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存活率、生长、神经发育、残疾率和疾病易感性等方面的论述,介绍了极低出生体重儿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近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小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 WI)抢救成功率的上升 ,对其生命质量的要求即预后及后遗症问题越受重视。本课题随访了近年来在本院NICU治愈或好转出院的VLBWI共 3 1例 ,对其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及视听功能、免疫功能方面作了详细的检查 ,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1999年在本院NICU治愈或好转出院的VLBWI共 3 1例 ,出生体重均小于 1.5kg。随访患儿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如下 :①胎龄 :2 8周 2例 ,~ 3 0周 7例 ,~ 3 2周 15例 ,~ 3 5周 7例。②体重 :≤ 1.0kg 2例 ,~ 1.2kg 4例 ,~ 1.4…  相似文献   

3.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相关因素,预防并及时发现、治疗各种合并症,提高其存活率。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结果显示:治愈好转率57%,死亡率35%。并发窒息、颅内出血、黄疸、吸入综合征及RDS引起感染、缺氧时间长、延迟喂养等因素与预后差密切相关。积极防治产时窒息、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常规呼吸管理、防治颅内出血、预防和控制感染、早期干预高胆红素血症可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相关因素 ,预防并及时发现、治疗各种合并症 ,提高其存活率。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 1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结果显示 :治愈好转率 5 7%,死亡率 35 %。并发窒息、颅内出血、黄疸、吸入综合征及RDS引起感染、缺氧时间长、延迟喂养等因素与预后差密切相关。积极防治产时窒息、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常规呼吸管理、防治颅内出血、预防和控制感染、早期干预高胆红素血症可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小于或等于1500kg的新生儿。一般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该类新生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极差,生活能力弱,适应外界能力差,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发育的障碍。本文通过对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临床医疗与护理管理,挽救了VLRWI的生命,提高了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birth weight infant, ELBWI)不同时期神经发育损害发生的变化趋势。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2005年10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并救治成活的VLBWI和ELBWI, 纠正胎龄18~42个月, 完成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Ⅱ, BSID-Ⅱ)的患儿有143例, 按入院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5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入院的患儿, 共54例;第二阶段为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入院的患儿, 共89例。比较两个阶段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情况。结果 两个阶段的研究对象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布上均相似。第一阶段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得分(88.6±19.2)显著低于第二阶段(97.0±14.6)(P=0.004);第一阶段患儿智力发育指数<70的发生率(14.8%)显著高于第二阶段(3.4%)(P=0.014)。第一阶段患儿总体神经发育损害的发生率(22.2%)高于第二阶段(13.5%), 脑瘫发生率(9.3%)高于第二阶段(2.3%),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得分(83.6±16.1)低于第二阶段(85.0±13.6),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70分的发生率(16.7%)高于第二阶段(12.4%), 但这几个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生和家长均应重视VLBWI和ELBWI的出院后随访及早期干预, 以改善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6月某院收治的121例极低出生体重(1000-1500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治疗1~2周出现贫血的患儿为60%~80%,〉2周以上100%需要输血治疗。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营养不良、生理性贫血出现早、医源性失血多。结论 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质量,缩短住院天数,除按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外,应重视贫血的处理:早期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医源性失血,尽早争取输血,防止因贫血引发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李禄全  余加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88-2389
目的:探讨住院低出生体重儿(LBW I)、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的患病病种,以便更好地预防、诊治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住院LBW I、VLBW I病种。结果:LBW I、VLBW I患儿患病病种分别为肺炎(98.1%)、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69.7%)、酸碱失衡(47.1%)、病理性黄疸(43.8%)、新生儿硬肿症(43.1%)、血糖异常(26.6%)、电解质紊乱(22.3%)、颅内出血(21.5%)、呼吸暂停(14.2%)、败血症(12.8%)、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11.3%)、应激性溃疡(8.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VLBW I组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肺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分别为41.5%、48.8%、19.5%、17.1%、9.8%、7.3%、34.1%、12.2%、7.3%、4.9%,均高于LBW I组(P<0.05)。结论:LBW I、VLBW I患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以肺炎、H IE为主,VLBW更易发生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疾病,是住院期间应密切诊治及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多方资料表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死亡率高,占新生儿期死亡者63-74%。存活者后遗症多,主要是脑性瘫痪及智力低下。近3年来,通过对我科收住入院的20例VLBW加强临床管理及防治并发症等处理后,使其死亡率降低,后遗症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6月某院收治的121例极低出生体重(1 000~1 500 g)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治疗1~2周出现贫血的患儿为60%~80%,>2周以上100%需要输血治疗.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营养不良、生理性贫血出现早、医源性失血多. 结论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质量,缩短住院天数,除按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外,应重视贫血的处理早期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医源性失血,尽早争取输血,防止因贫血引发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林琳  吴曼鹏 《现代医院》2006,6(6):44-4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呼吸暂停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近4年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呼吸暂停45例的综合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药物治疗用氨茶碱和纳络酮。结果药物治疗显效2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3.3%;无效12例,无效率26.7%。