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bag-1 、bcl-2 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bcl-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35例大肠腺瘤和82例大肠癌中bag-1、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ag-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0%、81%。bcl-2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80%、65%。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bag一1、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bag-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bcl-2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癌肿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bag-1、bcl-2蛋白高表达对大肠癌的发生均起重要作用,而bag-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浸润转移潜能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PCR-TRAP-ELISA及免疫组化法对30例大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粘膜及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端粒酶活性、PCN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端粒酶活性及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粘膜及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及PCNA蛋白表达与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密切相关,伴淋巴有癌转移大肠癌患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癌转移者(P<0.05);(3)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密切相关。结论:(1)端粒酶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PCNA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PCR-TRAP-ELISA及免疫组化法对30例大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粘膜及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端粒酶活性、PCN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端粒酶活性及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粘膜及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及PCNA蛋白表达与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密切相关,伴淋巴有癌转移大肠癌息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癌转移者(P<0.05);(3)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密切相关.结论:(1)端粒酶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PCNA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和c myc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端粒重复扩增 (TRAP)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30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粘膜和 2 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c myc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和c 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83 33% (2 5 / 30 )和 80 0 0 % (2 4 / 30 ) ,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及c 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 ;在 2 5例端粒酶活性阳性的大肠癌组织中有 2 3例 (92 0 0 % )表达c myc蛋白 ,端粒酶活性与c myc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激活及c myc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在大肠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c myc过度表达对端粒酶的激活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Dai WB  Ren ZP  Chen WL  DU J  Shi Z  Tang DY 《癌症》2007,26(9):963-966
背景与目的:Wnt信号转导通路成员各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异常,激活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转录,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大肠组织中APC、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β-catenin在细胞膜表达为正常表达,而在胞浆和/或胞核表达为异位表达.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组织APC阳性率分别为44.0%和40.0%,显著低于大肠腺瘤(86.7%)和正常大肠粘膜(100%)(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组织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0%,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0%)(P<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组织、大肠腺瘤中C-myc表达率分别为56.0%、60.0%、46.7%,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0%)(P<0.01),而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66.0%、60.0%、30.0%,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0%)(P<0.01).大肠癌Cyclin D1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和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1;r=0.57,P<0.01),而与APC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9,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APC低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以及C-myc和Cyclin D1的过度表达,4种基因蛋白可能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泌型Frizzled相关蛋白2(Secreled Frizzled-relaled proleins2,SFRP2)和β-连接素(β-calen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0例非腺瘤性息肉、36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SFRP2和β-cal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SFR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和36.1%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100.O%)和非腺瘤性息肉组(95.0%)(P<0.05).大肠癌中β-calenin膜表达缺失率为52.4%,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O%)、非腺瘤性息肉(0%)及大肠腺瘤组(11.1%)(P<0.05).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β-calenin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4.3%和30.6%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和非腺瘤性息肉组(0%)(P<0.05),大肠癌β-calenin异位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P<0.05).SFRP2表达、β-calenin膜表达缺失及异位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大体形态、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无明显关系,而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中SFRP2表达还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SFRP2表达与β-calenib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β-calenin膜表达缺失与异位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SFRP2和β-cal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SFRP2表达与β-cal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均呈负相关,前者起抑癌作用,后者起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2F-1和p27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大肠癌、20例正常大肠黏膜和30例大肠腺瘤E2F-1和p27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瘤(P<0.05).E2F-1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p27在正常大肠黏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p27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和p27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早期大肠癌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平  朱兆华  詹俊  陈春燕 《肿瘤》2003,23(6):497-499
目的 研究早期大肠癌中COX 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了 32例早期大肠癌外科术后石蜡标本、33例大肠腺瘤、18例正常大肠粘膜活检组织中COX 1和COX 2蛋白的表达。结果 依表达程度由 ( )至 (+++)四级计算 ,COX 2的表达率在正常结肠粘膜中分别为 83.3%、16 .7%、0 %、0 % ;在结肠腺瘤中分别为 12 .1%、4 2 .4 %、36 .4 %、9.1% ;早期大肠癌中分别为 6 .3%、2 8.1%、4 6 .9%、18.7%。早期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OX 2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 (P <0 .0 1) ,但早期大肠癌与大肠腺瘤中COX 2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COX 2的表达与早期大肠癌、大肠腺瘤各项被研究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COX 1在早期大肠癌 ,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中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COX 2的表达在由正常大肠粘膜至大肠腺瘤、早期癌的发展过程中呈上调趋势。COX 2的表达是大肠肿瘤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不能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癌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7例大肠病变组织标本PTEN的表达情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等级相关的秩和检验分析PTEN在大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即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中PTEN蛋白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是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蛋白及mRNA水平确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结肠镜下活检标本,分为正常大肠粘膜组、大肠腺瘤组及大肠癌组,免疫组化及RT PCR方法检测各组PPARγ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粘膜中表达PPARγ蛋白的细胞主要是接近肠腔,分化良好的腺上皮细胞;而在大肠腺瘤中,PPARγ阳性的细胞呈弥漫分布。PPARγ蛋白及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加,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P<0.05)。PPARγ蛋白及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PPARγ mRNA在重度异型增生腺瘤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5),接近于在大肠癌中的表达(P>0.05)。