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婴儿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GMS)质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4月接受GMs评估且处于不安运动阶段的高危小婴儿719例,其中,GMs评估正常组571例,异常组148例。对可能会影响小婴儿GMs质量的产前、产时、产后发生的21种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GMs异常组婴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出生胎龄(<30周)、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惊厥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有出生体重(OR=0.645,95%CI:0.474~0.878)、出生胎龄(<30周)(OR=4.05,95%CI:1.565~10.484)、缺氧缺血性脑病(OR=3.152,95%CI:1.765~5.629)、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OR=5.07,95%CI:3.161~8.132)、新生儿惊厥(OR=3.579,95%CI:1.572~8.146)。结论 出生胎龄(<30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是影响不安运动阶段婴儿GMs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生体重是保护因素;对存在此类高危因素的小婴儿,应给予早期筛查及干预。  相似文献   

2.
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991~2004年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早产儿换血后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副作用如血生化异常、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400例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分析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患儿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血小板、pH值、剩余碱(BE)值和血钾分别为(543.65±129.52) μmol/L、(518.45±122.64) μmol/L、(175.40±33.89) g/L、(295.81±104.96)×109/L、(7.39±0.06)、(-3.78±4.01)、(4.71±0.53) mmol/L,换血后分别为(207.10±60.46)μmol/L、(189.48±60.79) μmol/L、(187.98±22.88) g/L、(120.62±50.64)×109/L、(7.31±0.07)、(-11.27±5.69)、(3.25±0.72) mmol/L,换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三位不良反应有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分别占25.8%、23.8%、17.8%. 结论 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但应注意换血后不良反应,严格掌握换血指征及换血适应证,密切监测术后血常规、血生化和电解质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4.
刘瑜  郑洪 《妇儿健康导刊》2020,(4):68-69,71
目的分析单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并行换血治疗的3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倍血量换血新生儿15例、双倍血量换血新生儿23例。总结比较两组患儿换血有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换血治疗后,血清总红素水平、总胆红素置换率差异不大(P>0.05);但双倍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血糖水平指标值变化较单倍组更明显(P<0.05)。结论单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能获得与双倍血量换血相近的疗效基础上,可减小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换血不良结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所致各种不良结局可能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为临床实施换血提供帮助。方法:不良结局定义为换血7天内发生的任何一种并发症。具体包括: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109/L;低钙血症:血清总钙<8mg/dl;代谢性酸中毒:血清重碳酸氢盐<16mmol/L;低血糖:血清糖<40mg/dL;肾衰:血肌酐水平>2.0mg/dl:呼吸停止20s;心搏徐缓:心率<80次/min;血压过低或高血压;呼吸窘迫;抽搐。拟探讨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胎龄、换血时体重、疾病状态、换血日龄及换血成份。结果:换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是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并多发生于早产儿。胎龄≤32周、换血时疾病状态为导致换血后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5.718、8.11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28(1.77~51.32)、11.73(3.35~41.14)。结论:换血后内环境的改变危险仍然存在,且与胎龄、体重和疾病状态正相关,对于胎龄≤32周合并有各种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是否实施换血术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6.
陈欣  赵涛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57-2958
目的:探讨晚发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防、早治晚发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名晚发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140名正常新生儿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单纯的母乳喂养(P=0.002,OR=2.485,C:I 1.390~4.441),出生7天体重下降>10%(P=-0.003,OR=3.630,CI:1.543~8.541),感染(P=0.016,OR=2.106,CI:1.150~3.857),与晚发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关联,为其危险因素。结论:单纯的母乳喂养,出生7天体重下降>10%,感染是晚发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应该随访和预防性治疗这些新生儿,以减少这些新生儿合并后遗症及再次入院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96例,并根据孕期血小板计数分为4组,Ⅰ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50×10~9~100×10~9/L,Ⅱ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0×10~9~50×10~9/L,Ⅲ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10~9~30×10~9/L,Ⅳ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比较各组患者的疾病病因、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分娩情况。结果 9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病因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4组中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产后出血在4组中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围生儿足月低体重儿,颅内出血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血小板数目越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越高。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且患者血小板数目越少,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该院新生儿科住院血总胆红素值达到换血标准的1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患儿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并对其死亡情况、脑损害及听力损害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142例患儿中发生胆红素脑病患儿38例,发生率为26.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胆红素值(OR=1.982)、入院日龄(OR=1.843)、转运(OR=1.887)、败血症(OR=1.747)、酸中毒(OR=1.684)、低体温(OR=1.671)、窒息(OR=1.625)、G6PD缺陷(OR=1.549)、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1.486)、新生儿贫血(OR=1.480)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38例胆红素脑病患儿中,6例因胆红素脑病死亡;104例非脑病组患儿中死亡3例,听力损害者48例,NBNA评分低者65例。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不同,其中胎龄35~37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病率最高;血胆红素值、入院日龄、败血症、酸中毒、低体温、窒息、G6PD缺陷、NEC及新生儿贫血等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胆红素脑病不仅增加患儿死亡率,而且听力损害及脑损害发生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6,(6):809-811
