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14.2 nm,平均PDI为0.325,平均Zeta电位约为-19.5 mV。PS-80在CHP纳米粒子上的覆盖率为(149±43.5)%。VCR-CHP纳米粒子中VCR的载药量约为5.36%,包封率约为61.14%,72 h释放量约为61.43%。结论 疏水改性普鲁兰多糖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及一定的缓释功能,有望成为脑靶向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3.
万众  孙治国  鲁莹  王林辉 《药学实践杂志》2019,37(3):246-248,259
目的 制备卡巴他赛白蛋白纳米粒(CBZ-BSA-Gd-NP)以降低药物毒性,并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生物矿化法制备CBZ-BSA-Gd-NP,对其处方工艺进行优化,对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等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考察其体外血液相容性。结果 制得的纳米粒包封率为63.04%,载药量为10.51%,平均粒径为(166.1±4.7) nm,粒径的多分散系数(PDI)为0.256,Zeta电位为(-18.14±1.16) mV,与卡巴他赛-吐温溶液相比,体外溶血作用显著降低。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制备的CBZ-BSA-Gd-NP载药量高,粒径均匀,体外血液相容性好,增加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化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DOX-PLA-NP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OX-PLA-NPs,正交设计优化其处方工艺,对其纳米粒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量进行测定。以DOX原药为对照组,考察DOX-PLA-NPs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尾静脉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DOX-PLA-NPs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125.67±3.80) nm、Zeta电位为(-35.97±1.58)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23±1.46)%,(10.29±0.63)%。体外释放结果显示,DOX经纳米粒包裹后,具明显的缓释作用。DOX原药和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t1/2β分别为(1.15±0.175) h、(6.43±2.12) h,CL分别为(174.76±47.22) h·L-1、(30.68±11.86) h·L-1,AUC0→t分别为(6.01±1.61)μg·h·L-1、(36.04±13.72)μg·h·L-1结论 制备的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具明显的缓释作用,并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姚晨  张燕 《中国药师》2018,(3):415-419
摘 要 目的:制备非布司他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制备成缓释微丸,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非布司他纳米混悬剂,通过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制备非布司他载药微丸,使用丙烯酸树脂 RL30D和丙烯酸树脂 RS30D包缓释层衣,制备成非布司他纳米缓释微丸,并评价其释药机制。结果:制备的非布司他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为(212.5±36.3)nm,多相分散系统(PdI)为(0.193±0.018),Zeta电位为(-12.4±0.3)mV,扫描电镜显示非布司他纳米混悬剂大小分布较均一;制备的非布司他纳米缓释微丸体外释药较为平缓,符合一级释放模型。结论:本研究制备非布司他纳米混悬缓释微丸体外释药平缓,为非布司他临床应用提供全新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以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乳酸(mPEG PLA)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并评价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塞来昔布载药胶束,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初步筛选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采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评价了载药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并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35.6±15.1)nm,多聚分散系数(PdI)为(0.152±0.05),Zeta电位为(-24.6±2.9)mV;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24 h累积释放81.5%。结论:采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处方与制备工艺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载姜黄素的透明质酸-熊果酸-硫辛酸交联纳米粒(Cur/cLA-HU NPs),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 以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超声法,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Cur/cLA-HU NPs的制备工艺,并对Cur/cLA-HU NPs的粒径、Zeta电位、形态和体外释药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分析HepG2细胞对Cur/cLA-HU NPs的摄取,以MTT法考察Cur/cLA-HU NPs对HepG2细胞的毒性。结果 最佳载药工艺为:以甲醇为药物姜黄素有机溶剂,以药质比4∶10进行投料,超声于100 W下次数为3次,每次处理3 min,超声程序设置为开2 s、停4 s。Cur/cLA-HU NPs的包封率为(87.91±1.51)%,载药量为(16.64±0.45)%,粒径为(172.3±2.57)nm,PDI为(0.174±0.021),分散均匀,Zeta电位为(−35.3±2.12)mV。Cur/cLA-HU NPs具有还原响应性,释放药物的快慢受到GSH浓度的影响;靶向肿瘤细胞,且被细胞快速摄取;对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Cur/cLA-HU NPs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稍优于姜黄素,具有肿瘤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扑尔敏为模型药物,开发一种PLGA缓释微球给药系统。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扑尔敏PLGA缓释微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药量、药物释放。结果制得的扑尔敏PLGA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112±57)μm,含药量为(798.33±145.00)μg,载药量为(0.32±0.12)%;药物9 d累积药物释放量可达87%。结论本研究扑尔敏PLGA缓释微球制备方法简单,药物能达到长期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硝苯地平制备成微乳,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以及Zeta电位测定仪等技术检测硝苯地平自微乳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表面电位、稳定性、药物的体外释放以及体内的吸收等特点,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硝苯地平自微乳平均粒径为25~26 nm,分布较为集中;粒子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电位为-(25.1±1.1) mV;体外释放度>90%。结论 将硝苯地平制成自微乳,药物在体内有良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李倩  黄婷  尹东锋 《中国药师》2016,(2):213-217
