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应用黏膜缝合法与鼻腔填塞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患者以鼻腔填塞法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以黏膜缝合法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对照分析,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35%,对照组为81.0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研究组在疼痛、鼻塞、睡眠困难、流泪四个方面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2.33%,对照组为11.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黏膜缝合法效果优于鼻腔填塞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痛苦程度,且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耳鼻咽喉科行6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31例采用鼻中隔缝合处理,31例行鼻腔填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术后门诊随访,记录患者有无出血、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果在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溢泪、口干、吞咽困难、睡眠困难等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大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抽出填塞物时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及出血,并有3例出现晕厥,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鼻出血,2例鼻中隔血肿,1例鼻中隔穿孔,1例鼻腔粘连。缝合组无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安全、效果可靠,可以替代鼻腔填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和鼻腔填塞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塞均为4分,无头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填塞组:术后予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术后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VAS评分,观察术后鼻中隔血肿、粘连、有无穿孔、鼻梁塌陷、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2天内两组患者在鼻部疼痛、头疼、鼻塞、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穿孔、感染、塌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较鼻腔填塞能减轻患者疼痛,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可吸收线实施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高分子止血海绵对鼻腔进行填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鼻腔粘连2例,对照组患者鼻腔粘连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二次产生局部感染、鼻中隔血肿鼻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2 d鼻中隔血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睡眠困难、耳鸣耳闷、溢泪、头部疼痛、鼻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鼻塞、鼻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缝合伴微填塞和鼻腔填塞两种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某医科大学附属某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入缝合伴微填塞组和填塞组,每组各50例。缝合伴微填塞组术后行鼻中隔贯穿缝合伴双侧鼻腔填塞可吸收材料,填塞组术后双侧鼻腔各填塞一块或一块半膨胀海绵。术后患者接受调查,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进行术后不适(鼻塞,头痛,鼻部胀痛,睡眠困难,取填塞物时疼痛感及术后48 h内出血量)评估。结果 缝合伴微填塞组在头痛、鼻部胀痛、睡眠困难以及取填塞物时疼痛感4个方面的VAS平均得分低于填塞组(P<0.05)。两组鼻塞VAS评分和术后48 h内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缝合伴微填塞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经典鼻腔填塞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替代方法,可为患者提供更高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后对术腔用缝合法关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至2017年期间本院用缝合法对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术腔关闭患者26例设为缝合组,另选同期本院用鼻腔填塞法关闭术腔患者30例设为填塞组。比较两种鼻中隔矫正术后术腔关闭的临床指标。结果缝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与鼻塞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缝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鼻腔粘连例数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结论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患者术后术腔用缝合法关闭对术后疼痛有良好的缓解效果,能够降低并发症以及黏膜水肿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5例于该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缝合组42例与填塞组43例。两组均行鼻中隔矫正术,填塞组予以鼻腔填塞进行鼻中隔压迫,缝合组予以改良鼻中隔缝合进行鼻中隔压迫,比较两组术后48 h主观不适感(鼻面部胀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鼻塞)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缝合组各项主观不适感VAS、NRS评分均低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均低于术前,且缝合组低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填塞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可降低患者术后主观不适感的VAS评分、NRS评分、鼻腔吸气/呼气总阻力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鼻腔填塞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6例鼻中隔偏曲并伴有下鼻甲肥大(单纯下鼻甲肥大、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粘软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等离子射频下鼻甲消融术。术后缝合组改良缝合鼻中隔黏膜,而填塞组应用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症状及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缝合组术后鼻塞、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及进食困难等VAS评分均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内鼻出血、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鼻中隔偏伴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张铭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86+2550
目的:对比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常规鼻腔填塞与鼻中隔缝合后再行鼻腔填塞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6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鼻中隔缝合组和传统方法组各30例。鼻中隔缝合组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缝合,部分切除肥大的下鼻甲后鼻腔填塞高膨胀海绵。传统方法组常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部分切除肥大的下鼻甲后直接鼻腔填塞高膨胀海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等发生率。结果:在鼻中隔缝合组无一例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传统方法组鼻中隔穿孔2例,鼻中隔血肿2例。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采用鼻内镜下进行鼻中隔缝合,对预防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74-77
目的比较分析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鼻中隔缝合治疗,B组予以鼻腔填塞治疗,采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评估鼻内镜、鼻窦CT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症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量表得分,A组患者的鼻塞得分(0.92±0.25)分、头痛(1.75±0.47)分、鼻部疼痛(1.36±0.28)分、流泪(0.44±0.11)分、耳鸣/耳闷(0.52±0.17)分、吞咽困难(0.61±0.20)分、睡眠困难(0.98±0.25)分、术后清理鼻腔时疼痛不适感(1.72±0.39)分,各项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鼻腔渗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鼻粘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鼻中隔缝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较鼻腔填塞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同期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术后给予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两组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24 h内,实验组VAS评分,病情轻度、重度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鼻腔黏膜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治愈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血肿、鼻腔粘连发生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后黏膜水肿,不增加术后出血和粘连。  相似文献   

12.