结论 大肠腺瘤最先发生PPARγ表达部位的变化,PPARγ在重度异型增生的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表明PPARγ可能在早期即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1和抑癌基因PTEN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B7-H1和PTEN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结肠癌组织、20例腺瘤性息肉组织、28例慢性炎症组织中B7-H1和PTEN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7-H1分子在结肠癌组织、腺瘤性息肉及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6%(38/46)、20.0%(4/20)、21.4%(6/28)。其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癌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未见相关(P〉0.05)。PTEN分子在结肠癌组织中、腺瘤性息肉及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4.3%(25/46)、75.0%(15/20)、78.6%(22/28),其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癌症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B7-H1和PTE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未见负相关性,但临床数据提示二者的表达率呈相反趋势。结论:B7-H1高表达、PTEN低表达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bcl-2、p53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p53在几种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恶性黑色素瘤(MM)、基底细胞癌(BCC)、色素痣(PN)bcl-2、p53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以荧光指数(FI)作为定量表达指标。结果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基底细胞癌的bcl-2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而二者的p53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恶性黑色素瘤的p53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色素痣(P<0.05),而二者的bcl-2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色素痣中均有bcl-2的表达,基底细胞癌bcl-2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说明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凋亡受抑密切相关;p53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高于色素痣,说明p53为黑色素瘤的恶性标志,检测p53表达可以作为鉴别皮肤黑色素瘤恶性病变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金亮  侯健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8):1103-110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bcl-2及mt-p53蛋白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NSCLC标本中bcl-2、mt-p53蛋白表达,以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单抗标记测定MVD。结果:在NSCLC中bcl-2阳性率31.67%,bcl-2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mt-p53表达阳性率为48.33%;MVD以及mt-p53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P<0.05)有关,MVD低表达者术后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P<0.01);bcl-2阳性组病人中mt-p53阳性率明显低于bcl-2阴性组(P<0.05),bcl-2阳性组MVD明显低于bcl-2表达阴性组(P<0.05),相反,mt-p53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P<0.01);在NSCLC中,在bcl-2阴性病人中mt-p53( )组MVD(21.39±6.35)与mt-p53(-)组之间的MVD(15.91±5.6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bcl-2阳性病人中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CLCbcl-2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有关,mt-p53基因则可能通过下调bcl-2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c-erbB-2,nm2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川  普苹  付红梅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4):380-381,393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erbB 2及转移抑制基因nm 2 3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c erbB 2及nm 2 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 erbB 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在原发性结直肠癌与良性增生性息肉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nm 2 3蛋白在结直肠癌淋巴结无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有转移组 (P <0 .0 5 ) ,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c erbB 2及nm 2 3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c erbB 2及nm 2 3蛋白 ,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及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0例乳腺癌患者,搜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采集其乳腺癌组织(观察组,n=50)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n=50).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织标本中p53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53、bcl-2蛋白表达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内异症组,22例)、卵巢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1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组(癌变组,22例)的p53、bcl-2蛋白表达。结果 癌变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内异组(P<0.05),不典型增生组bcl-2 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内异组(P<0.01);癌变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1)及内异组(P<0.01),癌变组癌变区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内异区(P<0.05);癌变组内异区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内异组(P<0.05),不典型增生组内异区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内异组(P<0.01)。bcl-2、p53蛋白表达与绝经与否、肿瘤期别、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癌变组癌变区p53、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53、bcl-2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癌变的过程,p53蛋白阳性或bcl-2蛋白阳性的内异症可能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及14例慢性胰腺炎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胰腺癌组织中的AI均值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织(P<0.01),随肿瘤进展,AI逐渐降低,在胰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0%(12/40),bcl-2蛋白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AI均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相对减少在胰腺 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cl-2蛋白参与胰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apsin 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肺腺癌分化程度、临床病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肺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中Napsin A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46例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组织和19例良性肿瘤组织对比。结果肺腺癌组Napsin A表达阳性率87.2%,显著高于非肺腺癌组4.3%(X2=64.249,P<0.01)和良性肿瘤组21.1%(X2=27.317,P<0.01),但低于正常肺组织组100%(P<0.05);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肺腺癌组织中Napsin 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86.7%(13/15)和66.7% (8/12),三者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7.489,P<0.05);Ⅰ~Ⅱ期腺癌组Napsin A表达阳性率为100%(24/24),明显高于Ⅲ-Ⅳ期腺癌组73.9%(17/23),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Napsin A表达阳性率为72.7%(16/22),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00%(25/25),P< 0.05。结论Napsin A可以作为诊断肺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记物,是判断肺腺癌恶性程度、临床病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Dai X  Wang W  Shen-Tu Y  Zhang J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10):774-779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的成员之一,且已被证明是相对特异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其与受体VEGFR-3结合后可激活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C和新生淋巴管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以跨粘膜样受体蛋白(podoplanin)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8例IIIa(N2)期肺腺癌和鳞癌中VEGF-C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结果 VEGF-C的表达率与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3,P<0.01)。VEGF-C高表达组的LMVD大于低表达组(P<0.01)。肺腺癌VEGF-C和新生淋巴管表达率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VEGF-C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VEGF-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IIIa(N2)期肺腺癌新生淋巴管的表达较鳞癌明显。VEGF-C是影响IIIa(N2)期肺腺癌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癌旁组织的病理学及p53蛋白、bcl-2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膀胱癌癌旁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和p5 3、bcl 2基因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5 8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标本 ,分别进行 p5 3、bcl 2基因的检测。 结果 p5 3阳性表达在膀胱癌的不同病理分期及分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bcl 2基因阳性表达在浅表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差异 (P <0 .0 5 ) ,bcl 2基因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5 3阳性表达、bcl 2阴性表达的膀胱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的特点 ;癌旁组织恶变发生率 ,浸润性膀胱癌 5 6 .4 % ,浅表性膀胱癌 2 1.1% ,提示手术时尽可能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