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 ,5 6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示心脏增大 ;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 ,左室前壁及前侧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 ,二、三尖瓣返流。在进行抗凝、扩冠治疗的同时给予心房起搏治疗。术后患者胸闷、气短、头昏等症状消失 ,血压上升。随访 3个月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复查心脏超声示室壁运动恢复 ,返流消失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30名慢型克山病(KD)患者,16名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以及20名正常人从心脏学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脏功能三个方面进行鉴别诊断探讨。结果表明:(1)KD组心脏均呈普大型,室壁活动多呈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亦均扩大,但程度轻于KD组,多呈现为节段性室壁活动障碍。(2)KD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返流程度较ICM组严重。(3)两组收缩与舒张功能均降低。(4)存在MR的病人不能单凭二尖瓣血流变化作为评价舒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63岁。因间歇性劳力性心悸、黑噱半年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数min至10余min不等,无晕厥和胸痛。外院心电图曾记录到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史。体检:BP110/60mmHg。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界稍扩大,心率58次/min,心律齐,无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哕音,下肢无水肿。血清电解质和心肌酶检查正常。X线胸片示心外形增大,以右心室为主。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右心室和右心房增大,三尖瓣少至中量返流,左心室和左心房正常。心肌核素灌注显像示左心室心肌灌注正常。心脏磁共振显像示右心室明显增大,右心室壁局灶性变薄,脂肪浸润,左心室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超声心动图分析老年缺血性心肌病(ISCM)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特点以及瓣膜返流情况。方法应用2.25MHz探头观察了40例ISCM患者和34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脏的形态结构数据,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的多项指标,心脏瓣膜的返流情况特别是二尖瓣返流。结果(1)前壁OMI患者易导致此病的发生;(2)ISCM组左室及左房较正常对照组和OMI组均明显增大;(3)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ISCM组中明显减低,OMI组主要表现为左室舒缓功能减退,而ISCM组则主要表现为左室顺应性降低;(4)ISCM组的二尖瓣返流程度明显重于OMI组,其他瓣膜的返流情况也是ISCM组严重。结论ISCM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及左室顺应性降低,在瓣膜返流中以二尖瓣返流多见且严重。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6岁,主因"阵发性心悸伴胸闷、气短2年"收住入院。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脏彩超示右房右室内径增大,右室流出道内径增宽。心脏核磁共振示右室室壁信号不均匀,呈高、等、低混杂信号改变,心室游离壁及下壁变薄,右室流出道扩张,右室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如常,符合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给予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术后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1次。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患者男性,68岁,主因"反复胸骨后疼痛6个月,加重8 h"来诊。患者于6月前,劳累时出现胸骨后疼痛,呈憋闷样疼痛,每次持续约5 min,经休息后可缓解。8 h前患者无诱因突然出现胸骨后憋闷样疼痛,伴出汗,即入我院急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导联T波低平,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既往矽肺、阑尾炎切除病史明确。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吸烟30余年,7~8支/d,戒烟5年余。入院查心脏超声示:左室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轻度返流,左房增大,心室结构正常(LAD 40 mm、LVDD 50 mm),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2岁,患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年。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和回旋支双支病变,LVEF值14%。超声心动图显示: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心尖部室壁瘤,中度肺动脉高压,二尖瓣、三尖瓣中度返流。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心功能Ⅳ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病变程度与超声心动图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61例已确诊的ARVC患者,根据心脏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将其按病变侵犯部位分为右心室局部病变组(A组)、右心室弥漫病变组(B组)、累及左心室的双心室病变组(C组),分析比较3组间的超声心动图.结果 心脏MRI结果示,A组患者19例(31%),B组28例(46%),C组14例(23%).共15例(25%)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正常(A组13例,B组2例).A组患者中均无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室壁变薄、右心室室壁运动减弱.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心室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宽、右心室室壁变薄及室壁运动减弱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而左心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无症状或局部轻度病变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容易漏诊,应当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并进行心脏MRI检查.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中右心参数可以判断病变进展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主因间断气促1个月入院。1个月前起始爬两层楼或平卧时出现气促,休息后或坐起后症状好转,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外院查肌钙蛋白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43%,全心增大,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为进一步诊治于2020-12-02就诊我院。既往吸烟7年。否认糖尿病、长期饮酒病史。患者的小姨有“心律失常右心扩大病史”。体检:生命征正常,心界扩大,向左下扩大为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8岁。因不明原因摔倒,气急、胸闷就诊。自述患冠心病15年,因心电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于三年前安置入工心脏起搏器。查体:体温36℃,心率60次/分,呼吸38次/分,血压140/88mmHg。心界扩大,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室间隔增厚,二尖瓣、三尖瓣轻一中度返流。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率65~78次/分;一度AVB,P—R闻期0.24s;间歇性LBBB;双腔起搏心电图改变;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致心源性休克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丽丽 《山东医药》2004,44(20):65-65
