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的含量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Alzheimer病(AD)实验室诊断指标测定。方法:ELISA测定40例AD患者,26例梗塞性痴呆(MID)患者,58例正常人脑脊液Tau含量。结果AD患者、MID患者脑脊液Tau 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AD组与MID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AD组Tau蛋白含量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P<0.01,r=0.44),MID组未发现此相关关系(P>0.l).三组测定值与年龄均无相关关系。结论:Tau蛋白含量在 AD患者脑脊液中明显升高,在 MID组亦增高,故单纯测定Tau蛋白难以鉴别AD和MID。作者单位:卫生部课题资助基金(批准编号:94-1-246,卫生部九五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D)实验室特异性诊断指标。方法运用灵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例AD患者,14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32例对照组(NC)血清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含量。结果脑脊液中β-AP的含量存在有AD>MID>NC的趋势,而AD和MID比较无明显差异,二者和N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β-AP含量与患者年龄在AD组有相关关系;血清中β-AP含量有AD>NC>MID的趋势,3组测定值间重叠较大,无法明确区分AD组与NC组,且β-AP含量与年龄、病程均无相关关系。结论β-AP含量在AD患者脑脊液中明显增高,但在MID组亦增高,故单纯测定β-AP可为痴呆提供诊断依据,而作为AD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5例无痴呆多发脑梗塞患者(MCI)及30名健康人的血浆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了部分MID和MCI患者脑脊液(CSF)中SS、AVP、β-EP含量。发现MID患者血浆SS、AVP含量比MC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且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其含量有递减趋势。而血浆中β-EP在这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D组CSF中SS、β-EP含量低于MCI组(P<0.05),而CSF中AVP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CSF中AVP含量与痴呆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脑血流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99M、TC-ECD和SPECT对30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30例多发性梗塞(MI)进行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以灌注缺血容积(DV)指数为评价灌注减低范围的指标。结果表明:MID组的DV指数明显大于MI组(P<0.001),MID组的皮层下型与皮层型之间DV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痴呆组血流灌注减低范围较无痴呆组广泛。皮层血流灌注减低为皮层下型MID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ACHT)患者、4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及32名正常人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含量。结果表明:ACHT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OND组与正常人组(均P<0.01),ACHT患者中脑挫裂伤组和脑内血肿组血清MBP含量较脑震荡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OND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ACHT组患者血清Anti-MBP含量与OND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MBP含量对判断颅脑损伤的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ACHT)患者、4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及32名正常人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含量。结果表明:ACHT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OND组与正常人组(均P〈0.01),ACHT患者中脑挫裂伤组和脑内血肿组血清MBP含量较脑震荡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OND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7.
用ELISA方法,检测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和40例其他神经病(ON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及40例健康对照(NC)血清标本的抗P2蛋白IgG和IgM抗体。结果发现:GBS和OND血清抗P2Ig6和IgM抗体与NC血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GBS脑脊液抗P2IgG抗体明显高于OND(P<0.05),而抗P2IgM抗体则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例帕金森病(PD)和13例具帕金森综合征的多系统萎缩(MSD)患者脑脊液(CSF)中β-内啡肽(β-EP)、亮脑啡肽(LEK)、强啡肽A_(1-13)(DynA_(1-13))含量。发现患者组CSF中β-EP和LE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ynA_(1-13)含量变化不显著。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两组间CSF中三种阿片肽含量相差不明显。提示且EP、LEK含量增高可能与PD和MSD患者所共有的肌张力增高和肌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Alzheimer病与老年脑中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β-AP)与Alzheimer病(AD)、脑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经过临床与病理确诊的3例AD与6例非痴呆老年对照(NAD)脑组织广泛部位中β-AP的沉积,并且与淀粉样蛋白组化染色的方法如刚果红、爱先蓝(SAB)染色相对比。结果发现1AD脑组织中β-AP的沉积较NAD不仅部位广泛,而且程度严重。2β-AP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淀粉样蛋白组化染色方法敏感而可靠。结论β-AP在脑中的沉积可能与神经元的变性以致智能衰退、AD的发生有关。β-AP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AD组织学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及强啡肽A1—13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2例脑梗塞患者血浆β-EP、DynA1-1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急性期且梗塞灶体积大者血浆β-EP含量明显升高,DynA1-13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梗塞病情程度越重,β-EP含量升高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r=0.05)。提示内源性阿片肽在缺血性脑梗塞中具有重要作用,β-EP促进了脑损伤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而DynA1-13对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卒中患者脑脊液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36例脑出血、31例SAH患者的脑脊液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脑出血和SAH的脑脊液锌、硒、铬、铁、镁含量,GSH-Px活性和G/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铜、MDA含量及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与出血性卒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P)和多肽生长因子含量变化,探讨其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临床诊断为AD患者8例,VD患者15例及6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β-AP、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水平,同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D与VD患者β-AP、TGF-α和IGF-Ⅱ水平明显高于ICVD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ICVD患者血清β-AP、TGF-α和 IGF-Ⅱ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脑梗塞后遗症(SCI)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增高十分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D与 VD患者 3项测定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①β-AP可能是AD和VD发病的危险因素。②引起AD和VD神经元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痴呆.这可能与TGF-α和IGF-Ⅱ增多有关。③β-AP与TGF-α、IGF-Ⅱ密切相关,在老年斑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42全例VP、35例帕金森病(PD)、30例多发性脑梗死(MCI)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β-EP含量并对照分析。结果①VP与PD组血浆β-EP含量较MCI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VP组血浆β-EP含量降低不如PD组明显,但差别不明显(P〉0.05)。③高龄、病情重  相似文献   

