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情志类疾病,关键病机为心脑功能失调,总体选穴思路以调神为主,兼调脏腑。“脑”“心”“脾”三者与GAD的发病密切相关,选穴时从“脑-心-脾”相关角度出发,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醒“脑”取百会、印堂、神庭,宁“心”取内关、大陵、曲泽,调“脾”取三阴交、关元、阴陵泉。通过此种取穴思路,以达到脑、心、脾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心""脑"与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针灸治疗本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调理"心""脑"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针灸取穴思路。卒中后焦虑障碍属于脑器质性焦虑障碍,神机受损是其基本病机,"心""脑"共患是发生卒中后焦虑障碍重要原因。针灸治疗从"心""脑"同治的角度出发,以五脏、气街、四海、经络等理论为依据,结合针灸配穴的方法进行选穴,穴取百会、风府以调脑,取心俞、神门以调心,心脑同调,有助于缓解卒中后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3.
施舒  郭蕾  赖家薇  赵逸彬  林咸明 《新中医》2018,50(12):258-260
分析卒中后记忆障碍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心藏神""肾藏精"与卒中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以理法方术的思维模式探讨从心肾论治针灸取穴思路。卒中后记忆障碍属于脑器质性病变,肾虚瘀闭是其基本病机,心肾共患是发生卒中后记忆障碍的重要原因。针灸治疗从"心""肾"同治的角度出发,以脏腑、经络理论为依据,结合针灸配穴的方法进行选穴,取太溪、悬钟以补肾,取神门、内关以调心,心神同治;更加以膈腧、血海以散瘀,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邵氏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经验。邵经明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形失调、神失守”,其发病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基于“形神同治”思想,临证选用“治神三穴”大椎、风池、百会配伍背俞穴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采用努针运气针法,治形体又治心神,效专力宏。  相似文献   

5.
分析历代医家对不寐的认识,主要从病因病机治疗而论;阐述了"通督调神"的理论内涵,指出心脑共为神明之主,安神应心脑皆重,并指出督脉为枢机的心-脑-肾轴,突出督脉在调神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督脉的生理功能及经络联系。督脉是人体经络中唯一一条既络肾又贯心、既属脑又络脑的经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脑为元神之府,故"通督"可以起到"调神"的作用。在临床中通过背夹脊、背俞穴作为中间桥梁加强了各脏腑与督脉经气沟通,从而达到调衡阴阳、调和营卫、调整脏腑、通调经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庄礼兴教授治疗小儿单症状性夜遗尿注重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认为病位在肾与膀胱,与心、脑功能失于协调有关。调神针法是庄礼兴教授在继承"靳三针"疗法治神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立的科学有效的针灸取穴和操作方法,取头部督脉为主的腧穴作用在脑以调神,通过辨证取穴调节气血、内脏功能,配合补泻手法,以改善排尿功能,故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临床经验。认为TS属心身疾病,病机核心为血虚生风,病位在心、肝。依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指导选穴,抽动障碍首选锥体外系区,行为障碍首选情感区。治疗重在多法调神,包括手法调神,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多穴调神,取百会、内关、神门、大钟。针对TS患儿腹部抽动和精神症状,针刺选取腹一区和腹三区。采用局部取穴、首尾取穴、同名经取穴强化治“标”(目标症状)。采用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四物汤加减疏肝养血息风。结合TS疾病特点和目标症状,选择毫针、揿针、中药、心理治疗等方法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总结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双心疾病经验。本病以心血管躯体症状及情志异常为突出表现,主要由脑神、心神失调导致,与脏腑功能紊乱相关,针刺治疗时需注意“心脑同调、兼顾脏腑”,取四神针、神庭、印堂以调脑神,取神门或内关以调心神,取合谷、太冲、三阴交以调脏腑,并配合导气同精手法以调气血,用之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季帅  张军平  吕仕超  杨萃 《中医杂志》2013,54(2):114-116
心脑同治学说是基于共同的病位——心脑之络脉而提出的异病同治的治疗思路,虽有在心、在脑之别,但是心与脑之间有络脉直接联属,心脑血管疾病在病位、病因及病机演变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心脑互为体用,共主神明,一处神明伤,则两处神俱伤.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见心病而兼治脑,见脑病而兼顾心.冰片在循环系统的治疗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自古以来医家多以佐使之药用之.冰片不仅具有引药上行,促使脑组织中药物浓度升高,治疗脑系疾病的作用;而且具有引药旁行,促使血药浓度升高,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冰片及含冰片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药多靶点以及整和调理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清脑安神舒心法”治疗失眠,其理论根据是建立在中医脏腑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对症取穴、循经辨证、俞募配穴和任督二脉取穴相结合,从而起到打通全身及心、脑经脉系统,改善心脑血供,使五脏六腑之“精、气、血、神”上升并输布于心脑,滋养心脑,调理并纠正紊乱的心脑功能,达到统摄和调节全身经脉气血,平衡阴阳,起到清脑安神舒心的作用,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五神藏理论提出, 心血管神经症病因病机为情志异常、形神失调, 临床治疗应注重以"神"为源、以"情"为因, 以神治脏、以脏养神, 对患者心理问题症结所在进行针对性疏导, 取其"情"之所在, 辨其"神"之所位, 再结合舌脉辨证论治, 治以双心同治、养心安神, 或肝心同治、调肝定魂, 分别予自拟养心安神汤、调肝定魂汤加减, 并嘱患者调畅情志, 形神共调, 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失眠基本病机为阳盛阴亏,阳不交阴,气血失衡,神失所主。常因心、肝、脾、肾与阴血不足所致,治当调和脏腑阴阳,调畅气血。对临床常用穴:百会穴、背俞穴、神阙穴、涌泉穴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晖  段行武 《中国针灸》2023,(4):409-413
基于“心身医学”理论探讨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思路。慢性荨麻疹同时存在气血功能失调和精神情志异常,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心身同病”,临床诊治应重视心身同治,以协同增效。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通过调脑神、心神、脏神、气机以“调神”,调气和营、祛风止痒为则以“调形”,采用针刺配合艾灸、刺络拔罐、耳穴疗法等综合治疗,将“治神”贯穿辨治全程,医患配合,共奏气血冲和、心身安宁之效。  相似文献   

