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手外伤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96例手外伤患者以受伤时间为序随机分为3组:单纯甘露醇组(A组),单纯七叶皂苷钠组(B组),小剂量甘露醇和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组(C组),每组32例。结果A、B、C组手部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5.56±2.05)、(5.44±2.21)、(4.10±1.70)d,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90.63%、96.88%。3组在手部消肿时间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部消肿时间明显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与七叶皂苷钠均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时其疗效更为明显,推荐联合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胆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比较52例高位胆管空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患者(A组)和56例放置支撑引流管患者(B组)的临床治疗恢复过程、术后随访和再手术情况。结果A组的胆瘘发生率为5.8%(3/52),B组为3.6%(2/5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禁食、治疗用药和住院时间A组较B组短(P〈0.01);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水电紊乱A组较B组低(P〈0.05)。术后随访A组和B组的胆管炎发作、结石再发、腹腔粘连和再次手术分别为4.4%,20.4%(P〈0.05);2.2%,8.16%(P〉0.05);4.4%,20.4%(P〈0.05);2.2%,16.3%(P〈0.05)。B组的8例再手术中有4例再发结石,5例次胆肠吻合口炎性增生、硬化。结论改进和提高胆肠吻合技术,不放支撑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近远期疗效佳,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手术后分别行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吻合术(A组,69例)、P型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B组,50例)和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C组,49例)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各组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其中无瘤生存超过1年的1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6和12个月时的体重、进食量、预后营养指数(PNI)和Visick分级指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30±7)min、(57±6)min和(48±6)min;A组时间最短,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十二指肠残端瘘等术后并发症。A、B、C组碱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3%(2/46)、7.7%(3/39)和5.6%(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2/46)、17.9%(7/39)和19.4%(7/36),A组明显低于B、C组(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体重和进食量的恢复均优于B、C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3组PNI均下降(P〈0.05);12个月时,A组PNI与术前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均优于B、C组(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术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肠梗阻的58例患者,根据时间和治疗方法分成A组(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31例,给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适当胃肠内、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的常规治疗)和B组(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27例,同A组常规治疗措施外,配合采用生长抑素及口服万古霉素)。结果本组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3%(58/441)。B组患者恢复肠鸣音及排气、排便的时间分别为(7.1±2.0)d和(8.4±2.4)d,A组则分别为(9.1±3.0)d和(10.8±3.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减压引流量[(298±58)ml/d]明显比A组[(485±106)ml/d]减少;B组发生菌群失调的比例(55%)比A组(77%)明显降低;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在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每8小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每8小时用双氯芬酸钠栓50mg纳肛。采用McGill疼痛评分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观察患者疼痛情况以及鼻黏膜肿胀程度。结果用药后4~24h时间段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鼻内镜观察发现观察组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消退。结论20%甘露醇静脉滴注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用于鼻腔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低位结扎与传统Palomo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精子质量改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西京医院收治的142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68例接受了显微镜下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A组),74例接受了传统的Palomo术式(B组),对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精液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53±11)min,B组手术时间(22±7)min,A组长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A组阴囊水肿4例(5.8%),附睾炎4例(5.8%),B组阴囊水肿15例(20.3%),附睾炎9例(1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精子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但A组术后精子计数、密度、活力和活率均明显高于B组,A组术后精子计数(43.00±4.31)×10。、活率(65.00±4.55)%,B组术后精子计数(37.20±5.45)×10。、活率(53.34±6.73)%,P〈0.05。结论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低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少,精子质量改善程度优于传统Palomo术式。  相似文献   

7.
护患纠纷后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术前不同时间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307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102例)、B组(104例)、C组(101例),分别在病室(A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前(B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后(C组)留置尿管,观察置管时及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h,术后6h)4个时段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 置管时,C组尿管耐受率100%,显著优于B组(59.61%)和A组(23.53%),而B组耐受率显著优于A组(均P〈0.01)。术后,C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h尿管耐受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h,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患者不适反应轻,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好,是术前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在胆系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6/20)(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腹胀、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具有可靠的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的作用。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对45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根据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两组,A组24例,在安装假体前至安装假体后骨水泥硬松开止血带;B组21例,在手术开始至安装假体完毕,骨水泥硬化后松开止血带,术野止血后关闭伤口。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和术后HS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t=3.0,P〈0.05)、术中(t=9.2,P〈0.05)和术后(t=13.5,P〈0.05)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总出血量(t=0.6,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肿胀情况(t=2.3,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少使用止血带时间可能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CME手术的7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依次分A、B、C3组,每组25例。结果3组病例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3组患者手术时间依次递减,A组显著长于B组和C组[(205.4±53.2)rain比(180.4±29.7)min和(169.8±4113)rain,P〈0.05];3组住院时间也依次递减,A组也显著长于B组和C组[(17.8±10.9)d比(12.9±4.1)d和(11.0±3.5)d,P〈0.05]。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25)明显低于A组(32%.8/25)和B组(36%,9/25)(P〈0.05)。C组患者手术标本的质量明显优于A组(大体标本WESTC级以上例数分别为20例和11例,P〈0.05)。3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淋巴结检获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肠癌CME手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5例,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1.
