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亦称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它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类型,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与肝门部重要结构关系密切[1]。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唯一可望获得治愈的方法[2],术前了解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对其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也称Klatskin瘤,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一侧或双侧)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全部胆管癌的60%~70%[1]。该疾病解剖位置复杂,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2],目前根治性切除是HCC获得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肝门部胆管癌隶属肝外胆管癌范畴,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HCC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胆管癌治疗措施是早期确诊并行根治性切除,除此以外,姑息性减黄和综合治疗也起到了一定作用[1-2].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上段、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称为Klatskin肿瘤[1].因肝门部胆管呈多极分叉状生长,并与门静脉、肝动脉紧贴毗邻伴行,加之胆管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故HCC手术难度相对较大.目前认为切缘阴性的根治性手术仍是HCC患者可能获得长期存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如何根治性切除HCC依然是胆道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 1/ 3肝外胆管 ,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 ,约占肝外胆管癌的 6 0 %~ 70 % ,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不同程度的慢性消耗征象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 ,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的肝组织 ,故手术切除率低 ,约为 4 8 5 % [2 ] 。可见发病率高和手术切除率低影响着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其治疗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本文就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胆管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约占50%~ 75%.其早期诊断率低,根治性切除率约为23% ~ 37.6%,远期疗效不佳[1].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术中联合肝叶切除伴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我们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综合分析,旨在评估肝叶切除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肝总管与左右二级胆管起始部中间,主要侵犯肝总管、肝总管分叉部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Klaskin于1965年详细描述了该肿瘤的特点,故也称Klaskin瘤。HCC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1],起病隐匿,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粘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强调此类肿瘤往往瘤体较小,边界清楚,少有转移,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  相似文献   

9.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也称Klatskin瘤,是指累及肝总管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肿瘤解剖部位特殊,恶性程度高,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方法[1]。文献报道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8%,而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达10%~40%[2],明显高于未手术和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患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 HC)或称近端胆管癌于1965年由Klatskin首先描述,是一种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处的恶性肿瘤,又称Klatskin's瘤,为胆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当然来自肝内大胆管癌也会侵犯肝门胆管,两者有时很难区分,因此美国癌症联合会的定义是"累及胆囊管开口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扩展至胆管汇合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癌".肝门部胆管癌易侵犯胆管周围的血管和向肝内扩散,早期诊断困难,50%以上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存在血管侵犯[1,2],当侵犯邻近的门静脉、肝动脉、肝实质与尾叶时,往往难以达到治愈性切除[3,4],故而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5].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HBDC)的58%~75%[1].根治性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预后因素,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评估目前尚难达到十分准确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起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粘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1]。肝门部胆管癌在胆管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约占50%~70%),对化疗敏感性较低(10%~30%),对放疗效果也不理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生物学特征,肝门部胆管癌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故手术难度大且预后差,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肝外胆管癌,常侵犯肝管汇合部甚至一侧或双侧肝管的黏膜上皮癌,又称Klatskin肿瘤[1-2]。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癌(占40%~60%)[3]。随着近年来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对该病认识的增加,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肝门区解剖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及尾状叶关系密切,肿瘤沿胆管黏膜下浸润及沿胆管周围放射状扩散,肿瘤早期即出现血行转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胆管壁较薄,淋巴结转移在肝门部胆管癌中较为常见,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2]。文献[2]报道,在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达31%~58%。因此,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研究[3]表明,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肝门部胆管癌浸润程度(T)和Bismuth分型呈正相关。但肝门部胆管癌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尚未达成共识,且肝门部胆管周围的解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肝外胆管黏膜上皮癌,是肝外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40%~60%),它常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以及一侧或双侧肝管[1-2]。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等紧邻,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出现血管、神经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加之位置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因出现黄疸等晚期症状才会就诊。  相似文献   

17.
累及血管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门部(即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外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66%t[1].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8%~66%[1]。手术切除是唯一有希望达到治愈的手段。但由于肿瘤解剖部位毗邻肝动脉及门静脉;且肿瘤具有纵向及横向浸润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切除率低,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原发于左右肝管及肝总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高位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2009年AJCC第7版的TNM分期[1]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仍然是胆管癌的最常见类型,占胆管癌的50%~70%.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向胆管周围侵犯,甚至累及肝门部血管和肝实质,这给我们的外科根治性切除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国内外科治疗40年回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国内文献多称为HCC。回顾历史,早在1957年Ahemeier等报道3例硬化性胆管癌,指出该病发展缓慢,有时难以与硬化性胆管炎相鉴别。1965年Klatskin着重描述了肝门部肝管分叉处癌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强调此类肿瘤往往瘤体较小,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