14.
于文晓    晏斌  王浩  杜冠潮  任凯  郭军 《陕西中医》2022,(10):1427-1431
现从脏腑辨证角度以“脑-心-肾-精室”轴辨治早泄,从“脑心之神为精室之主”“早泄病位责之于肾”“早泄的本质是脑心肾精室轴的失调”等探讨“脑-心-肾-精室”轴在辨治早泄中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整体与局部结合”“心身同治”等诊疗思路,同时遵本理论提出治疗早泄的常见组合药物,以期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从五脏藏神的理论内涵探讨五脏俞治疗失眠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金凤 《中国针灸》2006,26(1):69-71
根据导师东贵荣教授内伤病“脏腑、阴阳、气血、虚实”辨证法则及调五脏神辨证立法治疗失眠症的学术思想,查阅古今中医文献,从五脏神的含义及其功能、五脏神的整体调控机制、邪致五脏神之太过或不及的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依据五脏藏神分型辨证、配穴立法论治不寐的理论及取穴原则,分析五脏神对机体整体的调控功能以及与心神、脑神之间的关系。阐述针刺五脏俞穴调节五脏神志治疗失眠症的立法依据,从而建立并提出针刺膀胱经五脏俞穴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00-1202
广泛性焦虑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郁证""惊悸""百合病"等情志病范畴。历代医家大多从心、肝、胆入手,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文章将孙庆教授运用"疏肝行气,调神解郁"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病患者继发认知障碍是老年人群的常见并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影响长期生存质量,心血管病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脑灌注不足,脑部病变,继而引起认知障碍,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增加患者继发认知障碍的风险,积极寻求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尤为重要。中医基于“整体观念”提出“心脑相通”,心脑相通共主神明,心伤可累及脑,导致神志异常,是心血管病继发认知障碍的病因。后世医家基于“异病同治”和心脑相通,提出“心脑同治”。“心脑同治”包含两种含义,一为不同疾病归同一病因病机,可用同一方法治疗;二为异病共存,针对相同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该文系统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继发认知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心脑同治的防治策略,认为气血不足是基础,瘀毒互结阻脉、损窍是关键,调畅气血,活血解毒通脉、通窍为其主要治法,以期丰富“心脑同治”的理论内涵,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继发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CHD)是目前全球多见的慢性病之一,而合并焦虑这一关键危险因素又使得其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高居不下,属“双心疾病”范畴,因其共病病理机制的复杂性,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所在。西医常规的抗焦虑及心血管药物治疗存在精神依赖性、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使患者依从性不高。CHD合并焦虑症属中医学“胸痹”“郁证”等范畴,本团队以络病理论为根本,其核心理论“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心藏神理论、情志病理论为关键,总结出陕西省名中医赵明君“畅络调神”治疗双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并对该思想指导下的双心疾病之CHD合并焦虑症的病机与治则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络不畅、神不安”的核心病机,络虚瘀滞、心神失养;络气郁滞、肝魂不宁的基础病机,以“畅络调神”为核心治法,总结出以益气畅络、调心安神为法,益气通络调心方处之;流气畅络、调肝定魂为法,畅络调肝定魂方处之,以期为CHD合并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娄必丹教授认为,神志疾病主要责之心脑,心脑功能失常则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患儿认知障碍的主要病机。目前,临床治疗ASD多单纯选用头针,娄教授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提出宁心调神针刺方法。该针刺方法选用心经之神门、通里、少海及心包经之内关、大陵以宁心调神,聪脑益智,头部选用督脉之百会、印堂、神庭,配合经外奇穴四神聪和本神穴(与神庭穴组合为“智三针”穴组)以通督调神、醒神益智。  相似文献   

20.
正神志病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扰、气血津液变动而引起脑神功能失常,导致神志功能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1]。齐传厚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治疗疑难病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用推拿拔罐等外治法治疗神志病。现将齐老治疗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首重背俞穴的应用齐传厚认为,背俞穴治疗神志病具有特殊意义。根据"气在腹者,止之背俞[2]"和"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3]"可知背俞穴与脏腑之气有密切的联系,而神志病则多因脏腑功能紊乱所致,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