摘 要 目的: 优化以普朗尼克P123为载体材料的多西他赛胶束处方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多西他赛普朗尼克P123胶束。采用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化胶束处方工艺,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投药量、有机溶剂体积、水化体积、水化温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形态,并测定胶束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透析法进行胶束体外释放特性考察。结果: 以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三次多项式拟合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三次多项式拟合度较好,制备出的胶束形态圆整,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108.3 nm和 3.99 mV,多分散指数为0.265,平均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97.91%±0.28%)和(3.72%±0.12%),多西他赛胶束120 h的累积释放率达95.03%,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结论: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的多西他赛胶束工艺简单可行,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在体外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化姜黄素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CUR BSA NPs)的制备工艺,考察其外观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特性。 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材料,姜黄素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去溶剂法制备CUR BSA NPs,通过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CUR BSA NPs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进行研究。 结果: CUR BSA NPs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牛血清白蛋白浓度10 mg·ml-1,乙醇体积7.79 ml,搅拌速度915 r·min-1。根据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CUR BSA 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203.93±83.10) nm,Zeta电位-40~-50 mV;包封率为86.53%,载药量为3.89%。 结论: 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UR BSA NPs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体外释放试验表明与姜黄素原料药相比制备的CUR BSA NPs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2.
方宁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8):1557-1562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纳米制剂载体材料将葫芦素B制备成纳米粒,并考察其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 使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以PLGA浓度(X1)、PVA浓度(X2)和药物浓度(X3)作为考察因素,以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大小(Y1)和包封率(Y2)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处方;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值,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并考察了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比较了葫芦素B与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 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的最优处方组成为:PLGA浓度为9.0%,PVA浓度为2.0%,药物浓度为4.5%,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145.4±15.8) nm,Zeta电位值为(-7.6±0.8) mV;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纳米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释药前期出现突释,后期平缓,48 h药物释放达到86%;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葫芦素B。结论 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可延缓药物释放,提高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活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bFGF为缓释药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bFGF-PLGA缓释微球,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检测微球物理性能和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W1/O/W2复乳溶剂挥发法制作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ELISA法测试微球中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微球中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微球表面圆滑均匀,平均粒径(0.75±0.08)μm,载药量[(59.9±1.9)×10-3]%,包封率为(79.9±2.8)%;在为期45 d的体外释放试验中,bFGF累积释放率达到80%。结论bFGF-PLGA微球能够稳定地在较长时间释放药物bFGF,验证了PL-GA微球作为bFGF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载胰岛素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并初步考察其降糖效果。 方法 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用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处方工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用粒径/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对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给药,对其药效学进行初步考察。 结果 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63.26±1.88) nm;Zeta电位(33.1±0.3) mV;包封率(37.92±2.11)%;载药量(5.42±0.3)%;24 h累计释放率63.83%。皮下注射给药8 h,糖尿病大鼠血糖较单纯注射胰岛素组下降平缓,且药效持久。 结论 优化后的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形态较好、粒径较小,为研究胰岛素的新型给药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增寿  胡伟  张华  朱光辉  陈怡 《医药导报》2007,26(7):720-723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多柔比星为模型药物, 制备脑内局部给药缓释微球。