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为法定乙类传染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西安市自1989年通过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布病防治效果验收达基本控制区,1990~2003年报告仅7例,分别为1990年2例,1991年4例和1996年1例,自1997年后连续7年无病例发生,同期在西安市区(县)连续开展布病监测累计达1.8万人,亦未发现现症病例.2004年1~6月西安相继暴发人、畜间布病3起,经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区(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积极采取疫点调查、落实防治措施和布病现场监测,现调查工作基本结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修武、获嘉、武陟三个县(简称三县),1969年前后曾发生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暴发流行,近十多年来疫情已基本控制,仅有少数散发病例。1980年以来,发病增多,个别大队出现了暴发流行。为了解三县布病的流行范围和特点,分析流行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81年和1982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确掌握西安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疫情动态、人群感染规律和变化特点、及时控制发病和流行并预测发病趋势,科学评价防制效果,按照"陕西省2000~2002年布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市地办[2000]1号文件精神,开展了2002年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高发地区,1996年国家和自治区确定尉犁县为全国布病固定监测县.1995~2000年,原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对尉犁县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1 060人的血样中,布病感染阳性人数达139人,阳性率为13%.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3团布病的发病现状,2003~2004年,我们对33团的人间布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海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布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 2010年,选择青海省布病高发地区以及青海省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人间布病预防控制项目的5个县(河南县、达日县、天峻县、平安县、海晏县)为调查点,同时对青海省生物药品厂高危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布鲁杆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同时按知情同意原则,采集血清,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按《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中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8-1995)和《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检测确诊病人.结果 在被检测的8368份血清样品中,RBPT检出阳性347份,阳性率为4.15%;SAT检测血样5346份,阳性180份,阳性率为3.37%.2009年6月对青海省生物制药厂进行跟踪调查,全厂共调查112人份,RBPT检出阳性83份,阳性率为74.11%,SAT检出阳性58份,阳性率为51.79%,确定布病新发病人8例,布病慢性期病人4例.2006 - 2010年青海省报告新发布病25例,发病高峰为每年的3-7月份,病例以牧民为主.结论 加强动物检疫,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可切实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6.
新疆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和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患病牲畜的皮、毛、乳、肉、内脏以及流产分泌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1 ] 。新疆是以羊种布鲁氏菌属、牛种布鲁氏菌属为主的布病疫区。据文献记载 ,新疆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至 80年代初 ,为国内主要布病重疫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新疆 89个县 (市 )、兵团 13个师 (局 )均有不同程度的布病流行。经自治区卫生、畜牧各级科研防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截止 80年代末 ,新疆布病的年发病人数从 2 0世纪 5 0年代的 185 0 0 0例下降为 890 0例 ,…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早在60年代初就曾对部分县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作过调查.自1990年以来已对17个地州109个县(市)进行过普查,并对其中阳性县(市)进行了监测.但以往的调查仅限于职业人群,本次选择富宁、南涧、云龙、漾濞、龙陵、大理6县(市)职业人群2 070人及非职业人群581人进行布病感染情况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5-2016年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布鲁氏菌病发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做好喀什地区布病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6年喀什地区报告的布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共报告布病767例,年均发病率为1.68/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Z=29.49,P<0.001)。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5-8月份;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81:1,各年龄均有发病,最小发病年龄5月龄,最大发病年龄85岁,中位数为39岁,职业分布以农牧民所占比例最高;2005-2016年报告年平均发病率前五位的县(市)为麦盖提县、岳普湖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巴楚县和喀什市,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县(市)依次为麦盖提县、巴楚县、岳普湖县、喀什市和伽师县。结论 喀什地区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2012-2016年发病率明显升高,需进一步分析喀什地区布病疫情升高原因,进一步加强喀什地区布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1965~1970年,我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生流行,1973~1977年全区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1981年考核,达到控制标准,现将调查情况与防治效果报告于下。一、流行概况1.人间:1960年惮肇权等人在我区山丹、肃南两县查出布病患者。当时,由于防疫部门对本病缺乏认识,没有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防制措施在控制布鲁氏菌病暴发流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6年陕西省发生了以绥德县为中心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暴发流行(胡德育,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15~17)当年发现病人947例,居全国之首,为陕西省历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流行。1 疫情概况陕西省此次布病流行,从1994年开始,在绥德县及渭南地区部分县已有个别散发,1995年发病人数骤然上升,布病在人畜间呈自然流行状态,1996年4月发现疫情,当年发病人数达最高峰。1997年始,发病率逐年下降,但疫区范围却不断扩大,出现新疫点,至1998年全省除汉中、安康未见病例报告外,其余各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以榆林、渭南、延安发病最多。历年布病…  相似文献   

11.
