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超声测量正常成年人和肝病患者的肝尾状叶影像学数据,为临床超声诊断肝尾状叶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34例正常成年人肝尾状叶及34例肝病疾患者肝尾状叶进行前瞻性超声测量,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身高、体重指数以及肝疾病肝尾状叶的差异。结果正常成年人肝尾状叶前后径:男性(2.174±0.416)cm、女性(2.010±0.350)cm;左右径:男性(2.899±0.322)cm、女性(2.683±0.306)cm;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肝尾状叶上下径、前后径分别为(5.115±0.583)cm、(2.212±0.367)cm、(4.814±0.570)cm,(2.038±0.384)cm、(4.781±0.914)cm、(1.955±0.460]cm,差异有显著性。过低、正常、超重、肥胖者肝尾状叶各径线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成年人肝尾状叶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均小于肝病病人肝尾状叶的径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正常成年人肝尾状叶前后径、左右径男性大于女性,青年人肝尾状叶上下径、前后径大于中年、老年人,成年人肝尾状叶的各径线与体重指数、身高无相关性,肝病病人肝尾状叶的各径线均大于正常成年人。在肝尾状叶超声检测和其疾病诊断时应注意掌握生理性特点和疾病性差异,避免发生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
李成东  谢凌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00+102-100,102
目的对多层螺旋CT用于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变化进行量化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11例肝硬化患者及98名健康群众为研究对象,肝硬化患者为实验组,健康群众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行16层CT检查肝脏肝叶大小,对比两组患者肝脏体积大小及各肝叶所占整个肝脏的比例,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肝脏的平均体积为(986.58±201.46)cm3、肝脏左叶占肝脏的体积为12.5%、肝脏右叶占的比例为52.1%,明显小于对照组;肝脏左外叶占的比例为32.2%,明显大于对照组,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变化并进行量化处理,能够评价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肝脾体积的测量对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相关性的价值.方法 对42例经临床资料、B超证实的肝硬化,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11例,C级10例,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采用仪器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测量肝脏左外叶、全肝及脾脏的体积,计算左外叶/全肝的百分比,脾/肝的百分比,将上述观察指标与Child-Pugh分级行相关分析.结果 A级与B、C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硬化疾病严重程度评价中全肝体积及肝左外叶体积越大,肝功能越好,肝硬化各组脾脏体积及脾/全肝比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hild A、B、C级脾脏体积分别为(425.00±110.95)(485.00±90.47)(872.00±356.81),Child A、B、C级脾脏体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A、B、C级间脾脏体积/全肝体积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全肝体积随Child-Push分级呈逐级缩小,左外叶体积随Child-Push分级呈逐级缩小,脾脏体积及脾/肝体积比随Child分级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肝叶比例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螺旋CT研究肝脏的影像解剖结构及其与肝肝疾病诊断的关系。方法:在选定的肝脏横断面CT图像上划出代表肝脏左右叶的测量径线,分别在冠状轴和矢状轴上测量,并计算比例关系,结果:正常肝脏的右叶冠状径A为5.60cm,矢状径B为5.52cm,肝左叶冠状径C为7.25cm,矢状经D为6.82cm,肝左右叶比值A/C为0.79,B/D为0.84,肝硬化以肝右叶萎缩为主,在叶增生不明显,肝癌和慢性以肝左叶增生为主,尤以肝癌增生最为明显,结论:肝脏径线的测量可以为影像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腺瘤与肝细胞癌并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62岁。右上腹胀痛3月。查体:巩膜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脏右肋缘下3cm,质地硬,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正常,血清HBsAg阴性,甲胎蛋白200μg/L,铁蛋白190μg/L。CT检查示肝右前叶及右后叶分别有5.9cm×5.9cm及2.0cm×2.0cm低密度实质性占位病变,边界清晰。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剖腹探查见肝脏占位病变部位及大小同CT检查,余肝脏无肝硬变,左半肝轻度代偿性增大,行右半肝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肝内小肿物为肝细胞腺瘤(图1);肝内大肿物为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1977~1992年,我院采用带蒂大网膜和纱布条双重填塞治疗儿童严重肝损伤6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最小18个月,最大12岁。肝右前叶、右后叶损伤3例,肝右前叶、右后叶、尾状叶同时受损伤3例。有合并伤3例(腹膜后血肿2例,脾破裂1例),无合并伤3例。手术方法:输液、输血抗休克的同时手术,剖腹后,迅速检查肝脏损伤情况,给予必要的清创止血。仔细检查大网膜血管的分布情况,切断胃网膜左动脉,并切断其通向胃壁的分支血管,全部分离结扎。保留胃网膜右动脉。将大网膜作适当裁剪和游离,充裕地填入裂口内,检…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1 例55岁女性患者,因右上腹肿物伴有钝痛,于84年1月3日住院。检查右中上腹可触及14×20cm肿物。扇形超声扫描右中上腹可见肿物,肝最大厚度12cm,全块呈多个间隔液平反射。于1月6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发现肿物位于肝脏,肝右后叶上方有25×25×20cm囊肿,将正常肝脏挤压至脐以下,右前叶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各叶容积测量变化结合CT灌注成像(CTPI)评价肝硬化肝功能储备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硬化组40例(Child分级为ChildA级者12例,ChildB级者15例,ChildC级者13例)及正常肝脏组13例均行CT肝各叶容积测量,所有病例均行CTPI。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组与正常肝脏组之间以及组内各叶肝容积值、容积百分比、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容积-血流灌注指数值的差异,并将肝功能分级分数与肝各叶容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容积百分比血流灌注综合指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B、C级肝各叶容积(LV)中,早期左外叶增大最为明显(P<0.01),尾状叶早期增大不明显,晚期明显增大(P<0.01);肝硬化组血流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门静脉灌注指数(PPI)中,早期(ChildA级)HAP、HPP、TLP明显减低,并伴随着肝硬化分级升高持续减低;HAI晚期明显增高(P<0.05)。单位体表面积肝容积动脉灌注指数(VAPIs),单位体表面积肝容积灌注指数(VPIs)、单位体表面积容积门静脉灌注指数(VPPIs)随着肝功能由ChildA、B、C级逐级减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体表面积肝动脉灌注指数(VAPIs)呈递减趋势,B级后变为显著。以上指标均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容积变化肝左叶、尾状叶体积百分比的改变、肝血流灌注中HPP、TLP、HAI,容积-灌注综合指标VAPIs、VIPs、VPIs的改变评价肝硬化不同分级较为客观,且与临床分级密切相关,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客观的评价肝功能储备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固体形态的肝脏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肝脏右前叶门静脉系统,为肝外科提供解剖资料。方法对20例固体肝脏进行管道雕刻法解剖,对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进行分析其走向、分布、形式以及数量。结果20例中18例肝脏右前段门静脉三级分支被一斜裂分为2组,斜裂的原因为血管缺失,其中一组血管缺少处于左前方,对应位置为右前叶腹部的侧面;另一组分布在该血管缺失处的右后方,对应位置为右前叶背部的侧面;另2例肝脏未发现斜裂。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的分布为:1~8支处于腹部侧面,另有1~8支处于背部侧面,3~15是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的支数。三级分支的形式以A、B 2种字母来代替,A型分支15例,占75%;B型5例,占25%。斜裂内部均发现有一条走行的肝静脉,18例中10例为肝中静脉,属1级属支,3例为肝右静脉,属1级属支,3例为肝中静脉,属2级属支,2例为肝右静脉,属2级属支,1例为副肝中静脉。斜裂处各点和胆囊窝的中点有一定的距离,平均距离为(60.68±15.80)mm。肝脏右下角和胆囊窝中点相距的距离平均为(110.34±20.54)mm,2个距离数值的比值为(0.45±0.12)。结论血管缺失在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中普遍存在。该斜裂将肝脏右前叶一分为二,分别对应右前叶腹部侧面和右前叶背部侧面。肝静脉走行在斜裂中恒定存在。斜裂位于胆囊窝中心和肝脏右下角的中分线处。  相似文献   