方法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交联剂,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多柔比星脑用微球。用动态透析法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多柔比星/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9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9.41±2.43) μm,载药量为(8.49±0.37)%,包封率为(70.56±4.23)%。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 所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适用于多柔比星壳聚糖脑用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奥沙利铂长循环脂质体(long-circulating liposome,LCL),并考察其在体内外的性质。方法 利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奥沙利铂LCL,观察其形态,测定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采用SD大鼠进行药动学研究,考察脂质体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与生物利用度。结果 奥沙利铂LCL的平均粒径为(195.1±1.8)nm,电位为(-29.53±0.57)mV,包封率为18%,载药量为2.4%。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奥沙利铂的血浆清除率是LCL的71倍,LCL能够显著降低奥沙利铂的血浆清除率,延长药物体内滞留时间,LCL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奥沙利铂溶液的70倍,显著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结论 本研究选择逆相蒸发法制备并筛选出具有合适包封率,低毒性和高药效的奥沙利铂LC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苯妥英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PHT-CMCS-MS)的处方,观察其组分对2种牙周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固化法制备PHT-CMCS-MS,以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观察载药微球表面形态,测定微球的释药性能及初步稳定性。并采用洞-平板法对牙周常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进行抑菌实验对比,以抑菌圈直径作纵横向比较,分析药物影响。结果 制备的PHT-CMCS-MS外观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粒径分布范围为0.8~12µm,载药量为8.2%,包封率为48.9%,PHT-CMCS-MS在PBS(pH=7.3)的溶液中具有明显缓释效果。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苯妥英钠及其缓释微球对Pg、Aa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 结合苯妥英钠及羧甲基壳聚糖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抑菌作用,制备载药微球缓释作用良好,可结合手术或局部注射辅助应用于牙周治疗,达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载体与装载的难溶性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对释放速率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归纳总结可预测难溶性药物-MSN给药系统释放行为的数学模型。方法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SN作为载体,通过溶剂挥干法进行药物装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载体的外观形貌及孔道结构,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研究载体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选取载药量及药物的氢键受体数量作为因素进行释放行为分析,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2因素3水平析因设计,完成体外释放实验;2、24 h累积释放度作为因变量,拟合数学模型。结果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SN为均一的球形,粒径约为400 nm,孔道呈放射状,孔径均一为3.6 nm。拟合模型显示,载药量比氢键受体数量对2 h累计释放度影响更大,随着载药量的增加,2 h累计释放度逐渐下降;在研究范围内,氢键受体数为6,载药量为50%具有最小的2 h累计释放度,为50.31%。24 h累计释放度则根据载药量的不同随着氢键受体数的改变呈现相反趋势,当载药量较低时,与氢键受体数呈正相关;当载药量较高时,与氢键受体数呈负相关。氢键受体数为6,载药量小于10%时具有最大的24 h累计释放度,可达99.44%。结论 相对药物的氢键受体数量,载药量对于难溶性药物-MSN给药系统的速缓释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低载药量可以实现药物的2 h快速释放及24 h完全释放,高载药量则反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载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还原响应mPEG-S-S-C18纳米粒,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优化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mPEG-S-S-C18纳米粒,应用单因素法考察投药量、水相/油相体积比、超声功率以及超声时间对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进行星点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结果 优化获得的HCPT/mPEG-S-S-C18纳米粒制备工艺投药量为1.0 mg,水相/油相体积比为4.56∶1,超声功率为562.5 W。该工艺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为(58.14±1.04)%,载药量为(3.46±0.22)%,平均粒径为(322.9±9.52)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95±0.05,Zeta电位为(-17.5±2.11) mV。结论 乳化-溶剂挥发法适用于制备HCPT/mPEG-S-S-C18纳米粒,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优化获得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所得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盐酸洛美沙星淀粉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 以盐酸洛美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了载药淀粉微球,通过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情况,对上述2种方法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吸附法制备的载药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4.54 µg·mg-1,药物包封率为39.72%;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9.32 µg·mg-1,药物包封率为48.95%。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缓释特性,其中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比吸附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有更好的缓释能力,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释药曲线也有所不同,在模拟胃液中累计释药量只能得到70%;而在模拟肠液中累计释药量能达到80%以上。结论 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载药淀粉微球都具有缓释作用,但后者体外释药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