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它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尤其是Hunt & Hess分级达到Ⅳ~Ⅴ级的病例,治疗和护理都有很大风险。我院2000年6月~2006年2月对31例Hunt & Hess分级达到Ⅳ~Ⅴ级的SAH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对已破裂的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囊内栓塞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均为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期(7 d),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31~79岁,平均48岁;均以SAH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木僵、中度或深度昏迷、中度或重度偏瘫及早期去脑强直或去脑强直,发病前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同时伴有单侧前额部疼痛和眼眶疼痛。全组均在全麻下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确定动脉瘤部位。其中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9个,后交通动脉11个,眼动脉2个,大脑中动脉6个,颈内动脉分叉部1个,基底动脉分叉部1个,大脑后动脉1个。动脉瘤直径<5 mm的3例,5~10 mm的21例,11~25m...  相似文献   

2.
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对23例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血管造影与颅内弹簧圈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主要护理措施是:对患者加强术前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舒适护理、心理疏导、出院指导等.认为及时周到的护理措施能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是保证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以致脑血管瘤样突起,大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发病。动脉瘤出血常致患死亡或致残,且易在短时间内再出血。手术治疗能预防动脉瘤再出血。精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疗法的疗效。方法对130例经CT或MRI确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2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后,其中101例经血管内栓塞治愈,有21例治疗后伴有神经功能障碍。8例由于病情较重,均死于脑疝。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例中,术后复查造影108例动脉瘤不显影,14例栓塞90%,动脉通畅。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一较满意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保证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66例准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临床效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66例患者治愈61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术前术后各项护理措施,完善术中配合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治疗aSAH的外科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颅夹闭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根据动脉瘤瘤体形状、直径、位置及瘤颈大小等因素选择具体术式,但临床具体选择尚有争议。本综述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目前关于aSAH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进行综合性阐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64-126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g G、Ig M、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中能促进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神经内科住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CVS的 aSAH 24例病人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监测 CVS前驱症状及体征、保持等容和正常循环血量、正确使用尼莫地平、做好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23例治愈出院,1例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遗留右侧肢体轻瘫出院。[结论]对血管内栓塞治疗aSAH 后CVS的病人实施全面的护理,可及早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遏制CVS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62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根据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对患者采用平稳平静护理措施,并配合各项必要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各种术后并发症,杜绝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时间与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治疗.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118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7 d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已经聚积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以及由于SAH而导致的脑部及全身性并发症.治疗效果经χ2检验.结果 118个动脉瘤中101个瘤腔100%闭塞,12个95%闭塞,5个被90%闭塞.术后115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9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3例.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2.5%.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动脉瘤破裂3例,GDC脱出2例,脑梗塞1例.术后74例随访6~72个月均无再出血,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治愈.结论 对破裂性动脉瘤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眼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妥善处理脑部与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2例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破裂性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瘤腔闭塞100%的30个,闭塞95%的36个,90%的10个;1例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再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I级15例,Ⅱ级48例,Ⅲ级4例,V级3例。结论:术前主要防止要出血及严重脑血管痉挛,术后主要防治继发的神经功能损伤及改善症状,正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动脉瘤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治疗颅内动脉瘤(AN)的方法是在全麻下开颅暴露AN,对其作各种手术直视干预[1]。近年来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颅内AN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由于此治疗方法无需开颅并具有侵袭性小,术后反应轻,感染机会少,病人痛苦小等优点,这无疑给护理上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并提出了新的问题。我科1997年1月~2000年6月开始采用栓塞术治疗AN 183例(188个动脉瘤)并获得成功,现将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治疗方法与临床资料1.1 治疗方法 凡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单侧动眼神经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能得到基本恢复。但其中有部分患者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检查成为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相关文章,检索词“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gnitive deficit”,并限定文章语言为英文;并用计算机检索2001/2004期间相关文章。文章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检索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认知功能;动脉瘤”和“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gnitive deficit”。资料选择:选择采用标准化测量方法并以认知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1篇相关论文,其中15篇与本文内容高度相关.排除的其他论文中有部分内容为认知测量,排除新的认知功能测量方法介绍的论文。资料综合:对所选论文的认知功能测量内容、方法、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及其并发症和治疗措施均可对认知功能的发生和程度产生影响。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造成认知损害的因素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外,还有手术、麻醉、药物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隙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动脉瘤栓塞成功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2 d。术后出现脑梗死2例,其中死亡1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意识障碍3例,电解质紊乱5例,高热4例,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结论]全面细致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85例颅内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将其分为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佳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颅内a SAH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85例颅内aSAH患者中,疗效良好者32例,疗效不佳者5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高血压史、多发性动脉瘤、手术时间、发病至治疗时间、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改良CT-Fisher分级、引流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多发性动脉瘤、发病至治疗时间、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改良CT-Fisher分级是影响颅内aSAH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引流方式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颅内aSAH发病后应尽早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监测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改良CT-Fisher分级,评估高血压史、多发性动脉瘤等因素,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118例患者中,114例痊愈,4例死亡,治愈率为96.6%。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和手术夹闭动脉瘤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夹闭组(n=62)和栓塞组(n=3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患者例数,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性CVS发作情况.[结果]栓塞组患者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例数所占比例经χ2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症状性CVS发生比例较夹闭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较夹角术优越,在患者家属愿意及患者手术指征适合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造影时机及血管内治疗方法选择@胡军民 @束枫 @马廉亭 @秦尚振 @余泽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李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临床应用支架或球囊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及抗凝治疗方法。结果15例患者有2例因颅内其他血管破裂出血死亡,其余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且针对眭地抗凝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总结3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严密监护,积极控制病情进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防治各种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37例中恢复良好22例、恢复差8例、死亡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