椎体次全切除与椎间隙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和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蒂部不同处理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39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术中根据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的蒂部处理方法转移皮瓣。蒂部创面直接缝合8例。蒂部带皮蒂10例,蒂部创面全厚皮片植皮21例.其中包括蒂部创面直接缝合及带皮蒂皮瓣发生血运障碍后,采用蒂部皮片植皮分别为4例和5例。结果39例皮瓣均成活。4例皮瓣其中蒂部创面直接闭合2例,蒂部单纯带皮蒂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明显肿胀并出现水疱,经抽吸水疱减张及小切口放血后皮瓣转为红润。术后随访5~8个月,皮瓣外形、手指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根据术中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蒂部处理方式的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能明显降低皮瓣肿胀及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在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行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42例(A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B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第1、3、6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53.5±87.9)、(612.8±101.6)和(646.7±136.6)mL,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术后第3、6天的血清ALT、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C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术后腹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可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减轻术中、术后肝功能的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位及浅出间隙,将皮支血管分为6型:近侧型12例,均匀型122例,远侧型132例,弥散缺如型12例,皮支代偿型8例,混合型14例.结果 除12例放弃外,其余均行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术后258例皮瓣顺利成活,30例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其中14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保守治疗后皮瓣完全坏死4例、部分坏死10例:10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限,经拆除缝线,完全成活;6例出现拇指背伸障碍,再次腱转位重建拇伸功能.结论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存在变异,术中应根据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灵活选择相应手术方案,避免供区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评价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5例应用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64例应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不育症患者。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正常完成,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显微手术组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手术时间,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3个月复诊:84例精子活力改善(提高20%以上),其中显微手术组45例(45/65),腹腔镜手术组39例(39/63)(P0.05)。107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诊结果:21例精子活力改善(与上次复查结果对比提高20%以上),其中显微手术组17例(17/52),腹腔镜手术组6例(6/55)(P0.05)。术后12个月与6月数据接近。结论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在术后疗效方面优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VC患者658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股沟结扎组194例,腹膜后高位结扎组167例,腹腔镜组148例,显微镜组149例。对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妻子怀孕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比腹股沟组、腹膜后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但显微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明显优于腹股沟组和腹膜后组(P0.05)。术后3个月复诊,失访69例,并发症发生率在腹股沟组、腹膜后组、腹腔镜组、显微外科组分别为47.9%、59.9%、41.2%和13.4%,显微镜组最低(P0.016 7)。显微镜组妻子怀孕率达68.6%,为4组最高(P0.016 7)。结论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是治疗VC的最佳方法,值得推荐。显微镜组无复发,其他三组复发率分别为14.5%、16.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显微手术在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腹股沟手术、腹膜后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手术;显微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VC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开窗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2月~2012年5月136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切开式67例(切开组),开窗式69例(开窗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等.结果 开窗组手术时间(62.5±12.5) min显著少于切开组(82.4±25.5) min(=5.804,P=0.000);开窗组术中出血量(77.3±17.8)ml显著少于切开组(119.5±38.5) ml(t=8.243,P=0.000);开窗组术后病率2.9% (2/69),显著低于切开组13.4%(9/67)(Х^2=5.074,P=0.024);开窗组住院费用(5803.38±317.04)元,明显少于切开组(6147.97±319.86)元(t=6.309,P=0.000);开窗组术后排气时间(22.4±2.6)h,显著短于切开组(24.8 ±3.9)h(t=4.234,P=0.000);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无差异[11.6%(8/69) vs.10.4%(7/67),Х^2=0.046,P=0.831].结论 腹腔镜开窗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4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0),门静脉阻断30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术前和各组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及8周动脉血酮比(AKBR)及吲哚氰氯15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后A组大鼠的AKBR较术前及B、C两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术后A组大鼠ICGR15较术前及B、C两组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2周可达到稳态。结论入肝门静脉动脉化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恢复,有助于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Bo例,随机分成S组(生理盐水组)和D组(右美托嘧啶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约3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DEX0.6Hg/kg.s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间点的HR和MBP,患者停药至呼吸恢复、睁眼及拔除气管导管所需时间及相应时间点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停药至恢复定向力和AIdrete评分》9分所需时间.以及发生术后寒战、躁动及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D组患者HR和MBP在拔管时、拔管后1min.3min、5min及10minmt波动较S组小(P〈0.05).拔管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较S组低,拔管时间延长(P〈0.05),但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Atdrete评分≥9分的时间与S组相当(P〉0.05),呼吸恢复和睁眼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与S组也无差异(P〉0.05),s组患者发生术后寒战和术后躁动的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术后寒战和躁动的发生.并且不会影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及停留在手术室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毛谅  伏晓  周铁  仇毓东 《腹部外科》2014,27(5):339-342
目的总结沿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经验以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因肝胆管结石病行沿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的病例资料,统计临床表现、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研究者3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0.6岁。左半肝切除22例(66.7%),右半肝切除11例(33.3%);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0ml,术中输血3例(9.1%)。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4.2%o),其中腹腔感染2例(6.1%),胆漏1例(3%),另轻微并发症5例(15.1%)。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再手术病例。平均随访34个月,术后结石复发4例(12.1%),其中再次手术1例(3%)。结论在重视个体化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创新手术技术的前提下,沿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术能使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治疗保持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