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龄及出生体重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分娩的217例早产儿资料。结果: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8%和2.3%。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随胎龄或出生体重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出生前加强孕期保健,尽可能延长胎龄,促进肺成熟;出生后防止早产儿窒息和加强低出生体重儿监护,将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类型及并发症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 为临床制定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35例脑瘫早产儿进行脑瘫分型、智力测定、语言评估、眼科学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及脑电图检查等, 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各类并发症共计284个, 平均每例患儿合并并发症(2.10±1.33)个。2)<32周组脑瘫构成比、痉挛型四肢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癫痫发生率及并发症个数均明显高于32~33周组和/或34~36周组。3)<1 500 g组脑瘫构成比、痉挛型四肢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癫痫发生率及并发症个数均明显高1 500~2 499 g组和/或≥2 500 g组。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痉挛型四肢瘫的发生率较高, 合并症发生率增加。降低小胎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是减少脑瘫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的基本特征、导致早产的原因,为早产的防治、早产儿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7月~2007年7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 517例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比率及早产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517例早产儿中,极早早产占2.7%,早期早产占26.9%,32~35周占42.9%,35~36周占27.5%。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2 000 g、2 000~2 500 g分别占总数的2.3%、19.1%、31.7%、46.9%。早产儿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总数的25.7%~33.0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产的主要原因是胎膜早破(24.1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8.5%)、双胎及其并发症(17.52%)、自发性早产(10.33%)、前置胎盘/胎盘早剥(5.24%)。十年间,导致早产原因排序无明显变化,妊高征、双胎/多胎及其合并症略有上升。【结论】早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胎膜早破、妊高征、双/多胎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早产诱发因素,是减少早产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2周营养摄入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对早产儿在学龄前期的发育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本文就研究对象的病史做回顾性分析.拟通过了解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早期问题与预后的关系,强化家长及医护人员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意识.方法 依胎龄将早产几分为28~31+6周;32~34+6周;35~36+6周三个胎龄等级.依出生体质量将早产儿分为极低体质量儿(≤1 499 g)、低体质量儿(1 500~2 499 g)和正常体重儿(≥2 500 g)三个体质量等级.各等级分别与早产并存的19种疾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等级的早产儿,早产的原因有所不同,出现的相关疾病不同;早产儿出生时的情况以及早期预后与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医疗模式有一定关系.结论 为保障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应广泛推广有效的早产三级干预技术.包括早产预防、早产儿抢救、早产相关疾病的分类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该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出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进行前瞻性调查,提供该地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资料。方法:对两年内该院出生的全部活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 638例,调查其孕母情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7.72%(1 638/21 229),男女之比为1.29∶1(922/716)。胎龄<28周、~32周和~37周的比例分别为1.16%、19.90%和78.94%。出生体重<1 000 g、~1 500 g和~2 500 g的比例分别为0.67%、13.68%和85.65%。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44.14%)、母亲流产史(43.89%)和多胎史(27.66%)等。最常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3.53%)、高胆红素血症(32.3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8.30%)等。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后死亡、死亡及自动出院的比例逐渐下降,治愈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调查揭示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常见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有效的预防。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的40例早产儿进行住院体重监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早产儿EUGR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当出生体重≤1 500 g时,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52.5%;当出生体重>1 500 g时,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47.5%,不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P<0.05);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24例,出院时发生EUGR 18例,占45.0%;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患儿16例,出院时发生EUGR 11例,占2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平均值为(23.5±10.1)g,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为(11.1±3.9)d;而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平均值为(26.9±12.4)g,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为(6.9±6.2)d,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而相比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发育迟缓、胎龄过小、体重过低、出生时全身感染、出生后体重持续下降为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发生EUGR的概率大。宫内发育迟缓、胎龄过小、体重过低、出生时全身感染、出生后体重持续下降均会诱发EUGR,在住院治疗阶段应积极进行感染治疗和并发症预防,同时高度重视早产儿的营养干预,避免体重持续下降为预防EUG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胎龄为指标,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筛查标准和初次筛查时间。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1年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NICU病区1 148例早产儿,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体重≤1 000 g、1 001~1 250 g、1 251~1 500 g、1 501~1 750 g、1 751~2 000 g、>2 000 g各组间阈值RO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01.54,P<0.001),其OR值为1.00、0.45、0.24、0.07、0.02、0.003,出生体重﹥1 500 g时阈值ROP发病率显著降低;ROC曲线示在出生体重为1 532.5g面积最大;出生胎龄﹤28周、28~30周、30~32周、32~34周、≥34周各组间阈值R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14,P<0.001),其OR值为1.00、0.68、0.29、0.07、0.02,出生胎龄>32周时阈值ROP发病率明显降低;ROC曲线显示在出生胎龄32.07周面积最大;出现阈值ROP时的矫正胎龄﹤35周的8例早产儿,出生后周龄均在4~6周。结论:出生体重≤1 500 g和出生胎龄≤32周是ROP筛查指标;初次筛查时间在矫正胎龄≥35w或出生后4~6周。  相似文献   

9.
