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4,23(1):38-42
起搏心电图自动分析、诊断的方法:(1)对起搏夺获的判定。无论何种起搏模式均根据起搏脉冲信号后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有QRS波群来判断,动态心电图对起搏成功与否用夺获成功或失败表示。  相似文献   

2.
本例12导联心电图部分QRS波群前可见P’波,P’-R间期不规则,尤以向下箭头处明显,且在向上箭头所指处QRS波群后同样可见P’波,以此两次P’P’间期测量可以发现前序P’P’间期规则,频率150次/min,呈现文氏及2∶1房室传导,明确为房性心动过速,食管EB导联同样可以证实。3次宽大畸形QRS波群前均存在钉样起搏脉冲,结合病史可以明确为心室起搏。此外,V3、V4可以发现较小的钉样脉冲规则发放,频率60次/min,除第2次宽大畸形QRS波群的脉冲感知到前-前一次自身QRS波群外,其余脉冲均与自身无关,类似“VOO”方式发放心室脉冲,说明存在心室感知不足。心室脉冲多数落在QRS波群终末或ST段上,使得心室脉冲无法有效起搏心室,但凡远离自身QRS波群的脉冲均能起搏心室形成宽大畸形的3次QRS波群,说明不存在心室起搏不良。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8岁。7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西诺36型VVI起搏器(工作参数:频率68次/min,起搏电压5.0V,感知灵敏度2.4mV,不应期320ms)。近日来我院门诊复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52~57次/min,部分起搏信号未夺获心室,显示病人自身心律呈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值得注意是自身QRS波群距离前面起搏信号(指起搏功能障碍的信号)280、210、220、240、160、130、280ms,小于不应期,均未被起搏器感知,下一个起搏信号仍然如期发放,节律并未重整。自身QRS波群距离前面起搏信号560、560、500、460、400、420、680、640…  相似文献   

4.
起搏源性室房文氏传导伴心室回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7岁,临床诊断为病态窭房结综合征。6年前植入VVI起搏器.近日自觉心慌来院就诊。心电图(图1)未见明显窦性P波,基本心律为起搏心律,频率75次/min.在起搏脉冲信号后继以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后有一相关的逆行P′波,R—P′呈进行性延长,当连续2~3次起搏后,R-P′达0.43s时,可见P′下传夺获一个QRS波,形成心室回  相似文献   

5.
窦性P-P间期0.80~0.84s,频率71~75次/min, QRS波群呈典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时间0.13s),其前均有低小心室起搏脉冲出现,P-R(V)间期固定为0.16s,且不以P-P间期的长短而改变,呈现“窦性P波-心室起搏脉冲-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波群”,强烈提示该起搏器为双腔起搏器(心室为双极起搏),心房电极感知窦性P波后通过设置的P(A)-V间期触发心室发放脉冲,呈现VAT起搏模式。形成这种QRS波群有以下3种可能:(1)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伪室性融合波群:即该QRS波群由窦性P波顺传,存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起搏脉冲与QRS波群无关,仅重叠在QRS波群起始部形成伪室性融合波群,此种可能性最大。(2)心室起搏脉冲引发心室起搏形成该QRS波群:一般情况下,双腔起搏器的心室电极大多植入在右心室的心尖部,引发心室除极所形成的起搏QRS忆波群呈类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当其起搏电极穿过室间隔植入左心室心内膜或误入冠状静脉的侧静脉所引发心室除极时,可形成类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波群,但V1绝不会出现典型的三相波(rsR忆型),此种可能性极小。(3)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融合波群:即窦性激动与心室起搏激动共同除极心室形成真性室性融合波群,但以窦性激动控制心室为主;从P-R(V)间期固定,且不以P-P间期的长短而改变及QRS波群呈典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看,此种可能性较小。〈br〉 综上所述,本例心电图诊断为:(1)窦性心律;(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双腔起搏器,以VAT模式工作,其心房感知功能正常,而心房和起搏功能及心室感知功能未能评价;(4)伪室性融合波群。  相似文献   

