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和方法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5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早晚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25例于清晨联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峰血压升高幅度、清晨舒张压(DBP)、清晨收缩压(SBP)、清晨脉压分别为(19.14±3.90)mmHg、(79.61±8.45)mmHg、(125.67±10.27) mmHg、(43.84±4.51)mmHg,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晚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可有效提高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在不同时间服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7天以上的8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早上服药组(n=42例)和晚上服药组(n=44例),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每日观察诊室血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共治疗12周。结果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2组患者诊室血压明显降低(P〈O.05),且下降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显示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24h血压,降压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达标(SBP〈135mmHg)者占46.2%,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31.7%。晚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这标(SBP〈135mmHg)者占42.5%,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51.3%。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特别是对夜间血压升高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晚上服药可以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更好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 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种服药方法对dSBP、d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nSBP、n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纠正率高于晨起服药组(P〈0.05)。结论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能较好的纠正夜间高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的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4.
冯光瑞  杨波 《疑难病杂志》2012,11(6):458-459
目的比较早晨和晚上服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54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分成杓型高血压组(30例)和非杓型高血压组(24例)。杓型高血压组与非杓型高血压组各分成2个亚组,分别为A、B、C、D组,A、C组早上7:00予贝那普利10 mg,B、D组晚上19:00给药,均服用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动态血压监测,每30分钟1次,监测48 h,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无论是杓型高血压组还是非杓型高血压组,早上或晚上服用贝那普利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2种服药方法的降压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非杓型血压组,晚上服用贝那普利更有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转变。结论晚上服用贝那普利可能更有益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海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13-1814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服用时间对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12月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按是否规律服药分成2组,比较其血压控制水平。结果规律服药组血压控制理想,而不规律服药组血压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降压药物不变的基础上,按时规律服药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及通过择时服药达到高血压有效管理。方法:取高血压病人Ⅰ期50例,Ⅱ期44例和血压正常人26例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分析,评价潜在服药时间对降压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结论:血压变异增大与靶器官损害有关。控制凌晨血压水平及其昼夜变化是非杓型高血压药物治疗目标。常用降压药物择时服用是实现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评价治疗和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类型、各型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对本院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作24 h动态血压记录,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对记录结果进行昼夜血压变化分类,比较治疗与未治疗组间及各高血压级别间各类型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全组1 087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无夜间明显下降者分别达70%和66%,超勺型分别为3.5%和4.6%;治疗组反勺型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5),勺型发生率则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高血压3级患者反勺型血压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高血压晨峰发生率仅0.46%.结论:高血压患者多数为无明显夜间血压下降的非勺型或昼低夜高的反勺型,超勺型血压及高血压晨峰的发生率并不高.降压治疗后非勺型和反勺型增多而勺型减少,应更多地注意合理用药来控制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有效降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致房颤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患者2000例按随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同随机分为ACEI或ARB类药物干预组(880例)和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1120例),两组均控制血压在目标值范围内。按随访期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发生房颤组,其中ACEI或ARB类药物组发生房颤3例,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13例。比较两类不同药物在高血压1、2、3级各水平组的房颤发生率,分析有效降压对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致房颤的影响。结果 ACEI或ARB类药物组和钙拮抗剂类药物对照组房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药物组或对照组,当按血压严重程度(轻、中、重度)分层统计时,房颤发生率在血压严重程度不同时,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降压可干预原发性高血压左房扩大,从而减少房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采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180例,均给予替米沙坦。按照服药时间的不同分为晨服组(清晨8:00服药)和晚服组(晚8:00服药),1次/d,连用12周,分析比较2组血压动态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在nSBP和nDBP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小时SBP、24小时DBP、dSBP、dDBP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同时,晨服组和晚服组分别有16.11%和52.78%的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米沙坦晚间给药的效果优于晨时给药,晚间给药可以更好的将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有效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更好地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给药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寻找合理的给药时间. 方法 经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状态属非杓型的高血压病人7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于早上及晚上给予两组病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8周,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各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特别是夜间和白天平均血压变化,将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血压均平稳有效地降低,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上服药组对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与早上服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晚上服药组改变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优于早上服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人选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清晨及晚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变化,并计算出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并于治疗期间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测量清晨血压,并计算出清晨血压平均值及达标率。