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比CT与MRI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HIE患儿,患儿均行CT与MRI检查,观察对比CT与MRI检查对HIE的检出率、符合率。结果 MRI检查的检出率、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12.90%)高于MRI(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水肿的检出率(33.87%)高于CT(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脑动脉梗死、脑室出血等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脑水肿的诊断价值更高,但应用CT检查更有助于诊断患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可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接诊治疗的58例疑似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23例,对患儿均进行CT和MRI检查,记录CT和MRI检查结果,记录轻度、中度、重度患儿例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和符合率及基底节区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发生率。结果 2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病理分级为: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3例; CT检查结果为:3例病理为轻度患儿,CT诊断为正常新生儿,1例病理为中度诊断为重度,1例病理为重度诊断为中度;MRI检查结果:重度检查无误差。MRI检查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100. 00%(23/23)、86. 96%(20/23),高于CT检查的86. 96%(20/23)、69. 56%(16/23)(P <0. 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均为4. 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RI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CT检查[0%比17. 39%(4/23)](P <0. 01),MRI检查对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高于CT检查[8. 69%(2/23)比0%](P <0. 01)。结论 MRI较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高,但CT更容易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更易检出基底节区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MRI与CT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4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CT诊断;观察组:对新生儿应用MRI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100%高于参照组的87.14%(P0.05)。观察组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11.43%高于参照组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5.71%,参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8.57%高于观察组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4.29%,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建议选择MRI,不仅诊断准确率高,对机体无损伤,可根据临床中疾病类型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从而确保诊断结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与残疾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和CT诊断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采用MRI诊断的颅脑外伤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合型外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以及脑室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对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准确性较高,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超声和CT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收集6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的总检出率及总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76%、85.39%,超声检查分别为88.76%、85.39%,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对脑室管膜下出血灶检出率明显优于CT(100.00%vs87.09%),超声对脑室内出血灶检出率、诊断正确率均为100%,明显高于CT检查72.22%、66.66%(P0.05);CT检查对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灶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超声检查中新生儿颅内出血灶主要表现为强回声,部分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脑室增宽、脑中线结构移位;CT扫描中出血灶多数均表现为高密度影,硬脑膜下出血小脑幕多见高密度增厚,颅底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区;少数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灶存在矢状窦旁"三角征"。结论超声和CT检查均可有效检出并正确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对脑室内、脑室管膜下出血灶显示优势较为明显,CT在检出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灶中优于超声,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双源CT与MRI检查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240例HIE患儿,轻度98例、中度75例,重度67例,住院期间均完善头部CT与MRI检查,确定CT、MRI分度标准,分析与HIE临床分度相关性,明确CT与MRI评估HIE严重程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结果以HIE临床分度为标准,CT、MRI检查评估HIE严重程度符合率分别为91.25%、93.33%(均90%),且二者符合率较为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分度评估HIE严重程度与临床分度诊断一致性极佳,Kappa值为0.772、0.790;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MRI分度与HIE临床分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当蛛网膜下腔出血时,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当基底节区出血时,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双源CT与MRI检查对于评估HIE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二者对于颅内出血的显示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谢增海 《海南医学》2006,17(1):106-107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71例,占88%;脑内出血5例,占6%;脑室出血7例,占2%;硬膜下血肿2例,占8%,缺血缺氧性脑病25例,占30%.结论(1)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类型,多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2)脑内出血多合并重度窒息史.(3)脑室内出血多在脑室后角形成血-脑脊液平面.(4)硬膜下血肿合并皮下血肿、产伤史.(5)缺血缺氧性脑病生产过程中多有轻至中度窒息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影像表现及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CT检查,取得CT影像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 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检查为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重要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CT组、EEG组,各36例,分别采取电子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方式、脑电图诊断(EEG)方式,最后分析2组患儿诊断结果.结果 CT组特异性为100.00%,明显高于EEG组的6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颅内出血显示率为50.00%,明显高于EEG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儿符合率、检出率分别为91.67%、100.00%,明显高于EEG组的77.78%、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诊断中应用CT诊断,其符合率、检出率、特异性明显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扫描的剂量如何选择和优化。方法:选择可能或存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选取100mA、50mA、25mA,其他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新生儿头颅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得出结果。结果:50mA与常规剂量100mA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mA与常规剂量100mA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0mA低剂量CT扫描在HIE诊断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可对缺氧缺血部位、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予以明确诊断,且由于辐射剂量显著降低,有效地保护了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与CT用于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82例,同时采取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和CT检查,以临床表现及头颅磁共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颅脑超声检查和CT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床旁超声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单项检出率与CT单项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颅脑超声诊断总检出率与CT诊断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脑实质出血21例,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脑实质出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5%、98.36%和85.71%、98.36%;临床诊断硬膜下出血18例,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硬膜下出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11%、98.44%和77.77%、98.44%;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3.33%、98.44%和88.89%、96.88%;临床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5例,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  相似文献   

12.
