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提高脑部电阻抗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恒流源的输出稳定度. 方法:采用屏蔽驱动的方法减弱电极导线分布电容的分流作用,同时采取输出电流补偿的方法对多路开关上的分布电容分流作用进行补偿.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措施后流经1.5 kΩ负载的激励电流的幅度在工作频率范围内最大相对偏差可由原来的7%降至0.4%以下.最终所实现的激励源的最大相对偏差也小于1%.结论:所采取的电极导线屏蔽驱动和输出电流补偿的方法可以达到有效提高恒流源输出电流稳定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电流激励是电阻抗断层成像采集数据的前提,其激励模式影响成像效果。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邻近激励模式,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一激励模式的选择存在进一步探讨之处。就此我们开展了不同激励模式对采集数据和成像质量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我们自己的见解。我们撰写的文章发表在《生理测量》(Physiol Meas)等杂志上,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电阻抗断层成像中临近和对向驱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单激励源条件下,比较临近驱动和对向驱动模式对体表测量信号的幅值、动态范围、精度及中心区域的敏感性等的影响,为阻抗成像寻求相对较优的驱动模式,方法:基于自行研制的32电极高精度电阻抗断层成像实验系统,在直径30cm的圆形物理模型上,采用幅值1mA、频率50kHz恒流激励,分别对临近驱动和对向驱动模式下的测量信号从幅值、动态范围、精度和变化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相同测量条件下,相对于临近驱动,对向驱动使边界电压的平均值提高了4,3倍,动态范围降低了21.3dB,平均测量精度从0.64%提高到0.04%.对向驱动时,中心区域放置直径4.1cm铜管时引起的绝对变化量为6.6~-28.8mV,临近驱动为12,4~-2.4mV,对向驱动时总相对变化量为-28.7,临近驱动时为-13.7.结论:对向驱动模式下能得到精度较高、对中心区域较为敏感的测量信号,在高精度阻抗成像中,可采用对向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4.
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反投影算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汤孟兴 《医学争鸣》1997,18(1):42-44
在计算机上建立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仿真系统。其中包括;建立模仿人体躯干的计算机有限元模型,实现模型的电场数值计算,并实现了以反投影技术为基础的两种动态图像重建算法,得到的初步的成像结果表明:反投影法对目标定位准确,速度快,但对于目标在远离电极的位置,重构误差相对大,且对噪声敏感。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控制的电阻抗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学涛  董秀珍 《医学争鸣》1998,19(1):105-106
计算机控制的电阻抗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史学涛董秀珍秦明新尤富生汤孟兴赵惠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电子工程教研室西安710033)关键词电阻抗断层成像可编程恒流源物理模型中图号R318.06九五军队基金课题No.96N1080引言目前的E...  相似文献   

6.
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研究过程中,人体准确模型的构建和仿真对分析各种生理病理因素影响,评估成像算法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大多数电阻抗成像模型和仿真都采用二维简单模型,难以完成一些三维因素的准确仿真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的脑部三层有限元模型构建与仿真方法。首先,通过COMSOL建立脑部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联合运用MATLAB和COMSOL实现电阻抗断层成像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快速实现复杂模型的构建和仿真,该模型将来可用于脑部成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及重构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秀珍  秦明新  汤孟兴 《医学争鸣》1999,20(3):218-219,263
对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EIT)的算法及硬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物理模型的EIT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模拟人体躯干的物理模型,32电极衣其信号测量系统,PC个人计算机,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重构算法,通过对物理模型的测量,用图像重构算法得到 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8.
电阻抗断层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源  任超世 《医学争鸣》2001,22(1):90-92
电阻抗断层图像技术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出现的新一代功能成像技术,在多个临床领域,阻抗继层成像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作者综述功能成像。虚部成像、参数成像、频谱成你和三维成像等EIT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物电阻抗脑断层成像正向问题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大脑的生物电阻抗模型,仿真研究生物电阻抗脑断层成像正向问题。方法,利用大脑的磁共振成像结构构造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正向问题。结果极数和剖分方式对内部信息的提取有影响,电阻率变化的位置、面积和大小对边界电压值影响较大。结论为生物电阻抗脑脑断层成像提供可靠的定量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电阻抗断层成像软件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作用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软件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建立模型、成像算法、仿真成像、物理模型成像以及成像结果分析和处理等功能。设计中,应用了软件工程中的面向对象的思想,重点解决了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系统功能的实现,使系统结构合理,容易编程,便于维护和扩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感应电流电阻抗断层成像(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ICEIT)中,线圈的形状、规格和位置对整体性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了用于I-CEIT系统的两种线圈。以敏感矩阵的条件数为原则,对圆形线圈的配置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另一种有轴线圈内感应电流分布及边界电压,探讨了限制分辨能力的因素。结果 找到了选用圆形线圈时对线圈大小和位置的要求,证实了有轴线圈能增大目标中心区域的电流。结论 用恰当的位置,使用圆形线圈可使敏感矩阵的条件数较小,而用有轴线圈可以提高中心区域的敏感度和径向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个电极接触不良和电阻抗断层成像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长期监护提供必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方法:采用电阻抗成像监护仪对14人采用16电极法进行监护,对比电极接触良好和其中某一个电极接触不良时监护图像的差别. 结果:发现某一电极接触不良,则对应它的那一部分图像的灰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图像其他部分的灰度则变化很小. 结论:得出了单个电极接触不良对成像的影响的规律,对长期监护中电极接触不良问题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于电阻抗参数成像的多频率组合扫频信号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用于电阻抗参数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信号源。方法 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以扫频和混频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具有4种工作模式、最多可同时输出4种频率成分的信号源。结果 信号源的输出频率可以在1.6~380kHz的频带内以小于100Hz的跨度编程选择,输出的噪声水平在-80dB左右,信噪比大于60dB。结论 用多频率组合与扫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灵活地改变测量频率,控制信号的精度及测量的速度,为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理模型的静态电阻抗断层成像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基于物理模型的静态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方法 使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激励和测量系统Ⅲ获得物理模型上的测量数据,应用正则化校正的Newton-Raphson算法重构静态阻抗图像。结果 对几种具有不同电阻率的背景溶液和琼脂目标得到了初步的静态阻抗图像,背景溶液重构图像的灰度比较均匀,重构数值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且与实际电阻率数值近似成比较关系;目标重构图像清晰,图像大小与《实际大小接近,定位基本准确,不同电阻率的在重构图像中具有不同的数值和灰度,对多个目标可以明确区分;驱动电流的大小对重构结果的影响很小。结论 EIT激励和测量系统Ⅲ所得测量数据的精度基本能满足静态成像的要求,正则化校正的重构算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电阻率值的目标,能够适应静态阻抗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