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骨粘固剂鉴定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和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共同举办,于1979年6月7~9日在北京召开。骨粘固剂是医用高分子产品,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粉子(MMA/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组成的室温自凝塑料。  相似文献   

2.
新型合成烧伤敷料,已由天津医院、天津药物研究所与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借鉴国外经验共同协作研制成功,系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粉(PHEHA,称亲水性有机玻璃)和聚乙二醇—400号液体(简称 PEG-400)组成。这两种组分在创  相似文献   

3.
应用骨粘固剂固定颌骨骨折尚未有报导,作者在1980年4月10日采用国产TJ骨粘固剂固定下颌颏部开放性骨折伴部分骨质缺损一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病员王某、男、29岁,于80年3月外伤颅底骨折、下颌粉碎性骨折。血压90/60mmHg,左耳流血,二眼睑瘀血,神经系统正  相似文献   

4.
我们将丙烯酸骨粘固剂(简称骨粘固剂)用应于人工孵关节置换手术。所用材料为天津产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tymethy emethacrg late,简称PMMA)即共聚份与甲基丙烯酸甲脂(Metbry lmethacry eate,简称MMA)。因单体对机体有毒性作用,尤对心血管的影响较为明显,再加髋关节手术组织创伤大,出血多,易发生休克,因此加强手术中监护与麻醉管理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将丙烯酸骨粘固剂(简称骨粘固剂)用应于人工孵关节置换手术。所用材料为天津产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tymethy emethacrg late,简称PMMA)即共聚份与甲基丙烯酸甲脂(Metbry lmethacry eate,简称MMA)。因单体对机体有毒性作用,尤对心血管的影响较为明显,再加髋关节手术组织创伤大,出血多,易发生休克,因此加强手术中监护与麻醉管理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TJ 骨用粘固剂——以下简称骨水泥,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上主要作为固定充填剂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时;也可用于病理性骨折时,用骨水泥充填、修补切除肿瘤所造成的骨的缺损;此外在脑垂体瘤摘除手术中也有应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芝加哥消息:外科医生正在用一种新型骨代替物羟磷灰石粘固剂进行临床试验。此粘固剂可以在植入后数周内开始转化为天然骨,羟磷灰石(HA)是骨和牙基质中的自然成分,它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性。新粘固剂是由HA制造的,它是一种多孔的,类似煅石膏的混合物,大约在15分钟后凝固。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新型液体栓塞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测定其粘性和沉淀时间,寻找此栓塞剂的最佳浓度配比,采用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注入小鼠腹腔内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体外试验表明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的最佳浓度配比为7.5g甲基丙烯酸共聚物、50ml无水乙醇和50ml碘普罗胺,其与血液接触后3s内发生凝聚反应;腹腔注射此栓塞剂后,小鼠无死亡或出现明显毒性症状且对小鼠结论的体重增长无影响。结论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类骨粘固剂,是一种理想的粘固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我们已成功地将丙烯酸肴柏固剂应用于髓关节手术3O例,所用材料均为天津产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共即粉)与甲基丙烯酸甲脂(单体)所组成的室温目凝塑料。因为单体对机体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加之髓关节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易发生休克。因此,加强手术中的观察护理及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巡回护士的职大1.1迎接病人护主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接病人时除仔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外,还要认真核对病变例别部位。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和栓塞效果。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测定其粘性和沉淀时间,寻找此栓塞剂的最佳浓度配比。采用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脂栓塞24只家兔右侧颈外动脉分支血管,观察栓塞术后家兔全身一般状态、血管造影影像学变化及光镜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体外试验表明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的最佳浓度配比为7.5g甲基丙烯酸共聚物、50ml无水乙醇和50ml碘普罗胺,其与血液接触后3秒内发生沉淀反应;动物实验表明此栓塞剂易通过微导管,不产生堵塞、粘连现象,可诱发血栓形成,无毒、副作用,能产生有效的血管栓塞作用,无血管再通现象。结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股骨头置换,已有50年的厂史,也是人工假体置换,应用最多的假体之一。其材料可大体归结为:金属、塑料、陶瓷三大类。这些材料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在碳人工关节,人工骨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上,而设计了碳—钛组合式人工股骨头,于1980年4月应用于临床,又经不断的改进,大量应用效果良好,翻修率低。 1.碳—钛组合式人工股骨头结构碳—钛组合式人工股骨头,是由碳质股骨头,和钛合金柄两部分组成,其结合部用骨水泥(丙烯酸类粘固剂)充填粘固。碳质股骨头是以高强石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硅橡胶及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共聚物共为膜材料,以聚丙烯睛多孔膜为底膜制成复合膜,对苯-乙醇混合物进行渗透汽化分离。考察了膜材料的组成、分离温度、原料液组分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体外实验表明,用~(60)Co辐射法制备的硅橡胶及其共聚物包膜炭,对利眠宁的吸附能力很强。共聚物的透析性比硅橡胶膜有所提高,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栅位相假彩色编码观察,聚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与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膜粘附血小板数为活性炭的8%,为聚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28%,血小板破坏和变形很小。聚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与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是血液相容性与透析性良好的,有希望的吸附型人工肝肾包膜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观察其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能力.结果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新生骨形成时间早:术后2周,植入材料内部有骨小粱形成,术后8周移植材料四周及内部均有大量新生骨形成,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填充;骨修复完成时间早:术后12周,新生皮质骨结构清晰,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结构,髓腔再通;抗压力强:12周时所修复骨缺损标本的抗压力,PHBV/SGBG组明显高于PHBV/HA组(P<0.05),而与自体松质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解速度快:术后4周材料开始降解,术后12周材料大部分已被吸收,材料与新骨面积的百分比由4周时的60%下降到8%.结论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成骨时间早并且修复完全,材料本身可以完全降解,是一种理想的骨科替代材料,亦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5.
首先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烯丙基聚氧乙烯醚(MAA-HEMA-APEG)无规共聚物,然后以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交联剂,使共聚物与其进行交联反应得到防雾涂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聚物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对防雾涂层的接触角、耐水性能、透光率和防雾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n(MAA):n(HEMA):n(APEG)=2:8:0.1且KH560的质量分数为5% 时,涂层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和耐水溶胀性,且材料的透光率几乎不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牙合)型、骨型、软组织面型在各类错(牙合)中的相互关系,探讨错形成机制.方法:随机抽取12~15岁安氏各类错(牙合)患者440名及正常(牙合)者60名,采用概率计算法得出各类错(牙合)骨型与软组织面型的分布,并计算各类错(牙合)之间以及它们与正常(牙合)间13个颅面骨骼基本组分变异范围的交叉范围.结果: (牙合)型与骨型、(牙合)型与软组织面型之间不一致的现象以Ⅱ类错(牙合)最为明显,其次是Ⅲ类错(牙合),Ⅰ类错(牙合)差别最小;各类错(牙合)以及它们与正常(牙合)间颅面骨骼基本组分的变异范围存在相当大的交叉,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点.结论: 为做出合理的矫治设计,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有必要对(牙合)型、骨型、软组织面型鉴别诊断;大部分错(牙合)不存在明显的骨面型异常,骨面型异常主要是代偿机制失调所致,垂直向的代偿能力比矢状向强.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与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DMA)在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下的本体共聚合。重点研究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和不同单体组成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性能。采用KT和FR两种作图法及YBR计算法对单体的竞聚率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TFEMA与IBOMA的竞聚率分别为3693和0263。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阿贝折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折光指数和透光率。  相似文献   

