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6例初治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98例,两组均给予一线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双环醇片保肝,对照组不加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治疗9周时,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26.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片对防治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抗结核疗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甲亢性肝脏损伤的临床疗效,以期提供可靠的保肝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甲亢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观察组给予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保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4.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是89.1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三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甲亢性肝损伤的患者,在采用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保肝治疗后,能够有效降低转氨酶、胆红素指标,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环醇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治疗的8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双环醇治疗.实验组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96-2596
目的 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应用双环醇片的治疗疗效.方案 随机将121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61人、对照组60人)进行治疗,试验组每日服用75mg双环醇片(25mg/片,每次25mg,每日三次);对照组每日口服150mg复方甘草酸苷(25mg/片).持续治疗12周后,对患者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都明显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效果更好.无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双环醇片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有高疗效的同时确保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克每日静点,双环醇2s毫克日3次口服,对照组选用甘草酸二胺150毫克每日静点,疗程30天,分别观察治疗前后15天、30天后患者的主要症状和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环醇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苏振和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92-2893
[目的]探讨双环醇治疗乙醇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酒精性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仅给予戒酒、低脂肪、富营养饮食及口服肌苷片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双环醇片(25~50mg,3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均未使用降酶药物。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的多项指标(ALT、AST、GGT、Alb、TBil)检查,评定肝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明显降低、Alb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双环醇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治疗酒精性性肝病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选择2016年4月19日,因"宫颈癌ⅡB期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24d,计划进行第3个周期化疗",于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例宫颈癌合并CHB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本例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本例患者的一般临床病例资料。对临床药师利用循证医学思维,从患者肝功能异常病因分析、药物治疗方案制定、药学监护等方面,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有效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病史采集结果:本例患者既往有CHB疾病史,未接受任何治疗。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进行第1、2个周期化疗前,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进行第3个周期化疗前,乙型肝炎5项检查结果显示乙型肝炎e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呈阳性,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重度肝功能损害。(2)临床药师考虑本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系化疗药物导致的严重药物性肝损伤,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次激活所致,建议临床医师暂停对患者的化疗,对其使用解毒类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抗炎类保肝药物异甘草酸镁、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类药物双环醇片联合治疗,待患者肝功能稳定或好转后,可改为使用抗炎类保肝药物和必需磷脂类药物治疗。同时,建议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HBV DNA检查,并根据患者HBV DNA载量,给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最终,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相关建议。经临床保肝及抗HBV治疗后,本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排除化疗禁忌证后,继续采用第1、2个周期化疗方案进行第3个周期化疗,并且顺利完成第3个周期化疗。结论对于宫颈癌合并CHB的化疗患者,临床应重视对其进行肝功能及HBV监测,合理使用保肝及抗HBV药物。临床药师应根据该病患者病情与化疗药物特点,分析相关药物治疗风险,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最优的个体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保肝治疗在居家治疗结核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过程中有效减少肝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门诊治疗的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短程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环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肝损伤主要集中在治疗强化期内,观察组肝损伤率为8.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9%(P<0.05)。观察组重度肝损伤率为0.65%,低于对照组的4.40%(P<0.05)。肝损伤患者中观察组无症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联合使用保肝药,及早发现和治疗肝损伤,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97-1398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采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邱邦东 《现代保健》2010,(17):83-84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预防HBV携带者服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抗结核治疗的HBV携带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甘草酸二铵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HRZE/4HR抗结核治疗,对照组加服维生素C片0.2 g,1日3次;甘草酸二铵组加服甘草酸二铵胶囊150 mg,1日3次;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结果 甘草酸二铵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12.5%,而对照组为3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后甘草酸二铵组的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能明显减少HBV携带者服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胡彬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169-1170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通过静脉滴注化疗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DSA影像指导下进行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化疗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为87.00%,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16.00%,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0.00%.