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治性癫痫的MRI改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分析2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1)2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118例MRI有改变,异常发现阳性率为55.7%(118/212),揭示的病因共7种,其中以脑软化、脑发育异常多见;(2)不同发作类型的MRI改变阳性率不同;(3)不同发作类型的MRI改变所揭示的病因不同;(4)不同年龄组难治性癫痫患者MRI改变所揭示的病因不同。结论 头颅MRI扫描对难治性癫痫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难治性癫痫确定治疗方向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对判断难治性癫痫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448例症状性癫痫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目的探讨症状性癫痫的病因及不同年龄段病因构成特点。方法对448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因特点进行分析。癫痫的诊断以ILAE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20岁以下起病者58.2%。病因分析显示脑外伤16.3%、脑血管病15.2%、颅内感染14.1%、脑内软化灶10.7%、脑发育不良10.5%、围产期损伤8.1%、海马硬化5.4%、脑肿瘤4.9%、其他为15.0%。进一步研究表明20岁以下的患者以脑发良不良、围产期损伤、颅内感染、海马硬化多见,而20岁以上患者以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血管病多见。结论症状性癫痫常见的病因依次是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内软化灶、脑发育不良、围产期损伤、海马硬化和脑肿瘤等,且不同年龄段病因的构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儿童期症状性癫痫的低场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期起病的48例症状性癫痫(EP)患者的MRI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儿童期EP病因以先天发育异常(囊肿、发育障碍、AVM)最多,19例;脑软化和脑萎缩次之,分别为12例和11例。而感染和肿瘤较少,仅4例和2例。讨论了MRI在儿童期EP中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迟发性癫痫中首发症状为痴呆样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观察。23例患者病因不同,脑电检查均有癫痫波形,通过CT、MRI、DSA影像学检查见到病灶位于额叶9例、颞叶8例、间脑2例、胼胝体1例、颅底1例、边缘叶1例,提示本组病例所具有的临床征象与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脑梗塞的临床、CT与MR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告35例小脑梗塞的MRI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和CT进行分析对照。发现平均发病年龄较大,多数有高血压及合并双侧底节区和/或半卵圆中心的多发性腔隙性梗塞。认为本组患者的病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与文献报告以心源性栓塞多见不同。本组亦以PICA区梗塞居多,但小梗塞(<2.0cm)远较大面积梗塞多见,且预后良好,死亡率明显低于其它报道,可能与病因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血液流变学与MRI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临床特点及血液流变学与MRI改变。方法对76例住院确诊为VP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流变学与头颅MRI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PS发病年龄平均为66.12岁,比帕金森病(PD)大;多以少动-强直为主,特别是双下肢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除有锥体外系症状与体征外,可伴有假性延髓麻痹及智能障碍;应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效果多不明显。血液流变学检查均为高凝状态。头颅MRI主要表现基底节区附近腔隙性脑梗塞,其累及频率顺序为:壳核、半卵圆中心、丘脑、尾状核、侧脑室旁、中脑、苍白球、内囊、桥脑、脑叶。结论VPS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及MRI改变不同于PD。  相似文献   

7.
Kojewnikow综合征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Kojenikow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脑电图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12例Kojenikow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观察。结果 Kojenikow综合征有局限性持续性肌肉抽搐和单纯部分运动性癫痫持续发作2个基本特征,病因以病毒性脑炎最多见,其他为脑膜脑炎、脑质瘤、脑囊虫病、脑梗死、糖尿病及隐源性癫痫。并发现其病灶分布以分水岭区为多见。结论 Kojenikow综合征分2型,综合分析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并发现病因。大部分患者抗癫痫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MRI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1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MRI检查,与同时做31例头颅CT检查结果及病因对比分析。结果:宫内或产时窒息、未成熟儿和核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病因。110例MRI异常90例,异常率81,8%,其中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占首位49例(44.5%)。 CT与 MRI均异常者 16例,CT正常而 MRI异常者 5例,CT异常率 51.6%。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MRI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1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MRI检查,与同时做31例头颅CT检查结果及病因对比分析。结果:宫内或产时窒息、未成熟儿和核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病因。110例MRI异常90例,异常率81.8%,其中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占首位49例(44.5%)。CT与MRI均异常者16例,CT正常而MRI异常者5例,CT异常率51.6%。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病  相似文献   

10.