目的比较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液指标,评价换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34例新生儿换血术,研究应用的疾病类型以及换血疗效。结果 34例换血患儿中,Rh溶血病17例,ABO溶血病4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5例,其它8例。母婴血型不合占61.8%。年均换血2.6例,每例平均换血量为(447.4±164.6)m L。总体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钠、钙、血糖水平换血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血前后患儿机体内环境保持较衡定,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贫血情况明显改善。换血术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钙、暂时性高血糖、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换血主要原因。对具有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患儿应早期干预,避免出生后应用换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古族和汉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蒙古族(104例)和汉族(102例)足月新生儿及母亲为研究对象,记录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初乳分泌时间、胎便排出时间、胎膜早破、头颅血肿、孕期户外运动情况等。采用日本美能JM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其出生后1周内经皮胆红素值(TCB),2次/d,每天监测胆红素水平并计算峰值,比较两民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和影响因素,将有关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06例新生儿中,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8例,汉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于蒙古族新生儿(χ~2=47.353,P0.001),且峰值汉族新生儿较高;初乳分泌时间24 h(OR=2.963)、汉族(OR=11.122)、剖宫产(OR=2.886)、人工或混合喂养(OR=4.245)、胎便排出时间24 h(OR=4.212)、孕期活动量6 h(OR=12.495)为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蒙古族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低于汉族新生儿,且黄疸程度较轻;初乳分泌时间24 h、汉族、剖宫产、人工或混合喂养、胎便排出时间24 h、孕期活动量6 h为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两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结构、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7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式进行治疗,换血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等指标变化,并在结束治疗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均显著下降,6例患儿出现贫血,22例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49例患儿出现高血糖症,无血钙、血钠及血钾异常改变。结论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对患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7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液中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钙、pH值等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及血糖较换血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及血钙较换血前降低(P〈0.01)。胎龄≤32周、体重〈1500g、换血时患儿患病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自动动静脉换血疗法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617例,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和血小板降低的不同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主要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先兆子痫(PE)、HELLP综合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按照上述五种病因分为五组患者,其年龄、住院天数、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及孕前BMI、血小板最低值、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孕周及血小板最低值出现孕周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的早产率、胎死宫内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出生5分钟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等妊娠结局存在组间差异(P<0.05)。依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随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增加,三组间剖宫产率、早产率、死产率、产后出血率、贫血率、输血小板治疗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其余病理性血小板减少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母婴的安全,尤其HELLP综合征及DIC。血小板计数<50×109/L对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A组(rhIL-11预防治疗组30例)和B组(对照组30例)。A组患者放射治疗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或血小板计数较放射治疗前基线水平下降〉50%即开始按50μg·kg^-1·d。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计数≥200×109/L时停药;B组患者不予预防性应用rhIL-11治疗,但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则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结果:本研究中54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rhIL—11可显著升高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中血小板的最低值,显著缩短血小板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和缩短放射治疗所需的时间。主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硬结、红肿、水肿、乏力及心悸等,但大多程度较轻,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lL-11具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可显著减少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且不良反应较轻,较易处理。  相似文献   

15.
张玉红  单泓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83-1784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的制备及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输注对象为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良引起出血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观察指标:①输注前后2h出血时间;②输注前后1h患者血小板计数;③根据前后两者结果判断输注冰冻血小板是否有效。结果出血时间:输前,(94-3)min;输后,(44-2)min;输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后1h比输前血小板升高(6—50)×10^9/L。结论输注冰冻血小板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良导致的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广元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将60例ITP孕妇分为3组,甲组PLT≤20×10~9/L,乙组(20~50)×10~9/L,丙组≥50×10~9/L,观察3组ITP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孕期首次PLT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PLT首次减少50×10~9/L是ITP独立预测指标;3组孕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首次减少发生时间及减少计数可早期诊断妊娠合并ITP,但对围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妊娠期的监护和处理.方法对13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单纯由妊娠引起血小板减少94例(72.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引起12例(9.2%),合并肝脏疾病11例(8.5%),重度妊高征引起10例,先兆子痫4例,(共占10.8%), Rh血型不合及病毒感染各1例(各占0.8%).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17+4周,<28周出现37例(28.5%),>28周出现93例(71.5%),3/4左右孕妇血小板减少出现在妊娠晚期.对血小板(5万u者用强的松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2.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头颅血肿1例.63例PT患者在产后1周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有合并症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大多<7万u,半数ITP有临床症状.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术前血小板仍<5万u可输注浓缩血小板.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不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母亲合并ITP时,新生儿可能血小板减少.1/2患者血小板在产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在新生儿黄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组新生儿共计8 648例按经皮胆红素值超过220.6μmol/L进行光疗,对黄疸出现早、上升快的则提前光疗,血胆红素水平超过342.0μmol/L,光疗失败或有严重溶血病的进行换血治疗。2011组新生儿共计9 706例,分为高危儿、中危儿、低危儿3个不同的危险级别,根据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进行相应处理。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人两组均除外。结果:2011组光疗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1),2011组换血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5),两组新生儿没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分级管理,能显著提高黄疸患儿的管理效率,减少过度光疗,减轻病人负担,同时又提高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识别率,降低换血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