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感染拷贝数与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感染拷贝数与食管癌的关系吕丽春沈忠英游绍进沈健蔡唯佳一、材料和方法收集1994年~1995年我院附属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新鲜食管癌标本55例,每例分别取癌组织、癌旁粘膜和远端切缘粘膜3部分,经OCT包埋在一起,常规冰冻切片...  相似文献   

2.
挖空细胞是CA的主要组织学特征和诊断依据之一。极少数宫颈CA病变经历一个长潜伏期后可恶变为宫颈癌,部分宫颈癌活检标本鉴定显示出HPV16、18型阳性,提示HPV可能与宜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和18型的感染与卵巢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56例卵巢癌、30例卵巢上 皮性良性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内的HPV16DNA和HPV18DNA。结果56例卵巢癌中,26例(46.4%)HPV16DNA的表达呈阳性,20例(35.7%)HPV18DNA的表达呈 阳性,二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2.12,P>0.05),但二者的感染均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x2=4.70,4.79,P均<0.05),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无关(x2=0.004,0.750,P均>0.05)。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PV16DNA和HPV18DNA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HPV16和18型感染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肺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原位杂交检测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瑞  邢鲁奇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5):299-301,T059
经多重多聚酶链反应,检测49例肺鳞癌中发现7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的肿瘤组织,采用生物素标记HPV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发现在5例肿瘤组织中显示HPVDNA阳性信号,其中HPV11型阳性3例;HPV16例阳性1例;1例为HPV11例和16型均阳性。原杂交HPVDNA阳性信号,大多位于凹空样肿瘤细胞或低分化鳞癌细胞的核内,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HPV感染可能与部分鳞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原位腺癌的筛查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信息,同时收集相应病例此前6个月内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共47...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亚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中的分布,探讨其在NI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78例NIP腊包埋组织标本分为单纯NIP组、伴不典型增生NIP组和NIP癌变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鼻腔粘膜组织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V6、11、16及18型感染情况.结果 78例NIP石蜡包埋组织标本HPV总阳性率为61.5%.单纯NIP组、伴不典型增生NIP组和NIP癌变组阳性率分别达59.5%、73.9%和46.2%.随着NIP临床分期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也呈相应的上升趋势.单纯NIP组以低危型HPV6、11型感染为主,NIP癌变组则同时检出高危型HPV16型和HPV18型.结论 HPV感染在NIP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能扩大NIP病变范围,而HPV16、18型可能与NIP恶变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宫颈石蜡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可能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石蜡组织标本40例,其中宫颈浸润性鳞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12例,CINⅠ4例,CINⅡ6例。从组织中提取DNA后采用基因芯片检测23种常见HPV基因亚型,即PCR扩增后产物在基因芯片上进行杂交。同时选用10例经基因芯片检测16型和18型基因阳性的宫颈鳞癌的石蜡组织切片做原位杂交。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部分原位杂交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的18例宫颈鳞癌HPV高危亚型均为阳性(100%),其中1例为混合阳性;12例CINⅢ中11例为高危亚型阳性(91.7%),1例阴性;6例CINⅡ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5例阳性,低危型1例阳性;4例CINⅠ中有2例低危型阳性、2例阴性;宫颈鳞癌和CINⅢ组与CINⅠ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P〈0.01)。10例宫颈鳞癌基因芯片HPV16型和18型阳性组织中,原位杂交同型探针6例检测显示阳性。结论HPV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检测多种亚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HPV感染亚型的鉴别及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器官培养的生长特点及将其与体内宫颈上皮内肿瘤(CIN)进行比较。方法:先用HPV16和18型DNA转染人宫颈上皮细胞,建立永生化的人宫颈上皮细胞株,再用胶原筏培养方法分析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在器官培养的生长特点,将其与体内CIN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人宫颈上皮细胞经HPV16和18DNA转染后,可变成一种永生化细胞。