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住院的食管癌患者98例随机分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0天测定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d及10 d两组患者Hb、TLC、ALB及TP均不同程度升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EN组比较,术后10 d EEN组患者Hb、TLC、ALB及TP均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排气时间比TEN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057,P<0.05);EEN组发生轻度腹胀患者6例,轻度腹泻8例,TEN组患者出现腹胀2例,轻度腹泻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5,P<0.05).结论 早期行肠内营养能改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观察比较二者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7 d,EN组清蛋白、前清蛋白明显高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体质量和血红蛋白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与TPN组相比,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N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TPN组38.1%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EN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明显优于TPN,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170例食管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鼻饲营养管,术后第2天给与鼻饲营养液。结果全部成功应用,所有患者无死亡,出现吻合171瘘3例,腹泻10例,平均应用8.5d。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贺洪亮  展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66-16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并与肠外营养作出比较,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患者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以及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不同。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周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显着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腹部并发症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且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6),所有病例在术前、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Cl^-)。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01),体质量下降减慢。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它是一种经济、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发展史、肠内营养应用机制以及肠内营养早期应用的优势三个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应用胃-空肠管输液泵,进行持续24h 输入经加热稀释的瑞素营养液,对照组采用深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2组患者摄入的营养液的热量一致,观察比较2组病程以及腹胀、肺不张、瘘口吻合、胃瘫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术后第1、7天体质量、淋巴细胞和前白蛋白变化。结果研究组病程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得到锻炼和恢复,能使食管癌术后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得以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4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0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生化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136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提供肠内营养支持,认为鼻肠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强调重视心理护理,做好营养管的固定,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液,严格掌握营养液的输入量、输入方法、速度,保持管道的通畅和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是做好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血糖影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2—2010年手术治疗的90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食管癌按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双胃管早期肠内营养;B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外营养。结果两组比较,其术后对血糖的影响存存明显的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血糖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血糖波动对病人手术后的影响,有利于病人手术后的恢复,减少严重行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食管癌手术96例,其中42例实施全静脉营养,54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全静脉组(P〈0.05)。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在两组中分别是18.5%、1.85%、3.70%和38.1%、11.91%、16.7%,且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其相比于全静脉营养组可改善胃肠功能恢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89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159例和肠外营养(PN)组130例,观察两组病例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9d进行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检测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观察内容统计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中可以起到降低手术后应激,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康复,减少和防止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1组(EN)和肠内营养2组(EN2).手术前后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统计住院天数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术后8天,EN组免疫指标恢复与PN组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EN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PN组;EN1组和EN2组两者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别,EN1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EN2组.结论 EN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EN1可作为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食管癌、贲门痛患者术后第1天即行肠内营养制剂灌注,观察患者耐受性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其相应护理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了胃肠外营养的用量及医疗费用,同时也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48例,并给予手术治疗,于患者术后12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1周、2周对患者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的检测,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恶心、腹泻等症状。结果我组收治的全部患者术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各指标与术前监测的数据相当,且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食管癌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3d胃肠功能基本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及相关护理干预。观察组于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及相关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平均为(56.1±4.4)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4.1)kg(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1.3±6.1)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7±5.8)g/L(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只有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例(P<0.05);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出现腹胀的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肠内营养以相关护理干预能显著增强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8天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药费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过程,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患者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万琼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15-316
<正>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术前此类患者多由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加之疾病使代谢增加,多数合并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而食管癌根治术的创伤较大,术后禁食时间长,此时术后营养支持对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尤为重要。术后肠内营养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1]。笔者观察住院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