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00%和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损坏发生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采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具有明显的缓解肿瘤作用,静脉滴注尽管简便易行,但药物毒副反应大,而动脉治疗虽较为复杂,但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2 NPs)经口暴露后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iO2 NPs (10、50、100) mg/kg·BW染毒组,连续灌胃30 d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计算小鼠肝脏系数,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切片,测定肝组织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总抗氧化能力(T - AOC)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小鼠肝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切片观察各染毒组肝脏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肝组织损伤;随着TiO2 NPs染毒剂量的增加,ALT、AST活力以及MDA含量在50、100 mg/kg·BW组升高,SOD活性在100 mg/kg·BW组降低,GSH - PX活性在50、100 mg/kg·BW组降低,T - AOC水平在10、50、100 mg/kg·BW组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暴露TiO2 NPs,可使小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反应,造成肝脏氧化损伤,并最终导致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及功能破坏,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宫颈癌化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化疗的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分别采用SAS/SDS量表、EORTC QLC-C30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护理后研究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84.4%,研究组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癌化疗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坚定后续治疗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大幅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临床可以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藻素+维生素E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选择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常规辅以化疗(长春瑞滨+卡铂)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2例,分别接受盐藻素+维生素E和安慰剂治疗。患者在化疗前1dA组开始给予口服盐藻素+维生素E2粒,直至第3次化疗前,化疗间隔时间为3周;B组以同样方法及剂量给予安慰剂。第3次化疗前空腹抽取静脉血,检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学指标(CD3、CD4、CD8、NK细胞数量、淋转率)及抗氧化功能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结果服用盐藻素+维生素E前,A组白细胞平均(6.61±2.74)×10^9/L,至第3次化疗前白细胞平均(7.12±2.06)×10^9/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7);B组服用安慰剂前后白细胞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4);治疗后A组与B组白细胞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7)。治疗后A组胆碱脂酶升高(P=0.04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B组(P=0.000)。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盐藻素+维生素E能够预防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提高人体内胆碱脂酶活性和人体的抗氧化功能,从而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武汉市都市妇产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IB2~IIB期的宫颈癌根治术前静脉化疗的患者45例(静脉化疗组)及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未化疗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化疗毒副反应、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宫颈深肌层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阴道切缘的阳性率.结果 静脉化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未化疗组(t值分别为4.34、5.45,均P<0.05).静脉化疗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3例,骨髓抑制2例,肝肾功能损伤2例,其他副反应3例(脱发或口腔溃疡等),程度均较轻,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对后续化疗及手术治疗造成影响.静脉化疗组较未化疗组相比宫颈深肌层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均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5.12、4.90、4.87,均P<0.05),两组患者阴道切缘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26,P>0.05).静脉化疗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为93.3%(42/45),显著高于未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75.6%(34/45),χ2=12.25,P<0.05.静脉化疗组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97.8%(44/45),显著高于未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84.4%(38/45),χ2=8.93,P<0.05.结论 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宫颈癌治疗过程中可减少化疗毒副反应,降低转移与浸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与铂类单药化疗联合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Ⅱ~Ⅳ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2006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Ⅱ~Ⅳ期宫颈癌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49例)和B组(49例),分别在盆腔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同期采用铂类和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近期疗效,随访生存率,治疗前后KPS评分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4、1.33,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1.33,P>0.05),治疗后KPS评分均显著增加(t值分别为3.65、4.17,均P<0.05),而B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A组(t=2.78,P<0.05)。 B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减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6、8.61、13.20、4.22、5.15,均P<0.05),而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结论两种单药化疗联合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Ⅱ~Ⅳ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及生存率接近;但相较于铂类单药化疗,紫杉醇脂质体单药化疗联合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Ⅱ~Ⅳ期宫颈癌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尹彩云 《现代保健》2014,(19):130-13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5例宫颈癌患者根据个人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仅采用单纯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宫颈癌根治术前予以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术后病理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体力状况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3%)(P〈0.05);观察组阴道边缘、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及血管浸润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体力状况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3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300例。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0例,并对两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作比较。[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15例(15/150,10%),非采取干预措施(非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55例(55/150,36.9%),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3.3%(95/150)和63.9%(96/150),疗程结束治愈率分别为93.3%(140/150)和95.3%(143/150),X线胸片病灶吸收分别为86.0%(129/150)和88.6%(133/150)。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4.0%(6/150)和3.33%(5/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肝损害的发生,并确保抗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与奈达铂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直接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术前采用伊立替康与奈达铂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化疗结束后2~4周进行手术,术式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 <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体力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伊立替康与奈达铂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分析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激活组60例和HBV未激活组2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化疗方案、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基线HBV DNA等资料,归纳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滴度,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结果 29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60例(20.13%)。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血清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高于化疗前(P<0.05);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的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变化水平分别为(2 786.43±157.69)IU/ml、(64.87±6.15)IU/ml、(50.63±7.97)U/L、(44.72±6.82)U/L和(13.42±1.83)μmol/L,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基线HBV DNA阳性(OR=1.992,P=0.025)、基线AST升高(OR=1.923,P=0.037)和基线ALT升高(OR=2.063,P=0.012)是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HBV再激活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需重点关注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