脑裂与癫痫     
脑发育异常可导致癫痫的事实是尽人皆知的,但脑裂畸形(schizencephaly)作为癫痫的病因并成为外科手术的对象的论述甚少,作者将近年所经治的3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经CT或MRI确定的脑裂畸形伴有难治性癫痫患者3例,年龄19~21岁,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畸形致癫痫患者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血管畸形致癫痫患者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 对19例脑血管畸形致癫痫患者的头颅MRI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例可见明确的脑血管畸形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及流空现象。11例均见血管瘤周围的胶质增生一不典型的铁环征等间接征象。病变主要累及皮质(14例)、颞叶、海马(9例)。供应动脉主要为大脑中动脉(10例),大脑前、后动脉(7例)。结论 脑血管畸形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与癫痫的病因有关;血管畸形所在部位及供养动脉与癫痫的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的CT和MRI表现吴建伟,宋兆祺,谭启富41例脑囊虫病病人。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岁以下的20例(49%),28例(68%)以癫痫发作就诊或有癫痫发作病史,主要发生在胶体囊状期及肉芽结节期。25例血清或脑脊液免疫学检查阳性,4例(4...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发病年龄的多发性硬化临床与实验室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多发性硬化(MS)的特点。方法对185例多发性硬化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20例)、成年型(133例)、晚发型(32例)。对三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诱发电位、影像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早发型感染诱因较成年型多见,且多以急性、亚急性发病,多以智能障碍、癫痫为首发症状,主要侵及视神经及大脑,CSF蛋白增高较成年型为多;晚发型多以慢性起病,运动障碍较多见,脊髓受累较多,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较高。结论MS发病年龄不同,其临床症状、病变部位、CSF改变及SEP异常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脑膜病变致脑膜强化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脑膜病变致脑膜强化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43 例MRI增强扫描表现为脑膜强化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MRI脑膜强化见硬膜型强化31例,软膜型强化12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4 例,结核性脑膜炎、脑梗死各7 例,病毒性脑膜炎、脑膜癌病、血管畸形各5 例,与临床诊断一致;MRI平扫所见正常12 例,局部脑膜增厚11 例,脑内病灶20 例。结论 脑膜强化的类型与病因有一定关系,MRI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5.
MRA和MRI诊断椎动脉狭窄200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MRA和MRI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200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0例行颈部MRA,70例行头部MRI,80例同时做了头部MRI和颈部MRA检查。结果椎动脉狭窄98例,阳性率49%;以右侧多见,共63例(64.3%)。结论MRA可直接显示椎动脉形态及狭窄部位;头部MRI同样可诊断椎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MRI与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的脑MRI表现特点与HLD病程及神经体征间有无相关性,以及MRI是否有助于HLD的诊断。方法对16例具有角膜K-F环阳性、锥体外系体征以及生化检验异常的HLD患者进行了头部MRISE序列横轴面和矢状面扫描。结果异常信号多呈长T1长T2且分布广泛,对称出现,T2加权像低信号为本病较具特征性的改变,病变分布以豆状核、丘脑及脑干为显著,其分布与某些神经体征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与病程间无相关性。结论MRI有助于HL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加强脑包虫病X线片、CT、MRI影像中生物学特性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对11例脑包虫病囊肿X线、CT、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以“壳状钙化影”及骨局灶改变占54.5%,颈动脉造影显示“握球状”占位病变。CT为巨形多囊、单囊,密度稍高于CSF,子囊密度总低于母囊,无增强多无水肿为特征。MRI、T1WI母囊呈长T1低信号,子囊信号更低,不见囊壁影,T2WI母囊呈高信号,子囊与母囊信号不同,故显界线,囊壁为环线状黑影。生长不同阶段或感染、破裂,母囊及子囊信号均可增高,囊壁可显示不清,易误诊,值得注意。结论:MRI可突出表现脑包虫病的生物学特征,在诊断中较CT更为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2例中男 2 0例 ,女 5 2例 ,最小 8岁 ,最大 78岁 ,平均 45 5岁 ,原发性 6 5例 ,继发性 7例。1 2 临床表现  72例病人因不同的病因进行头MRI检查 :头痛、头昏者 35例 ,视力下降者 18例 ,癫痫 10例 ,精神、智力发育不全 2例 ,肥胖、闭经 4例 ,共济失调 3例 ,对上述有临床表现的住院病人均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及检查。对伴有脑内其它改变 :如脑梗死、脑萎等是否影响本病 ,有待进一步证实。所有病人经适当脱水剂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1 3 辅助检查及治疗1 3 1 头MRI主要表现 :(1)蝶鞍扩大或正常 ,…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26例临床上符合OPCA诊断并经MRI证实的患者,其中属Menzel型6例,Dejerine-Thomas型20例。26例均具典型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全组均见黑质信号不同程度减低,而壳核无异常信号改变。认为MRI对OPCA的诊断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附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发生的免疫病理机制及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分析21例NSLE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电生理及影象学表现。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最多见,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及性质相符合;SLE性脑病、脑膜脑炎、颅内高压、横贯性脊髓炎及毛霉脑型的脑/脊髓的CT/MRI基因正常,多发性脑梗死及脑脓肿的CT/MRI示多病灶,其中1例发性脑梗死的DSA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仅2例检查了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