董雪峰  孔喆  李华 《现代医学》2007,35(5):368-369
目的 对凡士林纱及双腔瑞纳气囊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观察131例单纯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其中56例采用凡士林纱填塞,75例采用双腔瑞纳气囊填塞,比较两者鼻腔填塞后疼痛、拔除填塞物后鼻腔出血及黏膜肿胀情况.结果 双腔瑞纳气囊填塞与凡士林纱填塞相比,疼痛轻、拔除填塞物后出血少、黏膜肿胀反应轻.结论 双腔瑞纳气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三线减张和精准延时填塞在鼻中隔矫正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采取传统鼻中隔三线减张治疗;B组患者采取鼻中隔改良三线减张治疗,双侧鼻腔填塞取出后偏曲部位碘仿纱条精准填塞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术中出血量等。主观症状采用鼻阻塞症状评估(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NOSE)评分;鼻中隔偏曲情况采用鼻内镜检查评估。结果 A组术中黏膜损伤例数多于B组;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鼻塞症状均改善,B组患者的鼻塞症状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鼻中隔偏曲情况均得到改善,且B组患者的鼻中隔塑形较A组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可达到传统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相同的效果,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鼻中隔穿孔风险,精准延时微填塞2周左右可避免鼻中隔软骨弹性回缩,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院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鼻塞、头痛、鼻出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随访记录两组术后疼痛、鼻阻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术后鼻塞、头痛及鼻出血症状评分分别为(1.05±0.16)分、(1.3±0.14)分及(1.63±0.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术前水平(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及4周各时间点VAS评分和鼻阻力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鼻中隔血肿和黏膜撕裂发生率均为1.67%,无鼻中隔穿孔和外形改变病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能显著改善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塞、头痛及鼻出血症状,促进鼻腔通气功能恢复,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鼻腔填塞与封闭负压吸引术(VSD)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n=32例)和VSD组(n=35例)。比较两组疗效、VAS评分、病情程度、黏膜水肿及鼻中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VSD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鼻腔堵塞组(P<0.05);VSD组术后12、24h VAS评分明显低于鼻腔堵塞组(P<0.05);与鼻腔堵塞组比较,VSD组术后12、24h轻度例数明显增多(P<0.05),而重度明显减少(P<0.05);VSD组黏膜水肿情况明显轻于鼻腔堵塞组(P<0.05),且鼻中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腔堵塞组(P<0.05)。结论:VSD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在鼻腔后部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6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出血间期及时行鼻中隔成形术,术后双鼻腔填塞.结果 术后出血停止无复发363例(94%),复发出血23例(6%),在内镜下止血后停止,治愈率94%.结论 在伴鼻中隔偏曲之鼻腔后部出血,及时行鼻中隔成形术,能有效地达到止血目的 ,减少患者反复多次出血,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负担.值得在鼻腔后部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偏曲常规是将鼻中隔软硬骨质大部分切除,缝合伤口,纱条填塞鼻腔,患者痛苦大,手术并发症多。1995年起我们分别采用3种术式为100例行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患者痛苦小,术后鼻腔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贯穿连续缝合技术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25例)海绵填塞鼻腔,给予实验组(25)例贯穿连续缝合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适感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2 d内各指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腔粘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生理不适感,降低出血和鼻中隔血肿风险,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198 8年至 1999年我们对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法 (A组 ) 98例 ,应用鼻中隔夹持器行鼻中隔矫正术 (B组 ) 110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2 0 8例中男 12 7例 ,女 81例 ,18~ 5 5岁。按鼻中隔偏曲病因分 :外伤性 73例 ,发育异常性 135例 ;按鼻中隔偏曲形状分 :“C”形 10 4例 ,“S”形 5 9例 ,嵴突 2 4例 ,棘突 2 1例。患者均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术后将鼻中隔两侧黏膜 ,软骨膜复位居中 ,切口不用缝合。术毕A组按传统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 ,填塞两侧鼻腔 ,术后 2 4~ 48h抽出纱条 ;B组用 2mm不锈钢板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FVE医用海绵及自制硅胶管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舒适程度进行比较方法.方法:取4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0例采用FVE医用海绵填塞,20例采用硅胶管填塞,比较2种填塞物鼻腔填塞后患者舒适度.结果:表1自制硅胶管填塞鼻腔比FVE医用海绵填塞鼻腔在疼痛和鼻塞方面有很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自制硅胶管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