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赵微 《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脱气水充盈法对6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62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包括间质瘤28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异位胰腺5例,食管癌2例,胃癌4例,息肉6例,外压性病变6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炎4例;其中12例行内镜下切除,11例行手术治疗.内镜超声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 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内镜下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建伟  吴颖萍  陈惠蓉  沈晓伶  王昌雄 《浙江医学》2010,32(5):700-701,I0003
上消化道隆起行病变常规内镜检查难以明确病变的起源及性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已成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尤其是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为探讨经EUS指导下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minprobesonography,MPS)检查了18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并对其中的51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病人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总结其超声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88例颈部囊性病变中,甲状舌管囊肿38例(43.2%),鳃裂囊肿15例(17.0%).颈淋巴管瘤10例(11.4%),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25例(28.4%)。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部分淋巴结囊性病变,如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常多发,分布范围较广。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伴有壁结节。结论 超声检查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隆起性病变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90例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0例患者中,间质瘤395例,平滑肌瘤116例,囊肿103例,血管瘤19例,脂肪瘤18例,息肉15例,炎性增生34例,食管癌74例,外压16例,均顺利完成超声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在超声内镜检查中熟练配合,是内镜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Olympus GF-UM2000型EUS和UM-25R微探头对93例常规内镜检查疑诊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 结果 发现外压性改变14例,息肉17例、黏膜炎性隆起7例,黏膜下肿瘤49例,其中间质瘤34例(食道17例,胃14例,十二指肠3例),食道脂肪瘤1例,胃脂肪瘤1例,食道静脉瘤2例,食道囊肿1例,胃囊肿2例,胃异位胰腺2例,十二脂肠Brunner's腺瘤6例.另6例未发现异常. 结论 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明确病灶起源;结合病变的回声、边界等超声影像特征,可准确判断黏膜下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7.
万霞  毕纯龙  张蔚 《黑龙江医学》2008,32(9):646-648
目的探讨颈部囊性病变的CT与超声特征。方法搜集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均行CT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和超声特点。结果甲状舌管囊肿28例(45.16%),颈淋巴管瘤21例(33.87%),鳃裂囊肿13例(20.97%)。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CT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结论CT和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探头超声内镜在诊断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大肠粘膜病灶予以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6.97%,高于肠镜(71.21%);超声内镜检查对肠外压性隆起与粘膜下肿瘤的诊断率均是100%,显著较肠镜高(33.33%和40.63%);但超声内镜检查对肠癌与息肉的诊断率与肠镜的检查结果相近。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在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为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在颈部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及其发病部位,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囊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92例颈部囊性病变中,甲状舌管囊肿48例(52%),颈部淋巴管瘤31例(34%),腮裂囊肿10例(11%),表皮囊肿3例(3%),其发病部位及超声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囊性病变的发病部位、超声表现不同,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5例胃镜发现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小探头检查,并对其中334例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超声小探头检查发现间质瘤80例,平滑肌瘤41例,异位胰腺22例,恶性肿瘤67例,囊肿28例,脂肪瘤26例,血管瘤25例,炎性增生42例,息肉104例,壁外压迫25例,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8例,检查结果准确率为76.65%。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能更清楚显示病变来源及性质,安全、简便易行,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6例常规胃镜诊断为不同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胃镜探查,获得临床诊断,并对部分病例获取组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在35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微探头超声胃镜获得临床诊断328例,胃镜获得临床诊断87例,两种胃镜的临床诊断率分别为92.