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并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开展呼吸训练,不仅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活量、肺泡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康复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AT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干预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常规护理+肺康复强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CAT评分、肺功能。结果:CAT评分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对比显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强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CAT评分、改善症状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分别以观察2组患者康复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的临床护理效果,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及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内科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和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慢阻肺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大幅度改善肺部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缩短病情恢复和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郭艳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97-199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1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住院时间、血气改善时间和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等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张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81-1582
目的:探讨加强护患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14 d后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比较2组患者在氧疗、用药、呼吸功能锻炼及戒烟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结果2组各有4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组护理干预14 d后SAS及SD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氧疗、用药、呼吸功能锻炼及戒烟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可更好地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郑俐俐 《吉林医学》2012,(34):7573-757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自行设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知识调查表对干预后患者进行调查,记录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出院后随访,记录家庭氧疗情况及两组患者呼吸锻炼情况。结果:观察组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知识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家庭氧疗及呼吸锻炼占比例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呼吸训练基础上采用深呼吸训练器阻力训练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和运动耐力水平,以及降低呼吸困难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呼吸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以及对配合治疗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对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COPD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呼吸内科自2009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及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等,3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情况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及Sa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及血气情况,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为对象,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处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早期锻炼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组的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和呼吸训练器为核心的肺康复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压疮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锻炼过程中新发呼吸循环不稳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潮气量和呼吸训练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促进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早日撤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也减少,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舒适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盲、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以呼吸训练结合舒适性护理为主,对照组以护理,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结合舒适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提高有效率,此法经济、效廉、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辅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_2、PaCO_2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_2、PaCO_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Bi 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早期加用Bi 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症状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Pa CO2)以及p H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Bi 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气血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及SaO2检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徐庆 《中外医疗》2008,27(29):1-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对照组3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h、24h后两组同期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在短期内均有改善,但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通气,经通气1h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机械通气24h后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而对照组呼吸频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邓凌锋 《吉林医学》2015,(2):216-217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肺通气功能改善的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明显提高,对照组并无改变,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加速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1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强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纠正时间、住院时间、通气治疗耐受情况、护理后相关指标以及总体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呼吸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通气耐受情况,对照组患者的情况改善明显较治疗组差(P<0.05);治疗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的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较好(P<0.05)。结论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行强化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通气治疗时的耐受情况,提升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2型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浙江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2型呼衰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变化,并统计2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憋喘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及FEV1/FV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期间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但观察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口咽不适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2型呼衰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