细胞生物学研究显示永生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amaviruses,HPV)为环状DNA病毒,编码11种功能不同的基因产物,在病毒复制、感染机体及致病过程中起不同作用.HPV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其致病过程涉及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病毒基因的激活,通过干扰宿主细胞的信号转导等途径,导致宿主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变.HPV感染机体后可导致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等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机体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蛋白或病毒样粒子产生抗体,表皮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对病毒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而机体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要经过识别和效应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通过几个可能的机制逃逸机体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宫颈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标本来源于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期间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妇产科和解放军三○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86例患者,在未接受任何检查及治疗、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变标本HPV-DNA进行检测;用上述方法无法明确HPV型别的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 CIN Ⅰ、CINⅡ和宫颈鳞癌的标本中,HPV的检测率均为100%,以HPV16型感染为主,但存在两种以上HPV型别感染.在子宫内膜癌中主要是HPV18,仍然存在HPV多种型别混合感染.636例女阴尖锐湿疣中,HPV阳性率为96.70%,其中以HPV6(44.97%)和HPV11(29.40%)为主,少数患者是HPV16和(或)HPV18感染,也有少数为两种以上甚至四重HPV感染.结论 子宫及宫颈瘤变主要以高危型HPV16和18为主,外阴生殖道的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和HPV11为主,但两者都可合并有多种型别的HPV混合感染,给临床治疗和患者机体病理生理改变造成一定的复杂性.对HPV感染型别进行早期鉴定和监测,对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沿海地区人群TTV与HPV混合感染状况,探讨TTV传播途径。方法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nPCR),对健康体检和患宫颈疾病妇女150例宫颈病变细胞学标本及其平行97例血清标本进行TTVDNA及TTV病毒滴度的nPCR检测;应用导流杂交方法检测95例宫颈病变细胞学标本的HPV基因型。结果TTVDNA在55例健康妇女宫颈细胞标本中检出率52.7%(29/55),与其平行42例血清样本中检出率50.0%(21/42)。在患有疾病妇女宫颈细胞中TTVDNA检出率(74.7%)高于健康体检对照组(P=0.005)。TTVDNA在患者血清样本中检出率51%(28/55)。在宫颈细胞及其平行血清中均检测出TTV基因亚型G1b。TTV病毒滴度在宫颈细胞中高于在其平行血清10~1000倍。HPV在患者组中检出率98.9%(94/95),在健康组中检出率27.3%(15/55)。HPV基因型是高危型HPV16、18、33和低危型HPV6。HPV阳性标本TTVDNA检测率明显高于HPV阴性标本(P=0.02)。结论TTV在宫颈细胞中具有高检出率,在宫颈细胞中TTV病毒滴度高于其平行血清。TTV与HPV随性传播感染人群,并在女性生殖道内繁殖。TTV与HPV协同作用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 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和健康.虽然引起宫颈癌的原因很多,但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HPV通常在感染后能自行消失,只有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是导致宫颈癌的根本原因.本文就HPV持续性感染与子宫颈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研究表明女性在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后引起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进而发展为宫颈癌时其宫颈黏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量发生变化,探其对筛查和早期诊治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HPV检测阴性的正常对照组26例、HPV阳性组28例、HPV阳性宫颈炎组27例、HPV阳性CIN组26例、宫颈癌组24例、HPV阴性宫颈炎组26例、HPV阴性CIN组23例共七个检测组,采集宫颈黏膜脱落细胞标本以293细胞为阳性标准进行端粒酶TRAP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端粒酶活性定量值:正常对照组,范围0~3.15、平均0.36;HPV阳性组,范围0~21.6、平均1.98,>10的3例;HPV阳性宫颈炎组,范围0~71.5、平均4.88,>10的4例;HPV阳性CIN组,范围0~ 407、平均20.8,>10的5例;宫颈癌组,范围1.2 ~5.5×106、中位数346,其中<10的4例;HPV阴性宫颈炎组,范围0~66.6、平均4.19,>10的3例;HPV阴性CIN组,范围0 ~158、平均14.2.统计学分析宫颈癌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CI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在感染HPV并引起宫颈炎、CIN阶段,其宫颈黏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步增高,在宫颈癌阶段增高最为显著,因此对采取宫颈黏膜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可作为对女性宫颈癌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前病变与结直肠腺癌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特征,比较两种结直肠癌前病变癌变机制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诊断的53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包括30例增生性息肉、20例广基锯齿状腺瘤(SSA)及3例混合性息肉;同时选取45例传统腺瘤、50例结直肠腺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性息肉、20例SSA、3例混合性息肉以及45例传统腺瘤DNA错配修复(MMR)蛋白MLH1、MSH2、MSH6及甲基转移酶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10例SSA、10例传统腺瘤、l例混合性息肉及50例结直肠腺癌中KRAS、BRAF及PIK3CA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1)MLH1蛋白在增生性息肉中仅3例阴性(10%),在SSA、传统腺瘤中均呈阳性.MSH2、MSH6及MGMT蛋白在增生性息肉及SSA中的阴性率明显高于传统腺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2)结直肠SSA和传统腺瘤中KRAS基因突变比例为5/10,5/10;1例混合性息肉存在KRAS基因突变.