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HA)临床表现常见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少数病例可以表现局灶神经损害体征如偏瘫等,但表现双下肢进行性截瘫者更为罕见。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突发昏迷伴频繁呕吐2h于2010年7月2日入院。患者发病当晚与朋友一起少量饮酒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呕吐数次胃内容物,无抽搐,遂入急诊科。查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自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5月间 ,对神经外科住院的2 2例急性重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发病后 72h内入院的急性昏迷患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comascale,GCS) <8分 ,收缩压≥ 12kPa者。本组共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2 5~76岁。入院后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11例 )和对照组 (11例 )。主要疾病为 :高血压脑出血 8例 ,自发性颅内血肿 3例 ,外伤性颅内血肿 5例 ,广泛脑挫裂伤 3例 ,自发性蛛网…  相似文献   

3.
轻微颅脑损伤一般无明显的意识障碍,但部分病人可出现癔症[1]发作样精神症状或意识障碍[2]。我科于2000.10~2006.5共收治此类病人6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8例,女34例。年龄18~58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伤45例,打架致伤17例,入院时"昏迷"均大于半小时。随机选择同期急诊及住院的脑震荡患者62例为对照一组,颅内血肿/颅骨骨折住院患者62例为对照二组。两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致病原因与本组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本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血肿,头皮裂伤或头皮擦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组合并不同程度胸腹外伤及四肢骨折25例;脑震荡组10例合并胸腹外伤。本组15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躯体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受伤轻微,伤后立即"昏迷"或伤后数分钟至十数分钟"昏迷",躯体疼痛刺激反应明显减弱,呼吸平稳,睫毛反射及角膜反射高度敏感,双瞳孔大小正常,光反射敏感,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见表)。表三组患者临床特征组别病例数睫毛及角膜反射高度敏感正常或减弱昏迷方式立即延迟昏迷时间<30min30min~10h>10h疼痛刺激反应正常减弱肌张力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1—2014年在豫北地区10家医院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75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90d以上,根据以后是否发生DEACMP分为ACMP组和DEACMP组,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昏迷时间、昏迷程度、吸烟饮酒史等26个指标进行统计归纳,分析ACMP后患者发生DEACMP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752例ACMP患者中127例发生DEACMP,发生率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MP患者男性较女性更易患DEAC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时间12h者DEACMP发生率明显升高,48h者58.3%发生DEACMP;中度以上昏迷、病理征阳性、丧偶、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刺激等患者发生DEACMP风险大于无此类病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MP急性期颅脑CT异常、并存其他疾病其DEACMP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丧偶、头颅CT异常、昏迷程度、昏迷时间是发生DEACM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DEACMP的危险因素较多,尤其对40岁以上、男性、有丧偶史、头颅CT异常、中度昏迷以上、昏迷时间12h的ACMP患者应特别注意加强临床监测,提前采取干预措施给予病前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依据入院24 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高水平组(4 g/L)和正常水平组(≤4 g/L)。2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以及治疗脑水肿等措施。入院72 h后以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患者意识水平,以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发病3个月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判定治疗效果,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结果高水平组患者入院72 h后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而NIHSS评分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高水平组临床治疗效果及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一、临床资料1996年 3月至 1999年 8月对住院治疗脑损害昏迷患者 ,每日或隔日晨取静脉血 ,检测电解质、肾功能、血糖和血浆渗透压 (使用美国Beck mancx 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选择其中血清钠超出 145mmol/L者为观察对象。共 42例 ,男 33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46 2岁。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 3~ 8分 ,平均 5 86分。 42例高钠血症诊断在入院或术后 3~ 7天(平均 5 38± 1 19) ,其中可诊断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HDC)者 11例 ,时间为入院或术后的 3~ 7天 (平均 4 82± 1 5 4)。二、治疗方法和结果在有效的抗菌防止消化道…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好发于年轻人 ,发病原因多见于脑血管畸形和脑血管瘤 ,少数为外伤。SAH病人大多数伴有剧烈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 ,少数人会出现昏迷 ,甚至危及生命。