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被家长击打头部后癫疒间发作的脑电图及随访脑电图的变化。 方法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于1990-1999年,对36例头部被家长击打后癫疒间发作患儿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3~8年的随访。 结果36例中脑电图异常32例(889%),其中有疒间样放电者28例(875%,28/32);随访脑电图异常消失22例(687%,22/32),疒间样放电消失18例(643%,18/28)。常规记录即有疒间样放电、背景节律以慢波为主、临床发作较晚(>1周)者疒间样放电较难消失(均P<005)。首次脑电图有疒间样放电者临床发作较难控制(P<005),随访脑电图疒间样放电不消失者临床发作更难控制(P<001)。 结论儿童头部被家长击打后癫疒间发作的脑电图异常率高,疒间样放电消失与否与疒间样放电的特点及临床发作早晚有一定关系,且对临床预后产生较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分型脑电图特点及癫痫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01/2010-03诊断为脑性瘫痪合并癫痫发作的患儿34例癫痫的发作类型、脑性瘫痪临床分型、首次发作年龄、头颅影像学、脑电图、以及抗癫痫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8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34例合并癫痫,占8.9%。癫痫发病年龄小于1岁22例(64.7%)。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头颅影像异常改变28例(82.3%)。癫痫以部分性发作泛化为全身发作12例(35.2%),简单部分性发作6例(17.6%),复杂部分发作4例(11.7%),强直-阵挛性发作4例(11.7%),强直发作1例(2.9%),肌阵挛1例(2.9%),Lennox-Gastaut综合征1例,婴儿痉挛症5例(14.7%)。28例(82.3%)的癫痫患儿需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背景活动异常伴痫样波发放为主,脑性瘫痪患儿的癫痫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视频脑电图(Video EEG)对儿童发作性事件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5年5~12月在泉州儿童医院因发作性事件而经Video EEG监测的16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163例患儿,40例(24.5%)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23例(14.1%)判定为癫疒间性发作事件,17例(10.4%)判定为非癫疒间性发作事件;123例(75.4%)癫疒间患儿得到了证实,其中35例(35/123,28.4%)可进一步确定癫疒间综合征。 结论Video EEG对鉴别儿童发作性事件的性质、确定癫疒间发作类型及相关癫疒间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疒间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变化的特点。 方法对2002-07—2004-09在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治疗的59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明确后予抗癫疒间药物治疗,其中28例患儿于治疗后3、6个月复查脑电图,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脑电图异常放电部位、放电频度及波形的动态变化。 结果发病高峰年龄为7~9岁,癫疒间发作类型为部分运动性发作(27/59例)、部分泛化全身性发作(48/59例)及两种发作类型均有(16/59例)。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多在刚入睡不久(46/59例)或晨起欲醒时(25/5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或抽动(542%)、流涎(407%)和言语不能(271%),夜间易泛化为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在中央和(或)中颞区可见高幅棘波或尖波。治疗前与治疗后多数(21/28例)脑电图异常放电是变化的,或在中央和中颞区间移动,或由一侧转到另一侧,治疗3个月时7例(7/28)例异常放电消失,治疗6个月时其中5/7例异常放电又出现。2例监测到临床发作,脑电图为起源于发作对侧中央中颞的节律性低幅棘波、尖波,逐渐波及同侧甚至对侧导联。 结论BECT具有与睡眠密切相关的两种发作类型,以部分泛化全身性发作居多(48/59例)。脑电图特征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中央中颞区棘波具有变化性、游走性甚至一过性消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视频脑电图对婴幼儿非癫疒间性发作的诊断价值。 方法无锡市儿童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对152例拟诊或需排除癫疒间的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 结果非癫疒间性发作51例,其中非癫疒间性强直发作10例,良性夜间肌阵挛8例,屏气发作7例,婴幼儿擦腿综合征6例,脑瘫及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导致异常动作强直、震颤、手足徐动5例,良性非癫疒间性婴儿痉挛5例,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4例,其他疾病6例。 结论视频脑电图是鉴别发作性质及类型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也是鉴别癫疒间与非癫疒间性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额叶癫疒间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小儿额叶癫疒间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应用录像脑电图仪和携带式脑电图仪对21例额叶癫疒间患儿进行长时间监测描记,同时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21例中1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共47次,最多1例24h发作18次。仅睡眠期发作的7例,睡眠与清醒时均有发作的4例,清醒时发作的4例。发作持续时间平均30s,有3例泛化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达2~3min。同一患儿发作表现基本相同,强直性姿势发作8例,偏转发作4例,发作性情感异常2例,失神样发作1例。发作时10例伴有面色潮红、表情惊恐,6例伴有发声,2例伴有发笑,2例有踏车样自动症。发作前有先兆的5例,均为感觉异常。发作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作后抑制不明显。