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是为了掌握和预测人、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发生和流行,正确评价布病防治效果,达到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兴海县为青海省牧业县之一,历史上人、畜间均有布病疫情发生,且流行严重,慢性布病患者较多的特点.在经过调查、防治,疫情得到控制之后,1993~1994后我们按原中地办下达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连续2年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 ,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极大。延安市早在 195 1年就有病例报告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疫情出现反弹 ,现就 1996年洛川县布病点状暴发和 2 0 0 2年黄龙县小暴发疫情情况报告如下。1 疫情概况1.1 人间疫情 :1996年延安市共监测 7667人 ,发病 2 6人 ,患病率 0 .3 3 % ,发病率 1.3 7/10万洛。川县发病 13人 ,发病率 7.0 2 /10万 ,重点在秦关、杨舒两乡发生布病暴发。2 0 0 2年全市共监测 485 11人 ,发病 13 8人 ,患病率 0 .2 8% ,发病率 6.71/10万。黄龙县发病 13 5人 ,发病率 2 70 .0 …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显示,布病疫情处于明显回升势头[1].为调查布病疫区飞行员病情,我们于2000年4月~2001年2月对某疫区飞行员进行布病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省羌族地区的流行情况尚无资料可查,1983年茂汶羌族自治县一羌族少女患中枢神经型布病,我们于1984年3月和1985年9月对发病地区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是我区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经过多年防治,急性布鲁氏菌病已很少发生,而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慢性布病)则成为危害广大群众健康的顽固病种。对于慢性布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理想方法。我们采用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则,结合现代免疫学观点,用中药方剂——活血化淤免疫抑制饮(简称活免饮)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布病31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天祝县是甘肃省重点牧区县,也是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较严重的县,2005年被卫生部列为国家布病流动监测县后,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系统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积累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克什克腾旗布鲁氏菌病4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是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旗县 ,是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的历史疫区 ,经过几十年的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 ,人、畜间布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布病疫情有所抬头。为了掌握全旗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 ,指导评价防治工作 ,1999—2 0 0 2年分别对全旗 2 0个苏木、乡镇进行了连续 4年的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工作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范围及数量 在全旗 2 0个苏木、乡镇 (牧场 )范围内 ,设固定监测点 3个 ,每年监测 1次 ,其余为非固定监测点。每年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防疫工作的积极开展,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在拉萨市仅有散在的发病。布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在发病较少地区易造成诊断困难。发生肺结节性改变及胸腔积液者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8年4月份至6月3日,我站曾陆续接到呼盟流行病研究所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报告卡11张,布病患者中有6人均为海拉尔市郊区哈克乡团结二村村民.2000年3月我们收集以往布病流行病学资料,对海拉尔市人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青海省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态势,为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选择青海省平安县、海晏县、天峻县、达日县、河南县5个县作为监测县,每个县选择3~4个乡作为监测点,监测7~60岁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布病诊断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结果 5个县共监测2021人,检出RBPT阳性76人,平均阳性率为3.76%(76/2021);检出SAT阳性15人,平均阳性率为0.74%(15/2021);确定感染人数15人,平均感染率为0.74%(15/2021);发现新发病例3人.布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2-6月,与牲畜屠宰和皮毛加工有关.结论 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检疫,做好职业人群的监测和疫情通报工作,开展职业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切实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