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Her2靶向重组人caspase-6融合蛋白对骨肉瘤E1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将抗Her2单链抗体基因e23s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的转膜结构域基因(PEⅡ)和重构型caspase-6基因连接,构建成immunocaspase-6(e23sFv-PEⅡ-caspase-6)基因,将其克隆入质粒pCMV中,阳离子脂质体包裹法转染E10细胞:HE染色、电子显微镜观测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目的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目的基因转染后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目的基因转染后.HE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出caspase-6的表达,MTT法检测发现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俨≤0.01)。结论:Her2靶向重组的人caspase-6融合蛋白能识别、结合Her2^+骨肉瘤E10细胞.并促使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同时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VAS评分、晨僵、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VAS评分、医生对疾病总体状况的VAS评分,HAQ得分、ESR和CRP水平治疗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4、8、12周随访时,试验组上述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出现4例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反应、皮疹、感染、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均经处理后缓解。结论 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患者可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etanercept)对肿大颌下腺的作用,进一步探究其颌下腺肿大的机制。方法将21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7只,A组)、异丙肾上腺素(IPR)注射组(7只,B组)和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组(7只,C组)。B组和C组按30 mg/kg体质量每天腹腔注射IPR,连续注射6 d。C组同时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15 mg/kg体质量,共计2次。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第7天处死动物,取颌下腺组织制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上B组与C组之间腺细胞的增生和肿大方面没有明显不同,均表现为浆液性腺泡明显肿大;B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与B组相比,C组TNF-α和IL-1β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少,但只是部分减少。在免疫组织化学方面,与A组相比,B组与C组TNF-α和IL-1β表达都有所增加,但C组TNF-α、IL-1β的表达的有所减弱。结论在连续注射IPR引起小鼠颌下腺肿大的机制中,尽管颌下腺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增多,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部分阻断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但还不能断定两种细胞因子的增多与腮腺肿大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ET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10 mg或来氟米特片20 mg/a,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ETA 25 mg;对照组每周1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或来氟米特片20mg/d,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空白模拟ETA 25 mg,疗程3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滴度(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ACR50及ACR70的患者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A用于治疗R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rhTNFR:Fc 25 mg,2次/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 mg,1次/周;对照组则给予口服MTX10 mg,1次/周,口服羟氯喹100 mg,2次/d,口服来氟米特10 mg,1次/d;疗程12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4、8、12周时,治疗组ACR20、50、70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2周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类风湿因子、关节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NFR:Fc用于治疗活动性RA起效快,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T淋巴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情况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CXCR4在AS中的表达调控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益赛普治疗组,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CXCR4表达情况及ESR、CRP表达情况和AS患者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患者外周血的CD3^+CXCR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益赛普能较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显著地抑制CXCR4表达、降低BASDAI评分,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炎症活动性指标,有效地缓解和改善AS病情。结论益赛普不仅能抑制了TNF—TNFR相互作用,同时其可能也通过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表达CXCR4,进而抑制CXCR4趋化T淋巴细胞进入关节腔,更有效地改善AS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 方法 选取24例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年龄28~56岁,其中女性19例,男性5例,病程0.5~3年。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共治疗12周。在益赛普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清,分别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EN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 结果 益赛普治疗12周后,R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ANA、抗dsDNA抗体及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前、后抗ENA抗体、aCL、ANCA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变化,24例RA患者中无一例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结论 RA患者使用益赛普治疗后可以出现自身抗体的变化,但没有发现患者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年龄28~56岁,其中女19例,男5例,病程0.5~3年。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治疗12周。在益赛普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清,分别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EN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结果:益赛普治疗12周后,R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ANA、抗dsDNA抗体及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前、后抗ENA抗体、aCL、ANCA的阳性率变化无显著性,24例RA患者中无一例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结论:RA患者使用益赛普治疗后可以出现自身抗体的变化,但没有发现患者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F-κB mRNA和Caspase-3mRNA及其蛋白在诱导分化BGC-823细胞中的表达,探讨LHRH-PE40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BGC-823细胞中NF-κB P65mR-NA、Caspase-3mRNA表达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HRH-PE40诱导BGC-823细胞凋亡时,NF-κB 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有所增加,NF-κB P65和Caspase-3P20活性片段也增加。结论 LHRH-PE40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内NF-κB的活化;引起Caspase-3级联反应,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LHRH-PE40识别结肠癌细胞膜表面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细胞膜表面蛋白能否识别LHRH-PE40及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方法将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白血病细胞系Jurket制备成细胞膜,利用125I标记的LHRH-PE40与两种细胞膜进行放射性配基分析,与LHRH进行竞争结合分析。结果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的结合竞争符合特异性配基-受体结合、竞争;而白血病细胞系Jurket未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其中LHRH-PE40与Lovo细胞的亲和力:Kd=10·6±2·33nmol/L,容量Bmax=345±7·59pmol/mg。结论LHRH是结肠癌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LHRH-PE40对过度表达LHRH受体的结肠癌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无LHRH表达的肿瘤无杀伤作用,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MM患者30例,作为MM组,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员血清中化疗前后CD40/CD40L的水平,分析其与MM患者淋巴细胞群、病理分...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对CD40/D40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溶性和蛋白方面,对其在转录水平上的研究文献不多,可能与其无商品化质粒标准品有关.目的:构建检测CD40/CD40L mRNA表达水平差异的标准品.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9-04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取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经患者知情同意.方法:以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细胞的总RNA为模板、Random 6mers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用该cDNA为模板PCR扩增人CD40/CD40L基因相应的cDNA片断,构建PMD-18-CD40/CD40L重组质粒,鉴定测序后,用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主要观察指标:①RNA质量检测结果.②扩增的目的片段电泳结果.③CD40/CD40L基因测序结果.④标准品的扩增情况.结果:组织提取的总RNA完整性良好,构建的CD40/CD40L质粒经PCR扩增后分别得到136 bp,200 bp的清晰条带,测序结果与目的片段完全一致,且质粒的原始浓度为2.66×10~(13)、2.45×10~(13) copies/mL,倍比稀释至2.0×10~6 copies/mL均能得到良好的标准曲线(R~2=1).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CD40/CD40L基因荧光定量PCR标准质粒. 相似文献
15.