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图见有额区起源或以额区导联为著的异常电活动,睡眠期尤为明显。 结论额叶癫疒间是一组具有特征性的癫疒间综合征,睡眠期长时脑电监测额区起源或以额区导联为著的疒间样放电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难治性癫疒间患儿脑内病灶中脑红蛋白(NGB)的表达。 方法选择2003年8~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难治性癫 疒间患儿 7例,在对其临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组织学染色观察手术切除标本(海马和颞叶)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研究癫疒间患儿手术切除标本中海马和颞叶病灶NGB表达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图像分析。 结果7例标本中,均出现反应性胶质细胞的显著增生,具有难治性癫疒间共同的病理学特征。海马中NG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少于颞叶病灶;且随发作年限增加而减少。 结论难治性癫疒间患儿颞叶病灶NGB阳性细胞数多于海马,可能与发作时病灶处耗氧过度从而增加了对氧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疒间(JME)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 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4年1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44例JM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4例JME患儿100%出现全身性肌阵挛发作,16例(36.4%)伴有失神发作,33例(75%)伴有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25%)3种发作均有,6例(13.6%)只有全身性肌阵挛发作。首次就诊即确诊为JME 13例,有31例曾误诊。清醒脑电图阳性率为50%,睡眠脑电图阳性率为95.5%,3例动态脑电图检查均阳性。JME患儿43例给予药物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中3例偶有肌阵挛性发作,余39例发作均控制。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阵挛持续状态(JMES)者有7例,占15.9%。 结论JME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癫疒间综合征,临床医生在诊断中要多询问病史,结合规范的睡眠及动态脑电图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并合理选择抗癫疒间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患儿脑功能的影响及脑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1例先天性CM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头颅CT或MRI检测及听力检查。部分患儿在脑康复治疗后复查了NBNA测试。结果81例患儿中,NBNA评分异常率为43.03%(34/79);29例患儿康复治疗后NBNA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为46.27%(31/67),影像学异常表现为脑实质灶性坏死或脑软化灶、脑发育迟缓、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钙化及脑积水。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50.68%(37/73),确诊听力障碍4例。结论先天性CMV感染易导致脑损伤,对患儿早期进行脑功能监测并给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偏侧惊厥 偏瘫(HH)综合征和偏侧惊厥 偏瘫 癫疒间(HHE)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995~2003年收治的11例HH或HH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1例均做了头颅MRI和(或)CT检查、脑电图(EEG)检查及血生化测定,6例做了尿代谢病筛查。 结果8例诊断为HHE,3例诊断为HH。发病年龄1个月至8岁5个月,平均为2岁9个月。4例首次惊厥前伴有发热。5例偏瘫前有惊厥持续状态。5例为右侧偏瘫,6例为左侧偏瘫。头颅影像学显示2例正常,7例大脑半球病变与临床症状相对应,1例为弥漫性病变,1例查出无关病变。11例EEG均为异常,其中8例EEG示双侧半球明显不对称,11例中4例有异常放电。6例代谢病筛查均为阴性,1例血乳酸、丙酮酸增高,1例血氨增高。7例采用了以卡马西平为主的抗癫疒间药治疗。 结论HHE为一种公认的惊厥持续状态导致的后遗症,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积极进行治疗干预,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探讨晚发型癫痫性痉挛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0年6月至2007年8月59例晚发型癫痫性痉挛患儿的临床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7例有随访,随访时间13~90个月,末次随访年龄为2岁6个月至12岁2个月(中位数60个月)。结果 59例患儿癫痫起病年龄为12~98个月,中位年龄22个月。以痉挛发作起病36例(61.0%),以其他发作类型起病23例(39.0%)。17例(28.8%)在病程中有部分性发作,22例(37.3%)合并其他全面性发作形式,20例(33.9%)病程中仅有痉挛发作。EEG 14例(23.7%)为典型高度失律;2例(3.4%)为一侧性高度失律;43例(72.9%)无典型的高度失律。总计22例(37.3%)表现为局灶性或一侧性临床、影像学和(或)EEG异常。44例(74.6%)为症状性癫痫,围生期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结构异常为主要病因。14例(23.7%)符合晚发型West综合征,7例(11.9%)符合Lennox-Gastaut综合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后近期无发作率32.0%,有效率58.0%,复发率为61.5%。随访的37例患儿中,在抗癫痫药物治疗下至末次随访时46%维持临床无发作。80%以上患儿在治疗随访过程中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16%为重度落后。统计学分析显示,癫痫性痉挛病因、癫痫发作类型、痉挛发作形式、ACTH疗效与长期发作控制率及精神运动发育转归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晚发型癫痫性痉挛并非仅见于West综合征,可由诸多严重的脑部疾病引起,常合并其他部分性或全面性发作,EEG多数无典型高度失律,治疗困难,预后不良,ACTH仍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惊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数字化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数字化视频脑电图仪,对64例胎龄28~44周的新生儿惊厥发作进行V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正常脑电图43例(67.2%),异常脑电图21例(32.8%),其中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脑器质性病变癎性放电异常率最高。