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巴戟天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从巴戟天属植物中分离出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主要有葸醌类、环烯醚萜类、糖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巴戟天属植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抑郁、抗氧化、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作用。本文综述了巴戟天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巴戟天属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黄是著名的世界性传统药和天然药,被多个国家的药典所收载。各国所用大黄品种不尽相同。中药大黄是中国特产药材之一,入药历史悠久,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其正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是结合型蒽醌甙和二蒽酮  相似文献   

3.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大黄酸提取率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茵陈蒿汤合煎液、大黄水煎液、大黄与栀子水煎液、大黄与茵陈水煎液等不同药物配伍情况下大黄酸溶出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合煎栀子后,结合型大黄酸溶出率略有提高,但统计学上无显性差异(P>0.05);合煎茵陈后,结合型大黄酸含量有较大提高(P<0.01),全方水煎后,结合型大黄酸含量显提高(P<0.001),说明全方水煎更有利于结合型大黄酸溶出。结果: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大黄酸溶出率变化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黄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宗明  孙文军  陈虹 《武警医学》2006,17(8):611-612
大黄酸(Rhein,4,5-Dihydroxyanthraquinone-2-carboxylic acid,RH)在中草药大黄的根茎中含量丰富,属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泻下和健胃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灵片中大黄总蒽醌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胃灵片中大黄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大黄总蒽醌采用醋酸镁比色法测定 ,以大黄酸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平均回收率为 10 1 6 % ,RSD =1 0 8%。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黄水提液不同条件下干燥产品的理化差异性。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样品进行分析;并在红外分析结果基础上,利用HPLC法对样品中的5种蒽醌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分析FTIR结果与样品化学成分差异的相关性。结果冷冻干燥样品与其他两种干燥工艺样品红外图谱和蒽醌含量差别明显。而喷雾干燥和微波干燥不同条件干燥样品FTIR图谱总体差异不明显,但通过聚类分析将其样品分为3大类。含测结果亦表明第3类中6号(喷雾干燥:进/出风温205~215℃/105~110℃)和10号(微波干燥:10Kw)样品5种蒽醌类成分含量较其他样品差异较大。结论大黄水提液的喷雾和微波干燥工艺样品同冷冻干燥样品有显著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工艺稳定,适合制剂工业生产。但喷雾干燥工艺进/出风温不宜超过205~215℃/105~110℃,而微波干燥功率应低于10Kw。  相似文献   

7.
钱方庆  潘彦清 《武警医学》1994,5(3):166-168
单味大黄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公司医院钱方庆,潘彦清(柳州545007)大黄为我国常用的中药之一,主要化学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具有抗菌、疑血,解热、利胆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该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现将单味大黄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8.
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结构和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脉冲Nd:YAG激光0.75W/15pps,2.0min;562.5J/cm2)照射,对牙本质结构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可造成牙本质表面的熔融和再结晶,牙本质熔融深度约15μm;但牙本质的钙磷含量水平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决明子中12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1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结果决明子苷、2-葡萄糖基橙黄决明素、2-葡萄糖基决明素、2-葡萄糖黄决明素、橙黄决明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芦荟大黄素、1-去甲基决明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完全分离;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RSD1.2%)、98.9%(RSD2.1%)、96.9%(RSD2.9%)、97.1%(RSD2.1%)、102.8%(RSD1.3%)、98.9%(RSD2.0%)、96.2%(RSD1.7%)、98.5%(RSD1.9%)、103.2%(RSD1.9%)、102.3%(RSD2.6%)、98.9%(RSD1.6%)、97.67%(RSD1.4%)(n=6)。结论该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强,可用于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排毒清脂片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Phenomenex C18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5040~50.40μg·ml-1,r=1.000;0.5090~50.90μg·ml-1,r=0.9998;0.5290~52.90μg·ml-1,r=1.000;0.8320~83.20μg·ml-1,r=1.000;0.4590~45.90μg·ml-1,r=0.9997;回收率分别为100.9%、100.3%、98.74%、100.1%和101.5%,RSD分别为1.68%、1.62%、0.72%、0.88%和1.2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排毒清脂片中大黄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制剂前列栓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法(TLC)对制剂中的黄芩,黄柏,血蝎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的黄芩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TLC色谱中能检出黄芩,黄柏,血蝎;含量限度含黄芩苷不少于18mg/粒。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对本制剂进行准确、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丹参生药颗粒饮片及饮片提取颗粒中原儿茶醛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丹参生药颗粒代替饮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凡参生药颗粒制备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经颗粒、饮片汤剂及免煎饮片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含量,对浸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丹参生药照颗粒的优选工艺条件是:药材粒度为5目,加水量是药材的20倍,煎煮3次,每次15min。3种人煎汤剂中,生药颗粒的煎出率最高,是饮片的1.15倍,免煎剂的3.1倍。原儿茶醛含量也以袋包颗粒是最高,是饮片的1.2  相似文献   