6.
1概念 人工心室起搏时(例如VVI起搏模式),起搏激动沿室房传导途径逆传并夺获心房,形成逆行P波(P^-波)。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第4天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心房感知不良,反复出现心房起搏脉冲后宽大QRS波及相隔110ms起搏脉冲,胸片检查提示心房电极导线脱落至心室内,心房起搏脉冲起搏心室,宽大QRS波落在交叉感知窗内触发反复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8.
<正>1单腔起搏器的基本功能1.1起搏功能起搏功能是起搏器按一定的周期、电压、脉宽发放起搏脉冲并引起心房或心室除极。起搏功能正常时,起搏脉冲的钉样信号后有相应的心房除极的P波或心室除极的QRS波群。起搏功能障碍时起搏脉冲后无相应的心房或心室除极波跟随。1.2感知功能感知功能是起搏器内设的感知器能随时检测到患者一定幅度的自主心电活动,感知到电信号后抑制起搏器发放1次起搏脉冲。有感知功能的起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3岁。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伴黑噱1次入院。体检:BP120/60mmHg,神志清。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QRS波群形态正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后数天植入双腔起搏器(Briotm D-220,心房双极,心室单极)。术中测试起搏参数为心房、心室起搏电压分别为0.5、0.5V,心房、心室阻抗分别为650、500Ω;腔内P波电压3.9mV,R波电压6.0mV,低限频率60次/min,高限频率120次/min。植入3天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A中的前半部分为窦性心律,频率83次/min,窦性P波后紧跟心室起搏,QRS波群增宽,主波向下,T波与心室除极波相反,心室起搏率与心房率相同。中间箭头所示起搏器出现心房感知不良,连续出现3次与前部分不同的“起搏”图形伴“钉样”信号,心室起搏QRS波群主波向上,与前部分不同;B中前半部分和最后两个心搏出现类似A中的起搏心电图,QRS波群主波朝上,中间出现P—R间期0.28s的正常QRS波群。X线胸片显示电极未脱位。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起搏器间歇性心房感知不良,安全起搏和干扰抑制,室性逸搏节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设置的起搏基本周期923ms,频率65~100次/min,A—V问期180ms,心室后心房不应期300ms,心室不应期300ms。心电图(图1)不同时间记录,上行显示窦性P波重叠在T波前肢上,其P—P间期0.98~1.02s,频率59~61次/min,QRS波群均南起搏脉冲所引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设置起搏的房室间期(PAV)的方法及远期心房起搏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lOOms的患者10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的房室间期设置为最大值,并最大限度开启房室问期滞后功能;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设置PAV的值为:140~180ms+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不开启AV滞后。结果经1个月至7年随访,5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10%,3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30%。50%,Holter显示心室起搏时为假性融合波,l例SSS患者及1例AVB患者为心室起搏心律,起搏比例〉99%,保证了房室问期的生理性。10例患者心房起搏阈值均〈1.5/0.4ms,未发生心房起搏阈值增高及失夺获。结论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远期的心房起搏夺获是安全的;设置起搏器PAV间期要将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计算其中,程控随访中应注意观察程控仪中监护图的心房波,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延长房室间期后观察心房波,部分患者因监护导联显示不清,需要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进行观察,避免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病例被遗漏.导致增加心室起搏及非生理性的房室间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简单、易认的心室起搏心电图的变化来明确心房起搏阈值。方法和结果通过一例测试心房起搏阈值的打印报告单说明测试的过程将起搏模式程控成DDD模式,增加起搏频率,延长A-V间期。通过心室心内心电图或直接连接体表心电图,观察QRS波,直至窄QRS波演变成心室起搏的宽QRS波,未引起波变化的最小电压就是心房起搏阈值。结论通过心室起搏心电图的变化来明确心房起搏阈值是传统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5岁,胸痛3天加重半天入院。患者因病窦综合征安装了DDD起搏器4年,起搏器感知与起搏功能正常。入院后即刻查心电图如图1所示:QRS波可分3种形态:第1种QRS波时限<0.12s,其前0.16s处可见P波或心房起搏脉冲;其中部分QRS波前或中可见心室起搏脉冲,考虑为假性融合  相似文献   