其中发作期癎性放电者13例;发作间期癎样放电3例,背景节律正常;背景节律改变伴有发作间期癎样放电2例;背景波改变3例,其中低电压1例,平坦波1例,交替现象消失1例。睡眠期癎性放电的放电频率比清醒期明显增高,且以安静睡眠期最为多见。18例VEEG同步监测到发作期癎性放电,其中16例(16/18)起始放电为局灶起源,以颞区为主(13/18)。共监测到46例新生儿发作,在发作期或/和发作间期VEEG检测均无癎性放电,确定为非癫癎性发作。结论VEEG对于新生儿惊厥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癫痫缓解期患儿减停药后2年内病情复发情况,并对诱导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访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经抗药物治疗后处于癫痫缓解期的患儿168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癫痫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2年,168例患儿中40例复发,复发率为23.81%。年龄<6岁、治疗前病程≥1年、治疗前癫痫持续、颅内有病灶、抗癫痫药物治疗周期≥1年、减停药前有痫性放电、减停药时间<6个月以及减停药前EEG表现异常均为癫痫患儿减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癫痫患儿减停药应注重个体化原则,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癫痫缓解期患儿减停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总结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确诊的27例MMA合并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儿除癫痫发作外,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包括: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22例、发作性嗜睡10例、肌张力增高8例、肌张力减低8例、反复呕吐4例、震颤和共济失调各2例、姿势异常1例。癫痫首次发作年龄为生后8d至11岁,发作类型包括部分性发作21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例、强直发作3例、肌阵挛发作3例,痉挛发作2例;5例患儿同时有2~3种发作类型。脑电图(EEG)检查有22例异常,包括:背景节律慢17例,局灶或多灶性痫样放电16例、广泛性痫样放电4例、高度失律2例和爆发抑制1例。头颅MRI检查24例显示脑萎缩14例,脑白质异常信号1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2例,双侧基底节病变2例和小脑萎缩1例。维生素B12有效型较维生素B12无效型患儿预后好。结论 癫痫是MMA的常见症状,部分性发作较其他发作类型更常见。对不明原因的癫痫患儿若伴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应进行尿有机酸分析,早期明确病因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Of 154 consecutive survivors of birthweight 500 to 1500 gm, 139 (90.3%) were seen at 5 years of age, corrected for prematurity, and 137 (89%) were able to be fully assessed by both the psychologist and pediatrician. All but two children had had serial cran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a linear array real-time scanner in the neonatal period. At 5 years, of 39 children with cerebral ultrasound abnormalities detected during their primary hospitalization, seven (17.9%) had cerebral palsy, but 32 (82.1%) did not. A further three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t 5 years had had no cerebral abnormalities on ultrasound. Of the cerebral abnormalities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ventricular dilation, with or without cerebroventricular hemorrhage, had the highest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40%) for cerebral palsy at 5 years. In the 127 children free from cerebral palsy at 5 years, two (1.6%) had severe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both of whom had had normal cerebral ultrasonography. Although neonatal cran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a linear array was somewhat predictive of cerebral palsy at 5 years, the majority of infants with abnormal scans had no severe sensorineural impairments at 5 yea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进食困难的治疗效果。 方法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2-03—2004-10,对收治的34例脑瘫患儿(观察组)进行摄食及口咽运动康复训练6个月至1年后进行进食功能评价;对同期康复门诊42例脑瘫患儿(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初期即进行进食功能评价,将两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各种进食功能障碍,吸吮困难、吞咽困难、食物送入手或口困难、用杯喝水困难,咀嚼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 结论对可能有发育障碍的脑瘫患儿及早开始进行进食能力及口咽运动训练能改善其进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