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在面颈部深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9例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并采用低潮气量机械通气、低PEEP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通气模式.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6h、1d、5d行股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 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PaO2和SPO2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面颈部深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低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分别观察:① 通气前及通气后1 h、1 d、3 d、7 d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② 2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 22例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后,机体的缺氧情况有效改善,SPO2、PaO2通气后1 h即恢复正常,与通气前相比,HR通气后明显下降(P<0.05);通气前过度通气致PaCO2低于正常,保护性机械通气后PaCO2略高于正常,但CVP在通气前后无明显变化.② 22例患者经保护性机械通气后缺氧情况改善,因经济原因好转后出院2例,后期因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2例,其余18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好转率90.91%;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呼吸机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缺氧,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以及难治性低氧血症,常规氧疗难以缓解症状及纠正低氧血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目前ARDS机械通气的标准治疗策略,允许高碳酸血症及限制平台压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手段,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平台压监测能提高ARDS的机械通气效果及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合理设置符合个体化原则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  相似文献   

4.
岳梅枝 《医学综述》2014,(16):3043-3045
目的探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2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序贯性机械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46例。序贯性机械通气组予以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组予以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时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的水平,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1周内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H、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显著降低(P<0.05);序贯性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少于肺保护性通气组(t=6.09,P<0.01)、而肺保护性通气组PaCO2高于序贯性机械通气组(t=3.50,P<0.05),其他指标以及机械通气总时间、再插管率、VILI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均能有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其中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具有低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特点,而序贯通气则能减少有创通气时间,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嘉言  周晓光 《广东医学》2005,26(7):878-879
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是用高通气压来保证潮气量及每分钟通气量,以尽快维持PaCO2,PaO2及pH在正常范围。这样需要较大的潮气量及较高的气道压,因而易引起肺损伤,进而介导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采用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如低容量通气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使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预后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包括了:①应使更多肺泡维持在开放状态,避免呼气末肺泡萎缩,减少切变力,其实质是调节足够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因素与肺保护性策略.方法 将我院2004年2月~2006年11月将使用呼吸机并出现肺损伤的21例患者作为A组,另随机选出27例病情一致(肺损伤评分、APACHE Ⅱ)用呼吸机治疗而无肺损伤的患者作为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压力、潮气量、PEEP与PaCO2、中性粒细胞、呼吸频率和吸气流速.结果 A组中的气道压力、潮气量、流速和中性粒细胞要高于B组.而B组病人一般存在高碳酸血症.结论 低潮气量、低流速、适当的PEEP、允许性的高碳酸血症有助于预防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其多发生于大面积烧伤,尤其伴有头面部烧伤患者,是当前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期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是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的关键。然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防御功能及其黏膜再次受损,外界致病菌与尘粒易被吸入,吸痰等侵入性操作会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2],而且常规机械通气会进一步加剧受损肺脏的损伤,导致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3],因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因素与肺保护性策略。方法将我院2004年2月~2006年11月将使用呼吸机并出现肺损伤的21例患者作为A组,另随机选出27例病情一致(肺损伤评分、APACHEⅡ)用呼吸机治疗而无肺损伤的患者作为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压力、潮气量、PEEP与PaCO_2、中性粒细胞、呼吸频率和吸气流速。结果A组中的气道压力、潮气量、流速和中性粒细胞要高于B组。而B组病人一般存在高碳酸血症。结论低潮气量、低流速、适当的PEEP、允许性的高碳酸血症有助于预防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机理、临床特征、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报告2例长期喉梗阻的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病例.结果上呼吸道梗阻是引起高二氧化碳血症的常见原因.对2例行气管切开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如机械通气、抗感染、祛痰、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动态检查动脉血气等,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长期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若进行气管切开,应想到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可能.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后果严重,应在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同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血气、血电解质、意识变化情况,积极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避免严重并发症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予人工气道护理的防控效果。方法:抽选84例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与插管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各入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人工气道护理,以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为标准评析两组的防控效果。结果:插管组患者的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相比之下均显著短于切开组(P0.05),插管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1.4%比较于切开组的45.2%显著更低(P0.05)。结论: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更加能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人工气道护理的实施有助于防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允许的高碳酸血症通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患19例,应用小潮气量低气道压呼吸机支持模式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9例患均避免了常规高气道压大潮气量所造成的肺损伤,17例患顺利脱机。结论:应用允许的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疗法适合于COPD患,可减少肺损伤并发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COPD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36例,随机分成两组,无创组运用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有创组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创通气组与有创通气组治疗后8h、48h时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呼吸、心率、动脉pH值、PaCO2与PaO2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一般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间APACHEⅡ评分、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与有创通气在辅助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过程中的作用相似。但无创通气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通气时间与住院天数,降低VAP,使用方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黄颖  杜娟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5):540-541,545
目的: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高碳酸血症对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并连接动物呼吸机,将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外源性CO2吸入(浓度为6%),实验对照组不给予外源性CO2吸入。分别观察2组兔肺组织湿重与干重比值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实验组兔的肺部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减轻,肺组织湿重与干重比值高于对照组;(2)两组可见广泛的灶性肺不张及肺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论:(1)高碳酸血症可减轻肺局部炎症,对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产生保护作用;(2)偏小的潮气量仍易导致ARDS兔广泛的灶性肺不张;(3)ARDS兔早期即可见到肺成纤维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比较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②方法将收治的年龄〉60岁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潮气量通气组(A组)和传统潮气量通气组(B组),每组各30例。小潮气量通气组(A组)采用小潮气量,VT6-8mL/kg;传统潮气量通气组(B组)的潮气量VT10-12mL/kg。分别于气管插管前、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记录各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等指标。并对两纽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⑧结果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时两组的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点小潮气量通气组的Pplat均低于B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P、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输出量(CI)在不同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后MAP、胸腔内血容积指数(1TBI)较机械通气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采用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以达到很好的机械通气效果。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低,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膨肺和拍背治疗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儿的排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时间≥72h、年龄≤3岁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吸痰时给予膨肺和拍背,B组给予常规直接吸痰,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吸痰时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降低,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A组比B组吸痰较彻底,VAP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膨肺和拍背治疗吸痰法优于常规直接吸痰法,应将其作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20例,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经口鼻面罩NIPPV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24h及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气、临床征象(神志、呼吸、心率)等。结果通气后3、24h及治疗结束时PaO2、pH明显上升(P〈0.05),PaCO2、呼吸、心率明显下降(P〈0.01),所有指标显著改善。16例患者成功脱机,有效率达80%(16/20),2例改用有创通气,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后脱机成功,2例自动出院。结论双水平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兰霞  黎贵湘  陈本会 《西部医学》2012,24(4):781-78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价值。方法对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和加强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前与治疗后SaO2、PaO2、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SAP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及由低氧血症诱导的器官功能障碍,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11月我院PICU中非感染情况上呼吸机并且上机前血清PCT正常的患儿30例,按照患儿在≤7 d的机械通气时间内是否有VAP发生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为上机后患有VAP的患儿;对照组15例为上机后未出现VAP的患儿。检测并比较机械通气前后的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的PCT水平在机械通气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后观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上机后2 d、上机后4 d及上机后7 d的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前及治愈后PCT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着病情的改善,PCT值逐渐降低,上机前、上机后2 d、上机后4 d、上机后7 d及治愈后的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血清PCT的敏感性较高,对血清PCT水平进行及时的检测有利于小儿VAP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