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信平台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的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康复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康复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4周,两组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传统术后康复教育基础上应用微信平台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开展康复教育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传统术后康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选取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HSS评分较术前均提高,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对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感来说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运动员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半月板受损运动员50例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进行系统康复锻炼将所有患者分为系统锻炼组(A组)与非系统锻炼组(B组),每组25例。采用HSS评分、膝关节Ikeuchi评价等级对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膝关节VAS评分和不同性别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12周康复锻炼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率。结果:50例患者术后HS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euchi评价等级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时间点优良率均较术前均提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性别同时间点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关节镜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且术后系统的康复锻炼的时间越长对延续运动生涯的帮助越大,康复锻炼有利于关节镜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观察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联合使用伤科黄水外敷。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HSS评分、肿胀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 两组的ROM和HS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ROM和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肿胀值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黄水外敷可以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肿痛,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时段递增式肌力训练对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行单髁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予以分时段递增式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HSS、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同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6.66%)高于对照组(81.66%)(P<0.05);术后4周观察组WHOQOLBREF总评分[(86.71±8.10)分]高于对照组[(73.22±6.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分时段递增式肌力训练可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UKA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在手术前后使用相关量表评价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指数、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评价其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在术后12、24、36个月随访,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ROM和K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3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UKA治疗老年KOA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康复好。  相似文献   

7.
肖金城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74-2776
目的研究并探讨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关节清理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疼痛评分评估患者膝功能变化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SS评分、Tegner评分较术前高,VAS评分较术前低,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微骨折术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阶段康复治疗时机的选择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12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64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康复治疗,64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HSS、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快速恢复,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2例高龄(年龄>80)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后行常规性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肌肉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次,每天注射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1年,以家庭随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结果:两组术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骨密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I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促进高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张倩  杨灿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06-1008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机辅助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分为改良CPM组、传统CPM组及未使用CPM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14天时膝关节功能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改良CPM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传统CPM组与未用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CPM组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与未用C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改良CPM机的使用有助于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65例(行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术后膝关节屈曲90°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长于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HB、HCT值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 d VAS评分、膝关节屈曲90°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术前HB和HCT、术前及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和TKA治疗内侧单间室KOA均有满意效果,但UK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半径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3例重度KOA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使用假体不同将患者分为行多半径假体TKA术的对照组(n=221例)与行单半径假体TKA术的研究组(n=212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疼痛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WHOQOL-100)、炎性指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ROM比对照组高(均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HSS评分、ROM差值比对照组大(均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对照组低,WHOQOL-100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WHOQOL-100评分差值比对照组大(均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IL-1β、TNF-α差值均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g...  相似文献   

13.
马超 《中国民康医学》2024,(6):136-138+145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8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疼痛、关节功能、肌力、屈曲畸形及关节稳定性等各项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各项GQOLI-74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在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疗效。方法:股骨髁部骨折术后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取对侧"肘缝穴",并用苍龟探穴法,同时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运动治疗,共治疗42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标准积分、HSS活动度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标准积分、HSS活动度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有效率为81.4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苍龟探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多形式护理模式均可应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探讨在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2例,依据双盲法均分,每组各36例。对照组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仅开展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分析比对近期指标、不同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24 h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前VAS评分较对照组无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48、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前HSS评分、ROM角度比对照组无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SS评分、ROM角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人数较对照组少,且所占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开展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探查联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关节镜探查联合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UKA治疗。采用AK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胫股角度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评估膝关节活动度,采用Barthe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AK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A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胫股角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探查联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的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躯体化症状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早期影响。方法2012年9月-2013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四病区接受单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且符合入组标准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38例,按照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fsomaticself-ratingscale,SSS)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SSS≥40分者纳入症状组(13例),SSS〈40分者纳人对照组(125例),采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ofmogon,ROMl、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前两组间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ROM、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平均复诊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体化症状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物镇痛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四物镇痛汤治疗。对两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术后第3、7、14、28天观察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14、28天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28天观察组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镇痛汤能明显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郭泉 《当代医学》2021,27(12):153-15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的早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4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中行全膝置换,研究组行单髁置换.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前,术后1、6、9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9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9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同条件下,单髁置换疗效明显高于全膝置换,有利于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自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TKA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1例。A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B组采用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7 d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肌力评级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两组VAS评分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明显降低(P0.05);A组VA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低于B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明显增加(P0.05);A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高于B组(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对TKA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