(3)结直肠腺癌中,KRAS、BRAF及PIK3C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8% (24/50)、6% (3/50)及4%(2/50).结论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与传统腺瘤在免疫表型及基因突变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MMR与MGMT在“锯齿状肿瘤”癌变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RAS基因突变是结直肠腺癌癌变过程中发生较早的重要遗传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与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1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在130例宫颈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1的表达。结果(1)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及hTERT、Ki67表达在CINⅡ~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癌也显著高于CIN(P均<0.05),CIN三级之间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2)p21waf1仅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HPV16感染及Ki67表达与hTERT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r=0.339;P<0.05,r=0.398);HPV16感染、hTERT及Ki67表达与p21waf1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r=0.337;P<0.05,r=0.248;P<0.05,r=0.446);HPV16感染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1、Ki67表达的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提高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将254例不孕患者宫颈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分为四组,A组:宫颈细胞学阳性、高危型HPV阳性:B组:宫颈细胞学阳性、高危型HPV阴性;C组:宫颈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阳性;D组:宫颈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阴性,回顾分析此四组检测数据与宫颈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回顾分析宫颈细胞学阳性及高危型HPV阳性与宫颈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组宫颈CINⅡ级及以上的发现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B组和C组的CIN Ⅰ级发现率无差异(P>0.05);单一宫颈细胞学检测CINⅡ级及以上阳性的敏感度100.0%、特异度46.74%,串行高危型HPV检测后其敏感度97.22%、特异度87.16%.结论 不孕症患者乃至日常体检宫颈筛查仍首选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串行高危型HPV检查明显降低了宫颈病变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和宫颈癌中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与HPV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和PCR-RFLP方法,对268例宫颈石蜡包埋组织(29例慢性宫颈炎、68例SIL、171例宫颈癌)进行了p53蛋白水平及多型HPV检测。结果宫颈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率及强阳性过度表达率高于LSIL和HSIL,HPV18阳性的SIL及宫颈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率高于HPV16阳性和HPV阴性者。结论抑癌基因p53蛋白过度表达率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HPV18的内在联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其在CIN及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HPV阳性病理确诊CINⅠ17例、CINⅡ19例、CINⅢ23例、宫颈鳞癌23例,对照组HPV阳性病理确诊柱状上皮异位2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cyclin D1、Ki-67蛋白的表达,杂交捕获二代检测宫颈分泌物中HPV感染的情况。结果: (1)Cyclin D1在5组宫颈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内均有表达,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与CIN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宫颈鳞癌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Ki-67在5组宫颈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对照组与CIN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INⅠ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INⅡ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Cyclin D1、Ki-67在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P<0.05)。结论: Cyclin D1和Ki-67在CIN和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细胞增殖活动中起一定的作用;两者在CIN和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