甘露醇是常用药物之一 ,但因甘露醇的反跳作用及肾功能损伤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科自 2 0 0 1 0 1~ 2 0 0 3 12使用 β 七叶皂甙钠治疗SAH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60例病人均系我院 2 0 0 1 0 1~ 2 0 0 3 12住院患者 ,入院时间 2~ 48h ,均经头颅CT证实为SAH ,均要求病人神志清楚或嗜睡 ,排除昏睡、昏迷病人。入院时要求肾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平阳县人民医院NICU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0例不同原因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和残疾评定量表(disability rating soale,DR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明显好转(P 0. 05),植物生存比例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NICU昏迷患者,能显著改善其预后,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3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 ,ADBS)指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充血、肿胀造成脑移位和颅内压增高 ,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ADBS患者 35例 ,占同期收治颅脑损伤患者总数的 4 .5 %。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 35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10例。年龄 2~ 74岁 ,平均 36岁。车祸伤 2 0例 ,坠落伤 8例 ,跌伤 7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comascale,GCS)最低 3分 ,最高 14分 ,平均 6分。 8分以下 30例 ,8分以上 5例。伤后持续昏迷者 32例 ,短暂昏迷者 1例 ,无昏迷史者 2例。入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但可逆性非外伤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7月~2008年9月期间入院的745例患者中满足下列条件者入组:(1)入院时昏迷,GCS评分小于或等于8分;(2)非脑外伤、非脑血管病;(3)昏迷,GCS评分小于或等于8分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4)治疗后意识清醒GCS评分15分,GOS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年龄、性别、昏迷持续时间、诊断、高峰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脑电图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入组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中位值24.5±10.5岁。3例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巨细胞病毒性脑炎、1例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和1例甲状腺危象性脑病。结论长期可逆性昏迷可能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有四:首先是病因及对病因的积极治疗。其次是对非抽搐性惊厥持续状态的及时处理,最好立即脑电图监测,证实后即刻开始抗癫持续状态治疗。三是患者本身对损害因素的易感性,反映出不同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最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监测和护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医生应对其作出诊断检查范围、治疗方案、护理强度等方面的决定,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初诊为中度脑外伤患者的早期治疗方案。研究对象选于1986年至1991年间收治的4000余名脑外伤病人,其中341例患者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为9~12分,定为中度脑外伤;另选106例GCS 为13分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头部CT 扫描;并复习了入选的447例病人的CT 扫描结果、临床恶化依据、开颅手术指征及术后存活情况的记录。结果:447例患者中180例(40.3%)经CT 扫描证实有220处颅脑损伤,其中137例(30.6%)为颅内异常;值得注意的是6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颅脑创伤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0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诊断脑梗死。出院和门诊随访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0S)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其中Ⅳ~Ⅴ级为预后良好,Ⅰ~Ⅲ级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颅脑创伤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260例患者中,继发性脑梗死13例(5.0%),包括大面积脑梗死7例(2.7%)。13例继发性脑梗死的患者中,出院时G0S评级Ⅴ级3例,Ⅳ级1例,Ⅲ级5例,Ⅰ级(死亡)4例。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至末次随访,6例为预后良好,3例为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合并脑疝、昏迷及手术治疗是亚高原地区颅脑创伤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颅脑损伤情况、入院合并基础疾病、颅内感染、血红蛋白(Hb)≥160 g/L,以及Hb<110 g/L等因素均非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昏迷是继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4.818,95%CI:1.225~18.954,P=0.024)。结论入院时昏迷的亚高原地区颅脑创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后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索。 方法对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自2001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以昏迷就诊或在入院6h内出现不同程度昏迷的3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随访0.5~10年,本组患者中12例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脑深静脉血栓及相关脑血管意外,8例死亡,2例重残,8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或智力语言障碍。