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木通的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木通提取物治疗静脉血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模型测定给予木通提取物100,200 mg·kg-1后血栓湿重和干重,另有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和阳性对照组(华法林)进行对比,分别计算其各血栓形成抑制率。结果 木通提取物100 mg·kg-1组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影响,木通提取物200 mg·kg-1组可以明显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对血栓湿重抑制率分别为19.9%和48.6%,对血栓干重抑制率分别为15.5%和42.8%。 结论 木通提取物可抑制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伐地考昔并改进其工艺。方法以苯乙腈和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Claisen缩合一锅法得关键中间体苯基苄基甲酮,然后经羟胺化、环合和磺酰胺化等反应得戊地昔布。结果所得产物经IR、1H-NMR和MS确证了其结构,产物总产率约33.71%。结论此工艺方法简便,原料易得,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沈爱宗 《中国药房》2008,19(12):894-897
目的:研究赤芍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赤芍提取物,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测定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脑指数及对其神经症状评分。结果:赤芍提取物治疗给药能显著减轻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在240、120、60、30mg·kg-1剂量范围内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赤芍提取物能降低脑指数并显著改善MCAO模型大鼠异常的神经症状;赤芍提取物预防给药可以降低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百分比,在240~30mg·kg-1剂量范围内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也能降低MCAO模型大鼠的脑指数并显著改善梗死后大鼠异常的神经症状。结论:赤芍提取物对MCAO模型大鼠的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杜仲叶提取物急慢性降压作用。方法:以间接测压法测量清醒大鼠尾动脉血压:(1)测量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多次灌胃杜仲叶提取物的血压变化,观察其慢性降压作用。(2)测量肾性高血压大鼠1次灌胃杜仲提取物后1,2,4,6,8h的血压,以观察提取物急性降压作用。结果:(1)连续18d灌胃杜仲叶提取物4.2g.kg-1或6.3g.kg-1均明显降低SHR血压。(2)一次性灌杜仲叶提取物4.2g.kg-1或6.3g.kg-1均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结论:杜仲叶提取物有明显的降低急慢性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 (ASP)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胰胆管内注射 5 %牛磺胆酸钠溶液制作大鼠ASP模型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ASP组和EGb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EGb 2 0mg·kg 1,每 6h注射一次 ;SO组与ASP组腹腔注射等量 0 9%氯化钠液 ,各组分别在 3、6、12和 2 4h取材并分别作下述检测 :(1)小肠粘膜病理变化 ;(2 )血浆内毒素测定 ;(3)肠道细菌移位检测 ;(4)回肠粘膜细胞原位凋亡 ;(5 )存活时间与存活率观察。结果 术后早期肠粘膜的超微病理损害EGb组较ASP组减轻 ;EGb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于 6、12和 2 4h较ASP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术后 6h肠道菌群易位率ASP组和EGb组分别为 14 3%和 12 5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2 4hASP组和EGb组分别为 6 4 7%和 33 3% (P <0 0 5 ) ;肠粘膜原位凋亡检测EGb组在 6h和 12h细胞凋亡指数较ASP组明显下降 (P <0 0 5 )。ASP组术后 4 8h内全部死亡 ,平均存活时间 2 3 6h ;EGb组术后 72h存活率为 2 9 4 % ,平均存活时间为 4 2 2h(P <0 0 5 )。结论 EGb早期腹腔灌注对大鼠ASP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从而改善大鼠ASP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瓦松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瓦松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复制5种实验性胃溃疡动物模型(小鼠束缚水浸应激致胃溃疡模型、吲哚美辛致小鼠胃溃疡模型、乙醇致大鼠胃溃疡模型、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和大鼠幽门结扎致胃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瓦松提取物400、200、100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随机分成瓦松提取物800、400、200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测定胃溃疡指数、胃液游离酸排出量及总酸排出量。结果:瓦松提取物400、800mg/kg剂量组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溃疡指数(P〈0.05);200~800mg/kg瓦松提取物对吲哚美辛致小鼠胃溃疡溃疡指数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或P〈0.01);同时对乙醇引起的大鼠胃溃疡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可明显促进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溃疡的愈合,但对动物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瓦松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木通与不同剂量黄连配伍后大鼠肾毒性反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关木通模型组、关木通加黄连低剂量组、关木通加黄连高剂量组,灌胃3周,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关木通加黄连高剂量组血肌酐(5.6±0.8)μmol/L、血尿素氮(47.1±2.9)mmol/L较模型组[分别为(6.4±0.6)μmol/L、(51.1±2.8)mmol/L]降低,病理损伤较轻。结论关木通加黄连高剂量组降低马兜铃酸(AA)引起的肾毒性损伤明显,提示有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霞  冯静 《中国药业》2013,(23):25-27
目的 了解五味子提取物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A组)及哮喘发作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A组给予中药提取物,以每100 g体重每日2 mL灌胃治疗10d.3组大鼠分别在10d取血2 mL,离心测定血清和红细胞GSH-Px、MDA和SOD活力单位.结果 A组在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A组血清和红细胞SOD活力单位以及GSH-Px均高于B组,MDA低于B组(P<0.05);B组血清SOD活力单位以及GSH-Px均低于C组,MDA高于C组(P<0.05).结论 五味子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抗氧化水平,减轻氧化损伤而达到治疗哮喘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Morris水迷宫筛选学习记忆正常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手术组60只,在脑定位仪定位下,手术组大鼠微量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beta-amyloid peptide 25-35)至海马内侧脑室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筛选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42mg.kg-1多奈哌齐治疗组、0.47g.kg-1、0.24g.kg-1、0.12g.kg-1葛根提取物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SD大鼠。治疗组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四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0.47 g.kg-1.d-1、0.24 g.kg-1和0.12 g.kg-1.d-1葛根提取物组均可使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P0.01),可使大鼠跨越平台次数及在平台象限游程百分比均增加(P0.05)。(3)各剂量组之间比较,于定位航行的第四、五天,大鼠逃避潜伏期差异明显(P0.05)。结论:1.大鼠侧脑室内注射Aβ25-35成功制备了大鼠AD模型。