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呼吸暂停应采用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氨茶碱和纳络酮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体格生长、视网膜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无先天畸形、住院2 w以上、存活出院的36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无先天畸形、住院2 w以上、存活出院的36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为A组(n=200),于生后12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1.6 g/(kg·d)[1.0 g/(kg·d)递增],24 h内予20%脂肪乳1.0 g/(kg·d)[1.0 g/(kg·d)递增];2003年1月2013年12月为A组(n=200),于生后12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1.6 g/(kg·d)[1.0 g/(kg·d)递增],24 h内予20%脂肪乳1.0 g/(kg·d)[1.0 g/(kg·d)递增];2003年1月2009年12月为B组(n=168),于生后122009年12月为B组(n=168),于生后1224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0.5 g/(kg·d)[0.5 g/(kg·d)递增],48 h内予20%脂肪乳0.5 g/(kg·d)[0.5 g/(kg·d)递增]。比较两组出生时一般情况、生后肠内外营养摄入、体格增长与视网膜发育、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生后1分钟Apgar评分、禁食时间、开奶时间、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日龄、住院期间平均头围与身长增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下降幅度比B组低[(6.12±1.15)%vs(8.85±2.35)%,p=0.032];摄入能量达120 kCal/(kg·d)日龄比B组早[(10.02±4.99)d vs(14.79±6.04)d,p=0.029];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日龄比B组早[(9.0±3.5)d vs(12.5±4.5)d,p=0.023];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高于B组[(20±5.2)g/kg·d vs(14.1±34.6)g/kg·d,p=0.002);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短[(30.9±10.5)d vs(40.5±13.5)d,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呼吸窘迫综合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胆汁淤积、医院感染、需要机械通气及时间、氧疗时间与喂养不耐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34 w时视网膜不成熟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氨基酸等积极营养支持能够降低早产儿生后早期的体重下降幅度,更早恢复至出生体重,加速住院期间的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视网膜成熟和与减少ROP的发生,并不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邵予  祝万君  李有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869-870,875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罹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近6年期间,出生体重≤1500g,胎龄≤36周并且存活时间≥28d的VLBWI69例病史资料。比较27例BPD(BPD组)和42例非BPD(对照组)VLBWI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时间、生后24~48h液体摄取量、反复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小、极低出生体重、NRDS、机械通气时间≥10d、反复肺部感染是VLBWI罹患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是VLBWI罹患BPD的高危因素(OR=0.656,P=0.031)。[结论]避免极低体重早产儿长时间机械通气和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是防治BPD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探讨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合适的喂养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研究。对照组采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喂养情况及喂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以明确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效果。结果经t检验,除血糖值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低血糖、腹胀、胃出血、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例数及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经2检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改善了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的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并降低发生喂养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马伟宁 《现代医院》2006,6(5):22-24
目的 了解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颅内出血(ICH)的发病情况、CT表现及预后。方法 对20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头颅CT检查筛选,随访ICH患儿,定期复查头颅CT及进行智力发育检查,分析随访结果。结果 20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发现ICH53例,ICH检出率为26%。ICH部位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7例(70.6%),脑室周围-脑室出血(SEH/IVH)11例(20.8%),其中8例为胎龄〈32W者,脑实质出血(IPH)4例(7.5%),小脑出血(ICEH)1例(1.1%),53例中死亡11例(20.8%)。随访42例,其中SAH占26例,SEH/IVH占11例,IPH占4例;随访正常24例(57.1%),后遗症18例(42.1%),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癫痫。SAH预后较好,后遗症发生率11.5%(3/26例),但SEH/IVH及IPH的预后均差,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87.5%(7/8例)和100%(2/2例)。结论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ICH易漏诊,头颅CT筛选是非常必要的,预后与ICH部位关系密切,后遗症发生率高,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Nutrition reviews》1981,39(3):121-122
Prolonged administration of vitamin E interferes with the functions of coagulation factors in adults but did not affect the coagulation system in preterm newborn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six weeks of life.  相似文献   

17.
120例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分析表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患病后预后严重,总病死率30.8%,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低体温和硬肿症、感染、呼吸障碍,以及生活能力低下、黄疸、惊厥、消化功能紊乱等。直接死亡原因为肺出血和呼吸衰竭。减少和防止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围产儿窒息,积极、有效地处理上述临床问题,将会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李燕  孙芝凤  张燕  刘锦桃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31-3632
[目的]了解云南省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统一表格调查分析了云南省省市县九家医疗保健机构1988~2006年间住院分娩出生的37282名婴儿出生体重及相关因素。[结果]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平均为7.9%,女婴高于男婴,农村高于城市流动人口,城市流动人口高于城市人口,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随年代的增加呈下降趋势,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农村、女孩、孕周少、产次(3次及以上)、双胎、早产可增加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结论]云南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水平受多因素影响,要降低LBW发生率,重点干预人群仍然在农村。  相似文献   

19.
《Nutrition reviews》1975,33(9):270-27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onat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between infants receiv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and controls who were fed "humanized" milk by continuous nasogastric drip.  相似文献   

20.
《Nutrition reviews》1973,31(1):14-15
Continuous intragastric milk infusion is demonstrated to be a safe and satisfactory method of feeding infants born prematur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