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38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微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3.9%(102/138),明显高于胃镜的诊断符合率28.3%(39/13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能准确区分消化道各层,对判断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大小、性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常规胃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在女性盆腔囊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98例女性盆腔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分析不同检查方式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正确符合率及影像表现。结果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示圆形或椭圆形低或无回声肿块影,MSCT平扫示囊腔内有条纹状高密度影或囊壁不均匀性软组织样密度。增强示囊腔均无增厚现象。囊实性卵巢囊肿超声示囊壁乳头状区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MSCT平扫示囊壁薄且均匀,增强囊肿内部均未见强化。子宫肌瘤囊性病变超声有假包膜,有血流信号包绕肌瘤肿块。MSCT平扫示肌瘤肿块密度低于正常子宫肌层或与其接近。增强示囊性肿块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卵巢囊腺瘤超声示非均匀囊壁增厚,囊壁乳头状区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MSCT平扫示囊实性和巨大囊性病灶。增强可见巨大多房囊性肿块,各房内密度不均匀,囊壁实性区域呈明显强化表现。结论 MSCT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更高,可更清晰的显示病灶结构和其周围组织情况,但超声检查对肿块血流情况可较好的显示,故将超声联合MSCT联合检查更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3例(其中健康体检者176例)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行消化道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变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检查安全性、耐受性。结果 663例受检者中,658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99.2%,528例发现阳性病变,检出率为79.6%;共检出病变1 121处(403例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变)。487例患者中,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1.8%,诊断率为55.0%。所检出的病变包括糜烂、溃疡、息肉、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寄生虫、淋巴管扩张、肿瘤等。胶囊在食道内运行时间(28.2±11.8)(3~58)s,在胃内运行时间(57.4±48.4)(2~204)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268.7±96.9)(54~525)min。4例患者发生胶囊内镜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诊断率较高,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经腹壁超声与MRI扫描检查,同时获取病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分析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盆腔囊性病变者MRI影像学表现:卵巢囊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强化信号。单纯卵巢囊肿信号均匀、呈圆形或椭圆形,T2WI水样高信号,T1WI水样低信号,囊壁薄且光整,无壁结节。盆腔脓肿,呈长T1、长T2及压脂成高信号,内壁光滑整齐,无内壁结节;增强扫描后有明显环形强化。子宫平滑肌瘤,T1WI等低信号、T2WI低信号,强化程度较正常子宫实质低。腹部超声表现:盆腔脓肿,呈较厚囊壁且包膜完整;卵巢囊肿,为囊性无回声,部分表现为囊壁薄且均匀,亦见囊壁呈乳头状且囊壁增厚,囊肿内部无明显钙化,囊壁乳头状区域存在部分彩色血流信号;子宫平滑肌瘤,低回声、边界清晰,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卵巢囊肿50例、盆腔脓肿28例、子宫平滑肌瘤8例,而MRI对盆腔囊性病变的整体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壁超声(P<0.05)。结论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均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MRI于女性盆腔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优势高于经腹壁超声,但考虑到MRI检测时间长及价格高等限制,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鹅足部囊肿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内侧副韧带外侧鹅足部肿物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肿物的MRI形态大小范围信号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内侧副韧带外侧鹅足部肿物,呈囊性蜂房样排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SPAIR呈高信号,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并囊内见积液。结论 MRI可清楚的反映鹅足囊肿形态、大小、范围等影像表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合并静脉血管瘤(V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CA合并VA患者的SWI表现,并与常规MRI(共15例)及DWI(共13例)进行对照。结果15例患者中,SWI检出CA病灶数33个,VA的引流静脉20条,常规MRI检出CA20个,引流静脉10条;13例同时行DWI扫描的患者,SWI检出CA29个,引流静脉16条,常规MRI检出CA18个,引流静脉8条,DWI检出CA22个,引流静脉11条。结论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静脉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81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和腹痛患者行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9例胶囊内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1例胶囊内镜未进入小肠,其余71例共发现小肠病变132处,小肠病变检出率88.75%。这些小肠病变包括炎症36例,血管病变24例,隆起性病变16例,息肉15例,小肠内血液覆盖12例,溃疡11例,小肠蛔虫6例,憩室5例,克罗恩病5例,钩虫病1例,小肠发育不良畸形并内瘘1例。胶囊内镜诊断的5例间质细胞瘤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而克罗恩病、淋巴瘤、血管瘤等隆起性病变在胶囊内镜均未能正确诊断。胶囊内镜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安全性好,但定性诊断能力有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