CVST后昏迷患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恶性肿瘤、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及颅内出血等改变时患者预后差,其中恶性肿瘤患者重残或死亡率高达50%。 结论CVST后发生昏迷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及早诊治并合理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在脑膜和脑血管周围有免疫炎性反应,高颅压、脑膜受血性脑脊液的刺激以及脑血管痉挛均可导致剧烈顽固的头痛,地塞米松具有抗炎和提高痛阈的作用。2003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严重头痛患者(共104例)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72例,女32例,年龄16~68岁,平均35.5岁。入院时病程最短者30 min,最长者12 d,平均5 d,患者均为外伤(车祸、摔伤、重物击伤等)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入院后均多次行头颅CT/MRI/MRA检查,示单纯蛛网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AEDH)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安康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8例年龄≥60岁老年AED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瞳孔反应、血肿量、中线移位、环池受压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了解各因素与AEDH老...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致昏迷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致昏迷的诱因、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 对13例OSAHS致昏迷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3例昏迷患者,均为确诊的OSAHS,均排除其他原因(如高血压脑病、脑梗死、脑出血、休克、代谢紊乱等)引起的昏迷;5例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4例睡前饮酒,13例均为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28kg/m2);临床表现:球结膜水肿12例,双瞳孔直径缩小、光反射迟钝11例,口唇、四肢末端紫绀8例,四肢肌张力低、双侧Babinski征阳性7例,单侧Babinski征阳性5例,间断性抽搐2例;入院时血气分析:pH 6.8~7.24,平均7.15;PaCO2 45~102mmHg,平均68mmHg,PaO232~75mmHg,平均59mmHg;5例头颅CT示弥漫性脑水肿,3例示腔隙性脑梗死,2例示脑萎缩;13例均被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症状迅速好转,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OSAHS患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昏迷,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提高对该病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 2 0 0 3年 4月收治 1例脑干梗死患者合并较为明显的精神症状 ,贪食等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46岁 ,饮酒 2两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 ,随即出现双侧肢体无力、嗜睡、昏迷、大小便失禁 ,发病 2 .5小时急诊入院治疗 ,头部 CT未见出血性改变。平时体健 ,无高与腹部检查正常 ,浅昏迷 ,瞳孔等大等圆 ,光反应敏锐 ,直径2 mm,双侧眼球可见水平与旋转性眼震 (非持续性 ) ,无脑膜刺激征 ,强痛刺激可见右侧肢体回缩 ,左侧无活动 ,双下肢巴氏征 (+ ) ,夏道克征 (+ ) ,双侧掌颏反射 (+ ) ,化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均正常 ,心电图正…  相似文献   

18.
正低压性脑积水临床上鲜有报道,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医生对其如何治疗有一定困惑~([1])。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8月收治1例急性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出现低压性脑积水,经用可调压分流管进行低压分流,并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恢复良好。现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50岁。因"突发意识不清2 h"于2014年8月入院。查体: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7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手术治疗过程中,如发生急性脑膨出,预后不良。2008-01—2012-12我院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5例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1)有明确脑外伤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8分,伤后昏迷>6h,或在伤后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h[1];(2)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50例,根据6个月随访后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n=76)和昏迷组(n=74),收集和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入院mGCS评分低、入院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损伤至治疗时间长、中脑附近脑池改变Ⅱ~Ⅲ级、Ⅳ~Ⅴ级、治疗7d脑缺血体积比例大、治疗后睁开眼时间长的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发生率较低(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0.938,95%CI=0.911~0.966)、入院瞳孔对光反射(OR=0.097,95%CI=0.031~0.306)、损伤至治疗时间(OR=0.291,95%CI=0.141~0.602)、治疗7d脑缺血体积比例(OR=0.535,95%CI=0.360~0.795)、治疗后睁开眼时间(OR=0.057,95%CI=0.023~0.147)是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保护因素,入院mGCS评分(OR=0.057,95%CI=0.023~0.147)是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入院瞳孔对光反射、损伤至治疗时间、治疗7d脑缺血体积比例、治疗后睁开眼时间是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保护因素,入院mGCS评分是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患者清醒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