CD4 T Cell Cytokine Differentiation: The B Cell Activation Molecule, OX40 Ligand, Instructs CD4 T Cells to Express Interleukin 4 and Upregulates Expression of the Chemokine Receptor, Blr-1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Sarah Flynn Kai-Michael Toellner Chandra Raykundalia Margaret Goodall Peter Lane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1998,188(2):297-304
16.
17.
人CD40—Ig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0/CD40L途径是除B7/CD28途径之外的重要的共刺激信号转导途径,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因而,该途径可能在同种移植排斥的诱导和效应阶段的不同时期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获得人CD40分子胞外区和人IgG1Fc段的融合蛋白,以探索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途径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首先,从人B淋巴瘤细胞系Daudi中提取细胞胞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sCD40)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变化以及在肾损伤和免疫异常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未透析患者(CRF组)30例,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HD组)30例,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sCD40和sCD40L的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观察血液透析对sCD40和sCD40L的影响.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RF组和HI)组sCD4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组sCD40水平较CRF组升高(P<0.01);(2)CRF组和HD组s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组sCD40L水平较CRF组轻度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3)CRF组sCD40水平与血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之间成正相关(r=0.637,P<0.01;r=0.551,P<0.05),sCD40L水平与Scr和CRP之间也存在相关性(r=0.553,P<0.05;r=0.686,P<0.01),sCD40、sCD40L水平与血压、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白蛋白(Alb)、血糖(Glu)、尿素氮(Bun)及血脂等指标之间无相关性(P>0.05).血液透析组sCD40、sCD40L与上述指标之间无相关性,与透析病程和透析充分性(Kt/V)之间也无相关性(P>0.05);(4)一次血液透析过程,HD后sCD40水平较HD前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后sCD40L水平较HD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F患者血浆中sCD40和sCD40L水平升高,HD患者更明显,有可能参与CRF患者肾损伤和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sCD40L、甲胎蛋白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血压高、低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非高血压冠心病2个亚组。体检健康的老年人1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YKL-40和sCD40L水平,甲胎蛋白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结果临床一般资料显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冠心病亚组相比,高脂血症、过量饮酒、吸烟、糖尿病相对危险性分别是1.56、1.33、1.23、1.15倍,表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相对危险性远大于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YKL-40水平为(92.66±12.04)ng/mL,非高血压冠心病组YKL-40水平为(57.08±10.07)ng/mL;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sCD40L水平为(186.59±69.63)ng/mL,非高血压冠心病组sCD40L水平为(128.14±48.37)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中,甲胎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老年患者外周血YKL-40、sCD40L、甲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YKL-40和sCD40L水平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可用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稳定性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Michelle R. Kuhn Michael Robbins John E. Hambor Matthew F. Mackey Yoko Kosaka Toshihide Nishimura Jason P. Gigley Randolph J. Noelle David M. Calderhead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1997,186(2):337-342
CD40 is a membe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receptor superfamily. Studies with human B cells show that the binding of CD154 (gp39, CD40L) to CD40 recruits 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2 (TRAF2) and TRAF3 to the receptor complex, induces the downregulation of the nonreceptor-associated TRAFs in the cell and induces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Fas on the cell surface. Combined signaling through the interluekin 4 receptor and CD40 induces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Fas with a commensurate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TRAF2, but not TRAF3, that is recruited to the receptor complex. In contrast, engagement of the membrane immunoglobulin and CD40 limits Fas upregulation and reduces the recruitment of TRAF2, relative to TRAF3, to the CD40 receptor complex. These studies show that the TRAF composition of the CD40 receptor complex can be altered by signals that influence B cell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