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卡压引起腕背痛的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对7具福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两侧前臂骨间后神经进行解剖学研究,结合临床13例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卡压征的病史进行分析。结果:病神经沿指总伸肌的腱鞘桡侧缘向背行走,于头月关节囊外稍有膨大,并分成4-6支细小的神经支走向两侧,远方和深层。  相似文献   

2.
孙益  童培建  李象钧 《中国骨伤》2013,26(11):949-952
目的:探讨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手术切除腱鞘囊肿、骨间背侧神经松解术治疗5例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5~60岁,平均50.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10个月,平均6.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前臂上段外侧处酸痛,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伸腕力弱,肌电图检查呈现神经源性损害或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将神经损伤后按制订的标准结合临床进行运动、感觉功能评定。结果: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为8.5个月,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可,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疗效评价,优(M4S3+及以上)3例,良(M3S3)2例。5例患者伸拇、伸掌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达到正常生活要求。结论:手术切除腱鞘囊肿、骨间背侧神经松解术治疗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具有彻底解除骨间背侧神经卡压,促进该神经的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骨间后神经终末支显微外科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骨间后神经终末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放大10-16倍的视野下,观测36侧成人上肢标本中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在前臂后区、腕后区的行径、分支、分布及其毗邻关系。结果: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在前臂支配伸腕、伸指等肌肉和尺、桡骨背侧骨膜。在腕部支配指伸肌腱腱周组织、腕骨关节囊、腕背韧带及滑膜组织、骨间背侧肌肌膜和第三第四掌骨背侧的骨膜;并与尺神经深支有交通支。结论:骨间后神经终末支是支配腕后区和手背深层组织的重要感觉神经,损伤后可引起腕背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骨间背侧神经终末支的可能卡压位置、临床意义及作为神经缺损移植供体的可能性。方法 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背侧神经终末节的分支、行程、直径、长度、束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腕关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 腕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及其活动可引起骨间背侧神经终末支的受压;其行程、分支、直径、长度等适合于作为神经移植供体。结论 腕关节结构异常和(或)过度活动可引起该神经卡压致腕背痛;骨间背侧神经终末支作为节段性周围神经缺损移植供体是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病例的病史、术中发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卡压部位均在骨间后神经分出旋后肌运动支后至Frohse弓之间。卡压的结构为桡侧返血管(5处)、桡侧腕短伸内侧腱样缘(1处)、Frohse弓近侧神经与周围的粘连(2处)、Frohse腱弓(3处),1例卡压结构不明。3例行神经松解,2例行神经移植,1例行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功能得到全部恢复。结论 前臂反复旋转促进多处卡压的病理结构的形成,根据神经受卡压程度选择神经松解或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分析15例骨间后神经卡压征患者术中发现的解剖卡压因素与神经卡压后的病变程度,并随访手术疗效。结果 15例均经手术松解减压,全部恢复了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手术中应仔细探查并解除造成骨间后神经卡压的因素,病变处行神经松解术。  相似文献   

7.
骨间后神经卡压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单纯的骨间后神经尺侧支卡压则罕见。我科于2002年11月8日收治1例骨间后神经尺侧支卡压,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原位松解手术中尺神经的卡压部位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尺神经原位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22例,术前全部经神经肌电图证实,所有病例行尺神经原位松解术,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析尺神经卡压部位。结果术中发现造成肘部尺神经卡压部位中Osborne韧带卡压10例,肘关节腱鞘囊肿卡压7例,被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腱性组织卡压5例。尺神经功能(主要是感觉)在术后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肘管综合征行尺神经原位松解手术中,造成尺神经卡压的部位主要有Osborne韧带、腱鞘囊肿和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腱性组织。找到尺神经卡压点并予以处理对尺神经原位松解手术的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7例骨间后神经卡压征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神经减压松解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前臂伸肌肌力及肌电图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腕背腱鞘囊肿的病因及治疗唐玲丽1摘译李涛2审校有症状的腕背腱鞘囊肿需行手术治疗,复发率为1%~50%。病因尚有争论。本文认为:舟月关节不稳是其发生原因,若不纠正不稳定,复发难免。7例在手术治疗后复发的腱鞘囊肿患者,症状体征明确,再行手术治疗。术...  相似文献   

