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镇静护理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儿科ICU进行治疗的60例重症监护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以及镇静护理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果和各项临床指标上进行比较,镇静组结果均优于常规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在儿科ICU病房实施镇静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恢复、心理状态以及缓解整个家庭压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288-290
目的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5 d采用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和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及颅内压(ICP)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干预5 d后,2组患者CPOT、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524、0. 739,P> 0. 05),观察组患者ICP水平低于对照组(t=5. 214,P <0. 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2. 385,P <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 04%(8/42)和4. 76%(2/42),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8. 293,P <0. 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保证镇痛镇静效果的同时,可降低患者ICP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唐小芳  邓澎  姚蓉  李红  曹钰 《西部医学》2020,32(11):1706-1709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镇静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EICU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需镇静镇痛的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1月1日~2018年7月14日QCC开展前的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8年7月15日~2018年12月31日QCC开展后的95例患者作为品管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两组均采用重症监护疼痛量表(CPOT)、躁动 镇静评分量表(RASS)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量表填写完整性、评分结果一致性、镇静镇痛规范性、镇静镇痛效果目标达成率及病死率。结果 品管圈组的CPOT、RASS、GC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镇痛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组量表填写完整性、评分结果一致性、镇静镇痛规范性和目标达成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品管圈组患者28天全因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开展QCC活动,既能提高患者镇静镇痛目标达成率,又可提高医护人员填写镇静镇痛量表完整性、镇静镇痛评分结果一致性和规范性及对镇静镇痛相关知识掌握应用的综合能力。加强镇静镇痛管理能改善EICU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3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镇静镇痛护理。对比两组病情指标、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静药物停用后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7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POT评分较低(P<0.05);术后7 d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的镇静镇痛护理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认知功能,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得分的儿科照顾干预指导。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儿科重症监护得分的并根据得分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正常得重症监护。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症状缓解较对照组患者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取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能够使医护人员准确掌握患儿病情,采取及时准确的救护,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的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1月以来收治的新生儿106例,将新生儿进行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3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手段的护理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重症监护时间。结果:干预组53例新生儿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其平均重症监护时间(7.65±2.11)d远远小于对照组新生儿的平均重症监护时间为(13.37±1.41)d。结论: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期为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的3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焦虑评分为(57.6±10.4)分,护理满意率为83.1%(133/160);观察组患儿家属焦虑评分为(42.7±11.1)分,护理满意率为94.4%(151/160),观察组家属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病房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宋夏燕 《包头医学》2018,42(1):47-49
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方案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接收诊治的94例患儿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7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予以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74.47%是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儿的91.49%(P<0.05);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病症改善时间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于两组家属的满意度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治疗中,不仅能患儿的病症情况得到改善,而且使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ICU病房的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ICU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满意度、感染发生情况、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专业技能、病房管理、护理文化以及健康宣教评分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效果更佳,P0.05;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6.14±1.62)d、感染发生率17.78%、住院时间(25.43±6.47)d及病死率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57.78%、总满意97.78%均优于对照组35.56%、35.56%,P0.05。结论分级护理制度在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能偶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PICU基础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2年11月~2013年3月共收治危重患儿14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6~10月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患儿15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重症监护病房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通过应用PDCA循环实施基础护理。结果通过PDCA循环的实施,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明显减少(P〈0.05)。结论PDCA循环是PICU落实基础护理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在PICU病房当中应用镇静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在PICU进行治疗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各40例,对照组的患儿予以常规的护理措施,治疗组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镇静护理,将两组患儿的临床镇静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患儿接收治疗后的第3、6、9天,治疗组患儿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以及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ICU病房当中应用镇静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疼痛感,同时改善患儿的病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5日,将100例儿科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均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将两组儿科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教育(94.01±4.15)分、病房护理(86.45±2.11)分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85.05±3.15)分、病房护理(70.21±1.28)分评分(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患者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保障患者安全,预防风险情况,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7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继发感染、呼吸暂停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17.9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新生儿监护病房患儿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37-139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二区开展温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温暖护理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6年1~12月实施温暖护理前的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78.69±17.25)分,实施温暖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达(92.72±19.23)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2,P0.05)。结论儿科病房二区开展温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展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10月于我院PICU病房住院的86例患儿抽签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前后患儿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以及两组患儿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实施风险管理前护理质量评分、家长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6.34±5.32)分、(96.62±3.41)%,较实施前及对照组实施后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开展风险管理措施,可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评价,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云浮市中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认知功能、舒适状况、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评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RASS评分、CPOT评分、总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C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镇痛24h,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护理可达到最佳镇静、镇痛效果,促进苏醒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提高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7.
程雪 《包头医学》2016,40(4):232-234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231.P值为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共计6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为30例。对实验组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应用程序化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应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新生儿感染率方面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的感染率要高于实验组的,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要好于对照组的,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效果是满意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个性化感受式音乐疗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手术治疗后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持续静脉泵入枸橼酸舒芬太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感受式音乐疗法。比较2组术后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评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2、24、48、72 h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评分及术后监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患儿术后12、24 h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4、72 h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2组术后12、24、48、72 h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感受式音乐疗法运用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痛中,可有效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并缩短术后进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秦文婷 《大家健康》2016,(1):223-224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对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7.473,8.031;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