患者男,56岁,因阵发性心慌4月余入院。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查体:T36.3℃,P76次/min,R18次/min,Bp135/90mmHg。ECG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超声心动图:心脏各腔室大小、室壁运动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入院诊断: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入院后给予倍他乐克、心律平、爱倍静滴,1周后因症状改善不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1995年5月-2007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人全部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病。1例猝死,2例心力衰竭,5例晕厥。所有病人均做了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部分病人做了动态心电图、右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所有病人均有右心室扩大,6例右室流出道扩张,1例左室扩大;6例右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3例局限性减弱,右房内均见反流束,反流压差均较低。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痛病人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典型者常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其首发症状;部分呈家族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1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心脏功能,结果均呈不同程度的室壁增厚、动度减弱,心包增厚,回声增强,心包积液,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瓣膜返流。提示HFRS心脏损害是以心肌,心内膜及心包广泛受累的全心炎症。检测HFRS的心脏功能对病情观察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房(左房)增大,并随年龄增大,高血压病史延长,左房扩大越明显,发生严重房性心律失常几率也越高。高龄组发生持续性房颤为30.77%,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36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5%(85例)。(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房的大小、二尖瓣返流、左室大小以及左室质量指数相关,尤其与左房大小的相关性更明显,室性心律失常与左房、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左室质量指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左室腔大小相关。结论(1)年龄、高血压病史、左房大小是影响高血压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二尖瓣返流、左室增大、左室质量指数增高也与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相关。(2)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房性心律失常,高血压离心性心脏扩大比向心性肥厚更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3岁.主因“心悸伴乏力10月余,加重伴黑矇1周”入院.心电图示心率54bpm.心脏超声示:二尖瓣+三尖瓣位置换瓣术后;瓣膜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双房显著增大;三尖瓣返流(轻度)、主动脉瓣返流(轻度)、肺动脉瓣返流(轻度)、心包积液(微少量);既往诊断“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慢-快综合征”,规律口服胺碘酮和酒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酒精性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的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酒精依赖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静息状态下心脏各房室内径、室壁运动幅度、室壁厚度、室壁回声、各瓣膜形态结构、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功能等指标,综合患者的病史情况做出超声诊断。结果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出现不同程度增大35例,伴左房内径增大30例,以左心室增大为主的全心增大患者25例,左心收缩功能降低17例,左心舒张功能降低38例,左室心肌内部产生散在斑点状中强回声患者22例,左室壁对称性轻度肥厚患者14例,二尖瓣轻中度以上反流患者2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0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42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1964年诊断为冠心病。2003年4月出现急性下壁及前壁心肌梗死,此后多次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而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病史。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4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ST—T改变与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方法 对180例患常规12导联记录ST—T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与UCG检查对比。结果 ST—T改变中89例(49.4%)UCG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节段性运动减低,有的丧失运动或收缩期增厚;15例(8.3%)示主动脉硬化,主动脉内径增宽,运动僵硬,重搏波消失;9例(5%)示主动脉瓣钙化,回声增强,5例(2.78%)示左室腔假腱索;余72例未显示主动脉及心内结构异常。结论 UCG比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更敏感,室壁运动异常是心肌缺血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9.
超声目测法评价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评价超声目测法检出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性。方法114例胸痛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1小时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左室前壁和后壁区域的运动分级为正常、减低、消失或反常,并分别计分为1~4。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做左室造影,对左室前壁和后壁区域的运动进行上述分级和计分。结果在左室造影的患者中,超声检出前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97%,准确性93%;检出下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为50%,特异性93%,准确性8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显示,超声与造影评价左室前壁及下壁区域运动异常程度的相关性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50,P<0.0001)。结论超声目测法能准确检出和分级室壁、特别是前壁区域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和彩色室壁运动参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病变程度和局部室壁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背向散射参数和局部室壁收缩期位移。共收入正常构型组18例,向心重构组17例,向心肥厚组23例,离心肥厚组12例。结果 高血压各组室间隔超声背向散射(IB%)均不同程度地增大,以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左室后壁IB%在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增高,以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室间隔周期变化幅度(cvlB)在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减低;左室后壁的CVIB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减低;高血压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背向散射跨壁梯度的改变。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SEM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减低,其余各组间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向心性肥厚组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离心性肥厚组,收缩期CK色带变薄或消失,色带不完整。结论 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可用于判断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病变的程度;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可用于评估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局部室壁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