结果12周后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高于清晨服药组(P〈0.05),且家庭自测清晨血压无论是SBP还是DBP,晚上服药组均低于清晨服药组,且达标率较好(P〈0.05)。结论晚上服药组能更好地调整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并降低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原发性轻中度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1、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上顿服组)、B组(早晚分服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清晨高峰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昼问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B组的nSBP、nDBP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P〈0.01)。清晨血压方面,B组患者清晨SBP和DBP显著低于A组(P〈0.05)。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A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16.7%,B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63.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原发性轻中度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早晚分次给药可以较好地纠正清晨高血压和夜间血压的高负荷状态,有利于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对大鼠肺组织中核内激素受体(Nr1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机械通气肺损伤中可能
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大鼠分成4个时间点(1:00AM,7:00AM,1:00 PM,7:00 PM),每个时间点随机分成3组(FB组、LV组、HV
组),通气3 h 后,提取肺组织RNA,应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和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机械通气对Nr1d1 表达的影响。结果
基因芯片结果显示HV组Nr1d1表达下调,荧光定量实时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吻合;余弦分析Nr1d1基因在FB组具有节律性
(P<0.05),余未见明显节律性。结论Nr1d1表达随潮气量的增大而节律消失;Nr1d1表达下降与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密切
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服10 mg扎来普隆5 h后其残留镇静效应对任务管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名健康大学生进行43 h的完全睡眠剥夺,而后随机服用安慰剂或10 mg扎来普隆,进行4 h的恢复性睡眠.被试分别在睡眠剥夺1 h(基线值)、24 h和恢复性睡眠后1 h分别完成一次连续加法测验.记录正确数和平均正确反应时,采用重复测量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连续加法测验在基线值、24 h完全睡眠剥夺和恢复性睡眠1 h后的平均正确反应时间存在时间主效应( F (2,16)=10.46,P <0.01),同时正确数也存在时间主效应( F (2,16)=5.30,P <0.05),进一步分析24 h完全睡眠剥夺时的平均正确反应时[(14.67±2.91)s]较基线值[(12.98±2.52)s,P <0.01]和恢复性睡眠1 h后[(13.19±2.30)s]延长( P <0.01),正确数[(14.22±2.70)个]较基线值[(16.25±2.33)个]( P <0.05)和恢复性睡眠1 h后[(16.09±2.23)个]减少( P <0.05).而在安慰剂与扎来普隆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任务管理功能在24 h完全睡眠剥夺后已明显受损;在口服10 mg扎来普隆5 h后其残留镇静效应已对任务管理功能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OSAHS合并EH患者的血压特点及降压药物联合CPAP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60~85岁患者178例,其中合并组86例,单纯组92例.研究对象均行ABP和PSG检测.对于合并组首先药物降压,4周后行ABP检查,其中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者辅以CPAP治疗后4周再行ABP检查.单纯组行药物治疗后进行ABP检查.结果 (1)合并组与单纯组比较,合并组各个时段血压较高,且非杓形血压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合并组58例经药物降压治疗4周,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患者恢复杓形血压,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合并组的28例经药物辅以CPAP治疗后,各时段血压明显下降,非杓形血压人数减少,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降压药物治疗单纯组4周,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患者恢复杓形血压,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OSAHS合并EH患者血压较高,并且失去昼夜节律现象,单纯药物降压疗效差,联合CPAP治疗后可显著降压并可以恢复正常杓形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90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及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45只眼.①观察组:采用1%布林佐胺滴眼液(派立明)治疗,分别于每日早晚8:00各给药1次,1滴/次,滴入患眼下方结膜囊内,压迫泪囊区3 min以上.②对照组: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噻吗心安)治疗,分别于每日早晚8:00各给药1次,1滴/次,滴入患眼下方结膜囊内,压迫泪囊区3 min以上.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6、12周测量眼压.每次测量3次,取均值.记录患者的血压、脉率及视野的变化,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8、12周的眼压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29.2%(P<0.05).两组均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布林佐胺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且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安全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346例分成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及肝肾阴虚三型。分别采用气功、西药(心痛定)及气功加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气功加西药组的降压效果及症状改善均优于气功及西药组;就降低和稳定血压而言,肝阳上亢型比阴虚阳亢及肝肾阴虚型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取不同时间给药的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及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轻度心衰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白天组和夜间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1次/d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5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自治疗第4周开始,白天组及夜间组均能较好的控制血压,至治疗12周,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呈现逐步降低趋势;组内比较发现,自第4周至第12周,两组患者的dSBP、dDBP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的nSBP、nDBP差异显著(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及舒张早期充盈时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杓型血压分别为10例及2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夜间组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更好的控制夜间血压,且更多的患者恢复了血压的节律性,能够更好的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40例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日分布的中医病理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阐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室性早搏24 h的分布规律,为确定合理的给药时间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运用中医五脏主时节律等理论对患者室性早搏分布的节律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室性早搏普遍高发于寅、卯、辰、巳四个时辰,尤以卯时为甚;酉、戌、亥三个时辰为室性早搏发生的低谷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室性早搏夜半时段的发生频度增加.不同证型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室性早搏发作的高峰时段不同.邪热犯心证患者,室性早搏多高发于日中时段;阴虚火旺证患者,室性早搏多高发于白天,日中时段加重;心气阳虚证患者,室性早搏多高发于平旦和夜半时段.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室性早搏日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医病理节律,不同证型的室性早搏,其日分布的节律亦不相同,可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不同肾功能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给予缬沙坦单次口服,研究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方法根据服药前血肌酐水平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成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受损两组,单次予以缬沙坦160 mg口服,以服药后血药浓度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研究缬沙坦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结果肾功能受损组的Cmax显著升高,而肾功能正常组的Tmax则较长,两组病人的T1/2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服药后最大降压疗效则出现在服药后2~6 h.两组病人服药后降压效果均显著(P<0.05).缬沙坦血药浓度与降压疗效呈正相关,而与服药前血肌酐水平无相关性.结论缬沙坦160 mg单次口服后在体内的清除过程不受肾功能影响,而吸收则受到影响.但降压疗效均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