14.
CT对Alzheimer病和多发梗塞性痴呆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50例明确诊断及CT证实的Alzheimer病(AD)和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患者进行分析,发现AD的两脉络球间距离与侧脑室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和头颅内横径与侧脑室体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均值比MID为小(P〈0.001);第三脑室和外侧裂最大宽度比MID为大(P〈0.01~0.001),有无高血压中风史与脑室系统各部位退行性改变无直接关联,作者认为:AD和MID的CT表现主要区别在侧脑室体部晨  相似文献   

15.
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出血性(HCVD,n=10),缺血性(ICVD,n=31)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n=10)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153-185)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HCVD组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ICVD组(分别P<0.05及<0.01),ICVD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在ICVD组中,大灶皮层梗塞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又显著高于皮层下梗塞患者(P<0.01),发病后第3d的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第1d及第2d的患者(分别P<0.05,0.01)。提示ProAdM153-185在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MIX,AD及MID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调查了MIZ、AD及MID三组患者的病程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发现,MIZ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较晚,隐袭起病进行发展的痴呆为多,高血压史不突出,BSSD得分较低,与MID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中风发生率、局限神经体征较AD者多见(P〈0.01)。但三组疾病临床有不少相似之处,诊断较为困难,CT能及时确诊脑损害部位、程度、性质及范围,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10例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水平的变化,对它们的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脑脊液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Alzheimer病(AD)组的Tau蛋白水平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比有明显升高,AD组的Aβ1-42水平有明显下降。结论:Alzheimer病人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及Aβ1-42水平与年龄 匹配的对照组相比有  相似文献   

18.
天然抗氧化剂TA9901抑制β淀粉样肽1—40聚集和纤维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寻找治疗老年性痴呆(AD)的有效药物,动用透射电镜和硫磺素T荧光分析,通过体外孵育方式研究天然抗氧化剂TA9901对β-淀粉样蛋白(Aβ)1 ̄40的聚集及纤维化的影响。电镜观察显示,Aβ1 ̄40在PBS(pH7.4)中室温孵育7d,其纤维呈晶状聚集,直径约8 ̄10nm。TA9901的存在使Aβ聚集减少,无明显Aβ纤维形成,主要表现为无定形结构。Aβ1 ̄40与维生素E(VE)共同孵育,Aβ纤维聚集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对Aβ1-40刺激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外周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淀粉样蛋白肽(Aβ1-40)等刺激AD患者外周淋巴细胞,测定其增殖功能和凋亡细胞比例;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单抗直接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 轻、中~重AD组淋巴细胞对Aβ1-40刺激的增殖能力都显著低于对照;白介素-2(IL-2)分泌、白介素-2受体(IL-2R,CD25)表达和T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在各组间无差异。结论 AD病人淋巴细胞对Aβ1-40刺激增殖反应低下,提示AD患者对Aβ1-40清除能力减弱可能与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追踪调查了26例混合型痴呆(MIX)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及Alzheimer病(AD)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其临床特点倾向于MID,神经体征的出现比AD更能提示有脑损害,近期疗效明显优于AD组。门诊随访8个月,病情波动者明显多于AD组,病程中恶化者明显少于AD组。二次CT对照表明,33.3%的MID和75.0%的AD发展成脑萎缩和梗塞并存的混合性脑损害,提示一部分MIX者由MID发展而来,并非完全是老年性痴呆的一个亚型。其疾病本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