11.
隐性腕背腱鞘囊肿的超声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隐性腕背腱鞘囊肿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慢性腕关节背侧疼痛的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诊断出隐性腕背腱鞘囊肿7例,对其中5例采取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结果5例手术患者中,其中4例术中发现舟月间隙有腱鞘囊肿,与术前超声诊断相符,1例未发现肿块。4例行囊肿切除,1例行腱鞘松解术;术后随访2~6个月,术后腕背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保守治疗患者,经6~12个月的随访,腕背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隐性腕背腱鞘囊肿手术疗效可靠,超声诊断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对慢性腕关节背侧疼痛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肘前腱鞘囊肿导致桡神经主干卡压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6-10诊治的7例肘前腱鞘囊肿导致桡神经主干卡压,患者均伴有肘部、前臂近端酸胀感及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采用肘前外侧Henry切口切除肘前腱鞘囊肿,并对桡神经主干进行探查松解。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5~2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肘关节及前臂近端酸胀感消失。术后6个月时,7例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功能恢复至S4+,伸腕肌力均为Ⅴ级。2例术后6个月时1~5指伸指肌力达到Ⅴ级;5例术后10个月恢复伸指功能,伸指肌力达到Ⅴ级。7例末次随访时疗效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均为优。结论临床上肘前腱鞘囊肿导致桡神经主干卡压较少见,采用肘前外侧Henry切口切除腱鞘囊肿并对桡神经进行探查松解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腕背部外伤致骨间后神经卡压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3 3岁。 2 0 0 1年 3月因工作不慎被铁屑割伤左腕背部 ,在外院作清创缝合术后 2个月 ,患者自觉左腕劳累后酸痛不适 ,并向近端放射 ,伴头痛头晕 ,有时恶心。经外院局部理疗后患肢症状减轻 ,但头痛头晕无缓解 ,且逐渐加重 ,影响工作及正常生活。于 2 0 0 1年 11月来我院就诊。局部检查 :左腕背桡侧约 3cm横行伤口瘢痕。按压瘢痕处、或左腕在掌屈位1min后 ,患者诉头痛头晕 ,伴恶心 ,需卧床休息后才能缓解 ;各手指感觉、运动均正常。诊断 :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卡压征。在臂丛麻醉下手术。沿原伤口作“S”形切口 ,于指总伸肌腱桡侧…  相似文献   

14.
腕部慢性疼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桡侧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腕舟骨骨折不愈合、舟骨或月骨的缺血性坏死(Preiser病和Keinbock病)、舟月骨分离、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一腕掌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基底关节炎)、桡神经浅支卡压(Wartenberg综合征)、腱鞘囊肿甚至肿瘤等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相似文献   

16.
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卡压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自1990年-2002年,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所见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11个月。拇、示指屈曲肌力恢复正常10例,2例部分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为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腱腱弓压迫造成,需与旋前圆肌综合征仔细鉴别。早期可保守治疗,一旦肌力明显下降,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桡神经深支减压治疗顽固性网球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球时是骨科门诊中最为常见的病损之一,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较好的办法治疗顽固性网球时,在过去20年很多国外文章已经描述有关网球时与骨间背侧神经卡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1972年Roles提出桡管综合征(顽固性网球时作为神经卡压原因)。他采用Frohse弓减压治疗顽固性网球时,减压后所有症状得到缓解。作者从1982年~1991年收集10例顽固性网球时,并进行了骨间背侧神经减压取得满意效果。术后48小时所有病人肱骨外上髁疼痛与压痛不明显。作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现神经卡压的原因为:1;旋后肌浅层腱性弓前面有3~5支桡侧返动脉呈扇形。2.桡侧腕短伸肌腱性弓。3.旋后肌浅层纤维弓或边缘。4.神经受卡压节段呈现扁平、薄和质地硬,受压近端神经粗大呈假性神经瘤变化,此时应作神经内松解术。本组有3例作神经内松解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C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对24例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1)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穿过由项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2)临床发现保守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结果: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后肌群为主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神经后支所致。结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有可能是解除颈神经后支卡压的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存在的卡压部位 ,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解剖观察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的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神经卡压的影响。结果 旋后肌管上下口均由腱性组织构成 ,其宽度分别为 13 8± 3 1mm和 6 1± 1 5mm ,容易对骨间后神经形成卡压 ,此外 ,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也可卡压骨间后神经。结论 旋后肌管上下口、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均可对骨间后神经形成卡压 ,手术前应对卡压位置作出准确定位 ;若手术中所见的病理形态改变不能解释病情时 ,应考虑到在其它部位存在卡压的可能 ,并予以探查和减压。  相似文献   

20.
腕关节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目的观察支配腕关节神经的来源、直径、数目及其行径;为去神经支配治疗腕关节疼痛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具20侧福马林固定的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骨间后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尺神经腕背支支配腕关节背侧的腕关节支;骨间前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尺神经深支及其主干支配腕关节掌侧的关节支。结果骨间后神经是支配腕关节背侧神经的主要来源;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尺神经腕背支也发支支配腕关节背侧。骨间前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尺神经深支发支参与支配腕关节的掌侧。结论用去神经支配的方法治疗腕关节顽固性疼痛主要适用于腕背侧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