徐艳  何万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95-1596
凡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出生体重<2 500 g,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的活产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其中出生时体重<1 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此类婴儿生活能力极低,适应性和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并发症,且死亡率高.如何改善护理方法提高极低体重儿的成活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将我科2002年10月~2006年10月69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凡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不论胎龄大小,成熟度如何,均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不满42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小于胎龄儿.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低于100O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我国曾于1986~1987年对全国29省市自治区1843284名新生儿进行了调查,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63.9‰,其中早产儿占44.1%,足月及过期产小于胎龄儿占55.9%.极低出生体重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7.4%.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为100‰)我国的发生率偏低,尤其是早产儿相对更低,发达国家早产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2/3,且体重小于1000g者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情况。方法:选择8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胎龄将患儿分为早产组(胎龄<37周,54例)和足月组(胎龄≥37周,32例);依据体重将患儿分为低体重儿组(体重<2 500 g,56例)和非低体重儿组(体重>2 500 g,30例),回顾分析不同组患儿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86例患儿,其中早产儿54例,占62.8%;低体重儿56例,占65.1%。低体重儿组BellⅠ期构成比显著低于非低体重组(P<0.05)。早产儿组BellⅢ期构成比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低体重儿组BellⅢ期构成比显著高于非低体重组(P<0.05)。主要临床表现排序依次为:腹胀者48例(55.8%)、便血者36例(41.9%)、呕吐者32例(37.2%)。原发疾病及并发症情况:肺透明膜病38例,肺炎35例,窒息45例,病理性黄疸56例,酸碱失衡53例,颅内出血20例,肠穿孔、腹膜炎23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治愈率显著低于足月儿和非低体重儿(P<0.05),而死亡率显著高于足月儿和非低体重儿(P<0.05)。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1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2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3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便血及呕吐等。胎龄是影响NEC预后的重要因素,产、儿科加强合作尽可能地减少早产;对于不可避免的早产,力求早发现以获取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抢救成活率逐年提高,为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本文将我院1996年~1997年所收治的VLBWI39例作一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为本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男22例,女17例。城市7例,农村及外来打工者32例。5例为足月小样儿,34例为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2.05±3.50,胎龄最小为28周,体重均<1500g,平均体重1337.18±142.22g,最小出生体重为950g。双胎15例。1.2 低出生体重有关因素 34例为早产儿,产前有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者29例,双胎13例,胎膜早破12例,母劳累6例,母疾病(妊娠高血压、贫血、肾功不全)5例,习惯性早产2例,胎盘因素4例。部分患儿有2种或2种以上的高危因素。足月小样儿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早产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 为制定预防早产儿发生EUGR的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本院NICU 2012年2月-2013年2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出院胎龄(周)=入院胎龄+住院天数/7;宫内生长曲线值采用中国15个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定义为生长指标≤P10(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结果 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66.2%, 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37.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71.3%, 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44.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中, 宫内发育迟缓、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 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 发生EUGR的可能性越大。导致EUGR的因素是多重的, 其中IUGR及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对EUGR影响最大, 应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 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是避免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其存活率随着先进的医疗条件而明显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加强对VLBW儿的严密监护是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新生儿中,以极低出生体重儿(简称VLBW)的预后最差,死亡率最高。现将我院1997年1月~1998年8月间共30例VLBW总结如下:1 资料与结果1·1 对象与诊断标准 30例VLBW均系我院1997年1月~1998年8月间住院患儿,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1·2 临床资料 男17例,女13例,双胎14例;胎龄平均30.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NICU抢救存活600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其中对胎龄≤34周及出生体重≤1500g高危儿40例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0例早产儿筛查出7例ROP(1.167%),均在出生胎龄≤34周及出生体重≤1500g40例早产儿(17.5%)中,通过对该组高危儿妊娠、分娩、治疗各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吸氧时间、浓度、呼吸暂停发作频率、固尔苏使用与ROP发病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预防早产、对早产儿规范用氧和及时筛查,是预防RO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纵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临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9名胎龄≤36周、体重<2 500 g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岁内的体重及身长进行分析。【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2岁以内呈追赶生长(纠正年龄40周~1月、6~8个月除外)。【结论】应根据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岁以内体格发育的特点,对其营养状况加强干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进行筛查,了解ROP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眼科门诊进行ROP筛查的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筛查情况。 【结果】 共计筛查239例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现ROP患儿15例,发生率为6.28%。BW≤1 500 g、1 500 g2 000 g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20.59%、8.22%、1.52%,组间R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5);胎龄≤31周、31<胎龄≤34周、胎龄>34周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29.17%、7.25%、2.06%,组间ROP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5.96,P<0.005)。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吸氧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 筛查显示ROP的发生率为6.28%,不规范吸氧、出生体重低及胎龄小是ROP形成的相关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近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早产儿发生状况及预后,为早产儿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选择2013年 1 月1日-2017年 12 月31日本院产科出生的6 038例活产早产儿(胎龄<37周)为研究对象,按照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根据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胎龄<28周)、早期早产儿(胎龄28~<32周)、中期早产儿(胎龄32~34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7周),分别研究早产儿预后。结果 2013-2017年本院早产儿年发生率在7.38%~8.57%之间,平均为8.03%。近五年晚期早产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到2017年达到74.25%。医源性早产病因构成排名前3位的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978,39.96%)、前置胎盘(478,19.53%)、胎儿宫内窘迫(222,9.07%)。医源性早期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高于自发性早产儿(4.1% vs.1.2%,P<0.05),出生体重低于自发性早产儿[(1 338.0±264.4)g vs.(1 381.8±328.0)g,P<0.05)];医源性中期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自发性早产儿[(1 843.9±341.5) vs.(1 897.0±392.7)g,P<0.05)];医源性晚期早产儿住院率高于自发性早产儿(43.9%vs.38.8%,P<0.01)。结论 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相应孕周范围的自发性早产儿,医源性早期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更高、早期及中期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晚期早产儿需要住院的比例更高,应加强医源性早产孕母妊娠期管理、重视医源性早产儿分娩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