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rrl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病死率较高。目前,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可对该病做出诊断,尤其无创性的MRI及MRA更易被患者接受,对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对该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患者临床资料、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8例被误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结果 18例CVST患者以年轻人为主,发病初期分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炎1例、病毒性脑膜脑炎1例、脑出血2例、偏头痛2例、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梗死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平均误诊时间7 d(1~30 d)。CVST以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最为常见,绝大多数病因不明。结论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极高。针对年轻、产褥期妇女、突发进行性加重或不典型头痛,或既往头痛性质如头痛频率、部位、程度发生变化时都要排查CVST。应重视腰穿和脑脊液测压检查,发现头痛伴颅内压增高时需行头颅MRV或DSA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CVST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2D-TOF法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例CVST患者进行2D-TOP法MRV检查,并与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多发性CVST,最常累及上矢状窦和横窦。在MRV上CVST的直接征像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不显影、狭窄或再通后的模糊影,间接征像为病变以远侧枝血管形成、深部静脉明显扩张或其他引流静脉显现。本组MRV结果与DSA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在血管变异的鉴别及对血栓的动态观察上要优于DSA。结论 MRV可替代DSA作为CVST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和磁共振及血管造影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的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总结22例经MRI、MRA、DS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4~10年,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21例病人经MRI、MRA确诊,未确诊1例经DSA检查确诊.本组11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9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5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机会很大.  相似文献   

5.
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CVT患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血栓部位,及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异常表现。结果 妊娠及产褥期是CVT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病人表现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征,近半数以上病人伴有意识障碍,偏瘫,癫痫发作,颅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等。少数病例CT可呈条索征或空三角征。上矢状窦MRI特征表现为T1,T2加权像窦内高信号,DSA可见受累的一处或多处静脉窦显影不良,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 CVT临床表现多样,颅脑CT无特异性,MRI/MRA,DSA可帮助早期确诊并确定病变部位,多静脉窦或静脉血栓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插管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5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在微导丝导引下行静脉内插管溶栓和机械性碎栓,术后予以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分析疗效,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治疗后静脉窦完全或部分再通,脑循环时间接近正常,颅内压转为正常,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半年、1年,复查MRI、MRV显示静脉窦通畅,通畅率达100%,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介入方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效果显著,与文献报道结论一致,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多为亚急性起病13例(65%);病因以非感染因素13例为主(65%),头痛17例(85%)、视乳头水肿12例(60%)、血浆D-二聚体增高14例(70%),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的19例均阳性(100%);累及最多上矢状窦18/42支(42.8%),累及2支以上12例(60%)。及时抗凝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CVST是神经系统急症,临床表现复杂,医师考虑病人为CVST应及时做MRV多可明确诊断,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5例磁共振检查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22~40岁。病后3~19天行磁共振检查,主要观察水肿、静脉性便死或出血、静脉窦内异常信号,部分病人复查时可见再通。结果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皆有明确原因,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亚急性颅内压增高、抽搐、肢体瘫痪或昏迷。MRI常规SE序列T1、T2加权示窦内高信号,脑实质水肿或合并出血、硬死。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的PC法示静脉窦高血流信号丢失,2例分别于病后24、31天复查MRI,结果示再通。经降颅内压、抗凝、合并感染者予抗生素、激素治疗,5例均治愈。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病,且病情重,MRI/MRA可帮助确诊。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诊断技术以及溶栓技术的发展,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对我院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CVST 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腩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32岁.13例(76.5%)为急性起病,3例(17.6%)亚急性起病,1例(5.9%)慢性起病.起病原因:3例(17.6%)为感染因素,12例(70.6%)为非感染因素,2例(11.8%)不明.首发症状:头痛16例(94.1%),癫癎发作4例(23.5%),意识障碍2例(11.8%),头晕及精神症状各1例(5.9%).神经系统体征:视盘水肿8例(47.1%),偏身感觉障碍3例(17.6%),偏瘫2例(11.8%),面瘫及复视各1例(5.9%).15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的患者中,10例(66.7%)脑脊液压力增高.