常晓华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60-2061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I、CT检查。对比MRI、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对损伤部位的检查情况。结果 MRI及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0%(63/72)、72.22%(52/72),MRI诊断准确率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损伤部位的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对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对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CT比,MRI检查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更好显示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临床拟诊颅脑出血的新生儿100例,全部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同时实施CT、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PIVH及其不同分级的阳性检出率、检查用时与检查费用的差异。结果: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发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65例,阳性检出率65.00%,其中Ⅰ级30例,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7例。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MRI对新生儿PIVH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与MRI对新生儿PIVH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MRI对新生儿PIVHⅠ级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与MRI对不同新生儿PIVH分级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的检查用时明显短于CT、MRI检查,检查费用明显低于CT、MRI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检查用时短,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并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间的差别。 方法 对115例怀疑脑损伤的新生儿行常规MRI、DWI和SWI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并记录各序列出血灶个数,比较3种方法在颅内出血检出率、分布区域及病灶检出个数的差异,并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间颅内出血分布区域及病灶检出个数的差异。 结果 115例新生儿中,SWI的颅内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及DWI(检出率分别为32.2%、26.1%、12.2%,P<0.05),常规MRI亦较DWI高(P<0.05)。3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常规MRI、DWI及SWI检出颅内出血灶分别为66、33、125个,SWI较常规MRI及DWI、常规MRI较DWI显示更多出血灶(均P<0.05)。出血灶主要位于生发基质-脑室、大小脑半球(分别为33、34、25个),SWI较常规MRI及DWI显示更多这些部位的出血灶(均P<0.05);常规MRI及SWI较DWI更敏感地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P<0.05),但常规MRI与SWI相仿。早产儿出血灶总数及生发基质-脑室出血灶数目均多于足月儿(P<0.05),而其他部位出血灶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WI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优于常规MRI及DWI,但各序列显示不同部位颅内出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怀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应行上述序列检查以综合判断有无颅内出血及出血数目。上述结果可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7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HIE的CT表现。结果69例中,未见异常7例,HIE62例,其中轻度28例,中度26例,重度8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和脑室内出血4例。结论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诊断、早治疗、病程判断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它具有检查快捷、诊断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6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螺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HIE的CT表现。结果65例中,未见异常7例,HIE58例,其中轻度21例,中度29例,重度8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同时伴有脑室内出血5例。结论螺旋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病变程度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价值,它具有检查快捷、诊断准确和辐射剂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94例存在高危因素并接受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头颅彩超检查结果以及MRI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II级、颅内出血III级、颅内出血IV级、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扩张、脑实质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检出率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对脉络丛囊肿、室管膜下囊肿以及颅内出血I级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硬膜下出血临床检出率显著高于床旁多普勒超声(P0.05),部分患儿诊断结果得到手术/尸检证实。结论相对于MRI,床旁多普勒超声可提高新生儿脉络丛囊肿、颅内出血I级以及室管膜下囊肿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依据临床通用分度和影像学各自分度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HIE临床及CT、MRI资料,临床和影像分度符合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水准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 60例均做了CT检查,其中25例同时行MRI检查。临床分度:轻度29例(48.3%),中度21例(35%),重度10例(16.7%);CT分度:正常7(11.7%)例,轻度24例(40%),中度20例(33.3%),重度9例(1 5%),显示颅内出血2 1例(35%)。HIE检出率88.3%。以临床分度为标准,CT诊断吻合率为82.4%,X2=10,P=0.0190.05。MRI检查共25例:轻度12例(48%),中度9例(36%),重度4例(16%),显示颅内出血6例(24%)。HIE检出率100%,与临床分度吻合率达93.5%。复查CT对轻中度HIE显示率分别为6.5%、45%,MRI分别为25.3%、58.3%。结论 CT和MRI检查对HIE的早期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MRI优于CT;但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CT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7例,所有患儿均行头颅超声及 CT 检查。结果127例颅内出血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脑实质出血5例,硬膜下出血4例。127例颅内出血患儿超声诊断88例,CT 诊断55例,超声的检出率(69.29%)高于 CT 的检出率(43.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时超声的准确性高于 CT,但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时 CT 优于超声。结论超声、CT 诊断新生儿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准确性不同,由于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占比例最高,超声在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时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60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检测,并联合使用血清学检测,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 (HIF-1),分析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结果。结果根据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情况,60例患儿中有26例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局灶性脑水肿伴基底节损伤,13例广泛性脑水肿伴基底节损伤,11例单纯性脑水肿。各组病例中,HIF-1蛋白检测从低到高依次为单纯性脑水肿组、局灶性脑水肿伴基底节损伤组、广泛性脑水肿伴基底节损伤组、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