14.
贾邢倩  王凤秀  龚仁泰 《心电学杂志》2004,23(2):109-109,124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于1995年植入VVI起搏器。近期门诊随访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3次/min,起搏频率75次/min,除P波落在QRS渡群后的绝对不应期内肯定不可下传外,其余的R—P间期分为3类:①全图共7个心室夺获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70岁 ,因冠心病 ,SSS于 1992 .9安装 CPI937型DDD起搏器 ,阈值测试 :A:1.5 V,1.7m A,P波振幅 2 .7m V,图 1 说明见文内图 2 说明见文内V:0 .7V,0 .9m A,R波振幅 7.4m V。 98年 9月随访时 DCG发现 AP′ VR四联波 ,文献未见报道。心电图 :(见图 )分析与讨论 :患者无不适主诉 ,DCG发现夜间出现部分心室脉冲不能夺获并表现为 AP′ VR四联波 ,心室脉冲不能夺获 ,由 P′波下传激动心室 ,因此在心室脉冲 (V)后又出现一个下传的正常 R波 ,呈心房起搏方式。考虑为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致使心室起搏阈值不稳定所致。将心室脉…  相似文献   

16.
<正> 本例是由于心室电极脱位导致起搏器功能障碍。心房和心室电极脱位的迹象是起搏器诱发的室性早搏、导管诱发的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电极夺获心室失灵。当心房活动被充分感知的同时,心室夺获突然丧失而发生晕厥。附图A系心脏骤停前大约6.5小时所描记,心房活动60~75次/分。↑所示三次搏动的正常房室顺序起搏,心室起搏紧随患者自身窦性P波之后,系正常的VDI型(心室起搏和房室双腔感知)。起搏器功能障碍表现为:(1)紧随起搏P波之后的起搏脉冲没有夺获心室,见所示;(2)不伴起搏脉冲信号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程控起搏器左心室电极的配置方式和刺激强度,观察双心室起搏过程中阳极夺获发生后心室三点起搏心电图的特点。方法Medtronic公司InSync Ⅲ 8042起搏器植入者1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63±8)岁,扩张性心肌病1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1例。测试时,程控为LV tip+R Vproximal ring模式,启动自动阈值测定程序,分别在1、0.4、0.2ms下从7.5V逐降左心室起搏电压观察有无RV proximal ring阳极夺获现象,在有阳极夺获发生的患者短暂程控为阳极夺获发生时的左心室起搏脉宽和起搏电压,观察阳极夺获时心室三点起搏心电图的特点。结果在1ms、7.5V强度下左心室起搏时,有10例均可观察到RV proximal ring阳极夺获现象,阳极夺获发生后,心室三点起搏体表心电图类似于左、右心室两点起搏心电图,但较之QRS间期更短,I、aVL导联QRS波有正向激动成分增加的趋势,提示从右向左方向激动向量的增加。结论在InSync Ⅲ 8042系统中,宽脉冲高电压起搏下容易发生阳极夺获,阳极夺获发生后导致心室内三点起搏,在QRS向量中增加了从右向左的激动成分,由此可导致体表心电图较原来两点起搏心电图的一些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VVI起搏器。本文附图是V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频率88次/min,心室起搏频率60次/min。P12-R、P15—R间期0.24s下传夺获心室,QR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P2和P15下传的QRS波中可见小的钉样起搏信号。  相似文献   

19.
食管心房调搏在连续起搏刺激完全夺获心室后,S-R间期即刺激脉冲到由其下传的心室QRS波群的时间,随刺激频率的加快有一系列的变化。本文报告一组测定结果,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潜伏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与正常人间产生各种S-R间期变化的刺激频率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为常规心电图表现正常的潜伏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和房室交界不应期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性,76岁,因“腰痛1周入院”。患者有雅培-圣犹达双腔起搏器(具体不详)植入史。患者入院行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见单脉冲信号及双脉冲信号不规则出现,且第1个信号后均可见到形态一致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又已知患者安装的为双腔起搏器,同时没有见到明确的心房波,所以最初认为第1个信号为心房脉冲信号,其后出现了宽大畸形的QRS波,考虑为心房电极脱落至心室继而起搏心室所致,间歇性出现的双脉冲时限约110ms,考虑为“心室安全备用”功能运作,有时QRS波正好在交叉感知窗外被感知,所以没有触发,初步诊断为“人工起搏器心律(DDDR),考虑可能为心房电极移位起搏心室,触发VSS所致(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