2.葛根提取物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提取物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公藤提取物(LLZ)对受孕SD大鼠在致畸敏感期的致畸作用.方法:孕鼠随机分为0,10,30和90mg·kg-1体重4个剂量组,于妊娠d6~15(胎鼠器官形成期)每日灌胃染毒1 次,妊娠d20处死母鼠,剖宫观察对胚胎的影响.结果:雷公藤提取物在90 mg·kg-1剂量时出现明显的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表现为母鼠体重增加值比对照组小;死胎率及吸收胎率增高,活胎率降低; 30 mg·kg-1剂量时出现胎儿毒性,表现为胎儿体重、身长较小、胸骨缺失和骨化迟缓;未观察到胎儿畸形.结论:LLZ对SD大鼠在有母体毒性(90 mg·kg-1)时有胚胎毒性,在无明显的母体毒性(30 mg·kg-1)时也有一定的胎儿毒性,但均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9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①52例、对照组②54例,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腹腔镜术后DVT发生情况及诱发因素。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并发DVT,对照组①并发3例,对照组②并发9例,观察组、对照组①患者发病率与对照组②患者发病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4例并发DVT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明显肺栓塞症状出现。经给予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出院后15d、1个月和3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病情无恶化、无复发。结论对于术前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要注意其术后并发DVT症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脉冲气压治疗仪、应用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张建萍  吴卫新 《中国药房》2012,(20):1851-1853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祛聚,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溶栓后血液黏度较溶栓前显著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液黏度下降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下出血、内脏出血、皮肤过敏、发热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于随访期内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下肢行走时疼痛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肺癌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17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手术前后应用乌司他丁,对照组手术前后应用低剂量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和DVT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83.42±50.53)mL和(357.92±86.63)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09.26±59.81)mL和(560.81±120.6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3 d的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低剂量肝素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的高凝状态,但应用乌司他丁患者手术前后的出血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治疗DVT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4月~2003年7月收治37例DVT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5例周围型DVT非手术治疗治愈,3例混合型DVT非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但遗留DVT后遗症.29例中心型和混合型DVT手术辅助以溶栓,抗凝祛聚治疗,15例治愈.14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有DVT后遗症。结论 周围型DVT不需要手术;以手术为主、辅以抗凝祛聚的综合治疗,可使中心型和混合型DVT达到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儿童静脉血栓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126例静脉血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评估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静脉血栓的总体发生率为0.41‰,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3岁年龄组患儿比例最大,为21.43%;患儿来源科室主要有血液科(主要为ALL)、肾脏免疫科、重症监护室;血栓形成部位主要为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的颈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髂静脉;87例(69.05%)为无症状性血栓,39例(30.95%)为症状性血栓,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颈面部或手臂肿胀等。血液净化、入住ICU≥4 d、住院时间≥7 d、使用呼吸机、置管、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应用激素、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其中置管、血液净化、住院时间≥7 d、入住ICU≥4 d、手术、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置管、血液净化、住院时间≥7 d、入住ICU≥4 d、手术、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监测有无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下肢DVT患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急、慢性期病变血管超声表现差别明显。在二维超声上,急性期被栓塞的静脉血管增宽或正常,血栓呈无回声或低回声;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被栓塞血管扩张程度减小,甚至变细,血栓回声逐渐增强,呈中等及偏强不均质回声,并且可以观察到管腔部分再通;在彩色多普勒上,急、慢性期患者均表现为病变部位的静脉管腔内血流消失或充盈缺损。结论作为方便快捷的无创检查手段,超声是诊断下肢DVT以及评价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CT检查,探明2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情况,根据临床体征与CT影像显示的病情分别采用手术、非手术、介入治疗。结果非手术组12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组8例治愈,2例死亡,1例复发。介入治疗组3例均治疗成功,血栓清除满意。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其临床体征、CT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分别采用手术、非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治疗措施,临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中的药学监护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对1例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中的药学监护过程。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儿病情、华法林基因型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协助临床医师调整华法林用药方案,患儿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基于基因多态性参与患儿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阿司匹林与利伐沙班预防治疗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110例进行了妇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妇科子宫切除手术前后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55例妇科子宫切除手术前后服用利伐沙班;2组均治疗10d。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9,09%、3.63%,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利伐沙班都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利伐沙班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