18.
正畸粘接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的氟离子释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正畸粘接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s)释放氟离子情况并检测其吸收外界氟离子和再释氟性能.方法:实验分3组,分别用Advance和GC Fuji Ortho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以及DM复合树脂粘接剂(composite resin)作为研究对象.每组中包括5个由同一材料制作的标准圆柱体型样本.实验第1~12天将样本放置在去离子水中.第13~15天,每天用含氟牙膏处理10 min后放置于去离子水中.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不同材料每天释放出的氟离子浓度.结果:玻璃离子粘固剂在整个实验期间都能释放一定量的氟离子.第1天的氟释放量最大,以后明显减少,在第13天(含氟牙膏处理的第1天)玻璃离子粘固剂的氟释放量出现回升,约是处理前(第12天)释放量的1.6倍.GC Fuji Ortho粘固剂的氟释放量高于Advance粘固剂,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合树脂粘接剂基本没有氟离子释放,即使经过含氟牙膏处理后,也没有明显的氟离子再释放现象.结论:体外研究中,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具有释放氟离子、吸收外界较高浓度氟离子并再释放的特点.提示其可能会起到抑制托槽周围釉质脱矿和促进釉质再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脂肪干细胞(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 AD-SCs )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定向成骨分化能力、自身储存量巨大且易于提取与分离、体外培养能够稳定增殖传代,且较低的免疫原性可用于自体移植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与骨组织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中[1 -2].随着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重建天然细胞外基质( ECM )结构、诱导细胞成骨矿化、更好的骨力学性能成为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 HA)及其相关材料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从HA及其多种新型材料的成分组成及结构特性以及对ADSCs增殖活性及成骨分化的不同影响入手,通过对近年来出现的多种新型HA支架材料进行总结,旨在为HA及ADSCs所构成的生物组织工程骨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 DSC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的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及其微相分离行为。研究表明:PI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1)高于纯PI的T_g,并随PI嵌段子量的降低而略有升高;由PS组成基体(PS含量高)的嵌段共聚物的T_(g1)低于由PI组成基体(PS含量低)的嵌段共聚物的T_(g1),PS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2)低于纯PS的T_g,并随 PS嵌段分子量的降低而显著下降;由PS组成基体(PS含量高)的嵌段共聚物的T_(g2)高于白PI组成基体(PS含量低)的嵌段共聚物的T_(g2)。以上实验事实均可由在分相界面区内以化学链相连的PS与PI链段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PS与PI链段运动的影响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