13.
小败毒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败毒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小败毒膏中的大黄、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赤芍和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250mm×4.6mm,5μm)分析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该制剂中的大黄、黄柏、金银花、蒲公英、陈皮和赤芍。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764~0.7640、0.0708~0.7080、0.0738—0.7380、0.0414~0.414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8、1.0000、0.9997、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7%(RSD为1.61%),100.70%(RSD为0.93%),99.82%(RSD为1.62%),99.91%(RSD为1.60%),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小败毒膏的质量。关键词:小败毒膏;TLC;HPLC;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相似文献   

14.
润肠通便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润肠通便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方中决明子、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4∶16);流速:1 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薄层定性鉴别的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大黄素含量在1.1~44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5%,RSD为1.2%(n=6);大黄酚含量在1.6~6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7%,RSD为1.1%(n=6)。结论本实验简单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小鼠经6Gy、15Gy和100Gy全身一次γ线照射后用荧光法测定小肠组织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小肠组织胺含量因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不同而变化:6Gy照后每克小肠组织胺含量轻度下降;15Gy和100Gy照后小肠组织胺含量逐渐增加;在照后第三天各组小肠组织胺含量分别为正常的84.0%、149.7%和151.9%.实验同时观察到15Gy照前用WR-2721预防与单纯同剂量照射组相比小肠组织胺增加程度明显缓和.文章中对上述小肠组织胺含量改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大黄、赤芍进行了定性鉴别 ;用消化—配位滴定法对硫酸锌进行了含量测定 ,方法简便 ,专属性及重现性好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骆驼蓬总碱颗粒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利平  罗兰  陈会海 《武警医学》2003,14(8):474-475
 目的制备骆驼蓬总碱颗粒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乙醇提取法分离提取骆驼蓬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并以去氢骆驼蓬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了煎煮时间、含醇量及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有效成分提取量的影响.结果筛选出骆驼蓬总碱颗粒剂的最佳生产工艺.结论该制剂制法简便,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甘草等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BALB/c小鼠光老化皮肤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将5%甘草、红景天、党参及黄芪提取物溶液涂于小鼠背部皮肤,20rain后给予500mJ/cm^2。UVB辐射,1次/d×1月。取照射部位皮肤,测定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组中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均P〈0.01);与紫外线照射组相比,5%甘草、红景天、党参、黄芪提取物溶液组均可使SOD显著增高,MDA显著降低(均P〈0.01);其中以甘草组最为明显,各药物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UVB慢性辐射可导致皮肤光老化,而甘草等提取物局部外用可能通过提高皮肤组织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而较好的预防光老化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的含量,考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常用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含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根据临床应用,按比例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常用溶媒混合,观察配伍后的外观变化、pH值及含量变化。结果该方法能准确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含量,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常用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受储藏时间、温度的影响。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宜在高温、长时间光照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