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选亮 《海峡药学》2007,19(12):140-142
目的了解本院分级管理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以用药金额排序法对本院2004年~2006年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等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并用限定日剂量法和金额排序法对药物使用进行评估。结果2004年~2006年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分别占总药品金额的35.56%、27.50%、28.47%。在实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后,一线三线抗菌药物用药频次下降,二线抗菌用药频次药物上升。结论实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实施细则,实行分级管理制度,能较好地指导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对二线药物使用仍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实施和效果.方法 从医院的信息系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子系统中,采集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出院的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信息,并对他们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干预后相对于干预前来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人均抗菌药物的费用、人均抗菌药物使用的频率,限制使用和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的比例减少的比较显著.结论 实施分级管理,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仍然要加大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明确我院三级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不合理使用情况的特点及差异,为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我院736份出院病历的1 228条抗菌药物医嘱逐条进行合理性点评,并对三级抗菌药物医嘱不合理使用率、分布特点、类型进行比较。 结果:我院三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差异不全相同,以限制使用级为最高(25.0%),特殊使用级最低(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头孢菌素为主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医嘱最多。三级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为非限制使用级及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主要不合理医嘱构成。而“遴选抗菌药物不适宜”则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主要不合理医嘱构成。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较普遍。医院需针对各级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钱亚南 《北方药学》2014,(2):105-10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意义。方法:将我院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分成三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并且将使用权限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科室。即非限制使用级所有医师均可根据病情使用,限制使用级只有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才能有权使用,特殊使用级的只有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医师根据病情经过会诊才能使用。结果:从8月1日正式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以来,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以前更加科学规范。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秀珍 《北方药学》2012,9(7):72-72
目的:分析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我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前后半年住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情况比较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级管理后住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都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我院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我们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  相似文献   

7.
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广泛参与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各个环节,抗菌药物处方及病历点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细菌耐药率及血药浓度监测等,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干预.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较干预前用量明显减少,细菌耐药率有所下降,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趋于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吴新民 《北方药学》2014,(10):91-9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西药房抗菌药物的等级、使用品种进行归纳性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法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分级管理后,一线、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逐年下降,二线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结论: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指导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医院各科室、药师、医师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医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及有效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在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6879例,依据分级管理实施前后分为实施前组(3213例)和实施后组(3666例),于2014年2月实施分级管理制度,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次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情况。结果:实施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次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实施前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后组抗菌药物各级使用频次和总使用频次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有利于控制和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及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行效果分析,对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前后的信息采集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再通过使用前后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对前后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干预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人均费用和使用频次和干预后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各个区域情况不同,用量最大的抗菌药物是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结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进行严格分级管理,因为抗生素药物有很好的疗效,但是长期服用使用者会产生很大的抗药性,所以,需要采取对药物的分级进行合理管理,加强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促进医疗机构合理控制抗菌药物金额比例提供参考。方法:从降低药品价格、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降低药品不良反应风险、加强处方权限管理、改造信息系统和制定《阳光用药制度实施细则》等方面精细化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并统计精细化分级管理前、后6个月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和不同价格区间抗菌药物金额比例。结果:我院实行精细化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后,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平均值由26.31%下降至16.30%;价格≥0元且<30元和价格≥100元的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平均值均上升,价格≥30元且<100元的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平均值下降。结论:精细化分级管理抗菌药物能有效地降低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增加低价非限制使用药品,减少高价非限制使用药品和限制使用药品,有利于降低抗菌药物金额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对该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并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对门诊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费用以及使用频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可提高管理质量,对减少药物不合理应用及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药品。方法根据我院中医医院的特点,今年着重布署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工作。结果通过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全院职工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得到了重视。结论从2012年的第2季度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符合规定的标准。(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小于3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小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人每天40DDDS以下。)  相似文献   

14.
苏炜 《中国当代医药》2012,(33):145-146
目的观察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对本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作用。方法收集本院住院部2009年~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出库记录,以年度为单位,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药品分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在全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所占比重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口服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销售金额年增长率显著高于注射用抗菌药物,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结论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后,本院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得到有效地控制,抗菌药物特别是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量及微生物样本送检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下降了42.53%,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从56.78%上升至75.2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从80%上升至94.44%,抗菌药物的应用日趋合理。结论:我院通过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杨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20-121
了解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及效果。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子系统采集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严格,分级管理合理,效果显著。抗菌药物使用率得到较好控制,一线药物使用频数较高,但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所占比例仍较大。实施分级管理不仅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而且节省卫生资源,但管理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中每年1月份就诊“医保”患者的9458份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Excel录入制表建立数据库,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诊断不明确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向临床医师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必不可少的药物。近年来,各种高效、广谱、安全有效的新品种、新剂型不断涌现,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但也给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带来了不少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和滥用。抗菌药物的滥用必然导致并助长细菌耐药,甚至产生多重耐药。个别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已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尽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为此而进行了多年的探讨与研究,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依然停留在经验性探讨与应用之中,滥用状况依然普遍。  相似文献   

19.
《上海医药》2012,(12):11-11
“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颁布后,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运用医院药库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收集2003年~2005年抗菌药物门诊、住院处方销售数据,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后,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指导原则前下降了10.74%;指导原则前后各类抗菌药物排序情况基本不变;指导原则实施后年度排序前7位都是第23、代头孢菌素,从DDDS来看,注射剂使用远远超过口服制剂。结论:指导原则实施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比率有所下降,但总体变化不明显,仍需加强培训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