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均增高.头颅CT示脑梗死或出血4例(23.5%),静脉高密度和条索征3例(17.6%);14例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均显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血流信号缺失;5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显示受累静脉窦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为急性起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少数患者有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但缺乏特异性;MRV及DSA检查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4-02~2009-05在本院收治16例成人CV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 本组CVST好发于青壮年,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大部分可找到相关病因,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8...  相似文献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25例报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特点、特别是影像学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已确诊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2例,女23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头部CT、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异常表现。结果 25例本病患者除2例男性外,余23例均有明确病因,如妊娠期、产褥期、口服避孕药等,临床表现以亚急性颅压高症状为主;部分头部CT可见条索征及空三征,MRI特征性表现为T1、T2加权像窦内异常高信号,MRA示栓塞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多可找到明确病因,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MRI/MRA可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识别及明确诊断,我们对11例CVT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照DSA评估磁共振黑血联合MRV评价人脑静脉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03—2017-02我院诊治脑静脉窦狭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0例,均行脑静脉磁共振及DSA检查,评估黑血联合MRV对静脉窦狭窄程度及窦腔内血栓检出的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磁共振黑血联合MRV成像判断颈动脉狭窄率,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8.4%、特异度为92.3%、准确度为87.8%。黑血技术成像联合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栓情况,较DSA间接显示更清晰,更直观。结论磁共振黑血技术联合MRV成像可较好的显示人脑静脉窦狭窄程度病变情况,对于窦腔内血栓可做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治方法。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12例儿童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儿均表现出颅高压症状。鼻窦炎(7例,58.3%)可能为儿童CVST主要发病病因。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显示最常见的受累静脉窦为乙状窦和横窦(各11例,占97.1%)。经降颅压、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8例痊愈,4例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结论 CVST患儿常以颅高压症状就诊,感染为儿童CVST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神经影像学检查能为确诊提供依据,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病例1男,92岁。以"头痛、左眼失明4d"入院,近半年体质量明显下降,无明确糖尿病史。入院体格检查:左眼眶周围淤青、眼球突出、触痛明显、左眼失明及左眼上、下、内收、外展均受限、左眼球固定,左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应消失,右瞳孔3mm,直接对光反应灵敏,血糖19.2mmol,尿酮体3+,红细胞沉降率26mm/h,纤维蛋白原8.75g/L,INR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识别及明确诊断,我们对11例CVT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我院2003-01~200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二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例1,女,25岁,头痛10d,呕吐、抽搐、意识不清1d,于2002年4月30日入院。半月前妊娠5个月行引产术。查体:内科检查无特殊.患者昏迷,压眶无反应,颈抵抗,双眼底视乳头水肿伴条片状出血,频发四肢抽搐,双侧Babinski征( ).头颅CT平扫示双额顶叶出血性脑梗死伴明显占位效应.并合并一定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经脱水、降颅压、抗凝、抗癫痫等治疗未见好转.行颅骨骨瓣减压术,见脑表浅静脉高度充血、怒张、呈索条状.患者反复抽搐.于5月3日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脑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自2001年8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常规SE序列和2D-TOF静脉成像(MRV),10例患者做DSA,8例患者做3D-TOF动脉成像(MRA).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CVST病变的显示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共显示34个CVST.SE序列显示9例17个,表现为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出现异常信号.MRV显示11例32个,表现为正常静脉窦高信号消失或其内充盈缺损.DSA显示10例30个.MRA显示2例(2/8)脑动脉血管减少.MRV显示的病变静脉窦数日明显高于SE序列,病变检出的阳性率为93.3%(相对DSA).MRV示6例经导管内注药溶柃治疗后随访的患者大部分病变静脉窦恢复正常高信号,溶栓前MRA所示脑动脉血管减少的2例患者则显示动脉血管明显增多. 结论 MR脑血管成像在CVST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脑脊液(CSF)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总结分析4例典型CVST患者的临床,CSF和影偈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早期均以头痛、恶心、视力障碍,眼底水肿,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中后期出现呕吐,颈强,瘫痪,脑疝,癫痫样发作,颅神经麻痹和意识障碍;CSF蛋白轻中度增高,合并皮层静脉血栓者可有红细胞增高和蛋白显著升高,合并脑膜炎症时,可有白细胞增高,脑CT早期正常,中后期可见脑实质内高或低密度灶,局部或全脑性水肿,MRI可见静脉窦增宽强化,T1WI、T2WI均呈高信号,小脑幕增强,血流信号消失等。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易误诊为良性颅高压和脑炎,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