10.
继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继发性肝癌的肝切除的适应症、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3月~1999年5月的67例继发性肝癌之肝切除69次的随访资料,28.3%行左半肝切除,3%为右半肝切除,7.5%为左外叶切除,13.4%为左内叶切除,23.9%为右前叶切除,19.4%为右后叶切除,1.5%为部分肝叶切除或楔形切除,3%为微波刀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并左半肝切除3例(4.5%)。结果:手术死亡1例(1.5%)。余之随访1~7年(平均5年),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36%、22.34%、19.40%、16.42%和11.94%,其中大肠癌生存〉5年者21.43%。结论:此文和以前的文章证实了肝转移病的外科切除,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在很多患者是有效的,并提供有意义的长期生存和切除后部分获得治愈。我们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脏再造术治疗肝硬化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21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120)和对照组(n=97)。其中研究组给予肝脏再造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甲胎蛋白(AF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肝功能白球比例(A/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0.83%)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肝脏再造术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蔡卫民 《药品评价》2007,4(6):395-396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损害较前两者不易发现,确切发生率也很难弄情楚,当肝损害达到相当严重程度,出现临床表现如ALT升高或黄疸时,才  相似文献   

13.
In intact rats given a single oral dose of mirex there was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liver weight which peaked at 4 days. There were increases in hepatic RNA and protein, but DNA content per liver and DNA synthesis as measured by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were unchanged. In partially hepatectomized rats dosed with mirex 24 h post-surgery, there was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relative liver weight which peaked at 5 days. In partially hepatectomized rats simultaneously dosed with mirex,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into DNA was unaltered. However, in rats dosed with mirex 24 h prior to partial hepatectomy, there was a 50% reduction in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into hepatic D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边缘供体肝脏在成人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边缘供体肝脏的42例患者及供体的一般资料及生存情况。根据风险因子的不同,将所有供体分为E1、E2两组,比较接受两组供体的受体间生存率的异同。结果接受了两组供体的受者其0.5、1、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注意供-受体匹配的情况下,边缘肝脏供体是可以应用的。  相似文献   

15.
赵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62-63
目的:观察肝水解肽(肝乐宁)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0月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水解肽,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ALT、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治疗组ALT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AST、TBIL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GLB、ALB变化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乙肝病毒主要标志物、B超等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作为肝脏中比例最高的非实质细胞,其窗孔结构和高内吞清除能力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LSECs主要通过发挥抗炎、内吞、分泌促血管生成信号分子和维持HSCs表型等作用,参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再生、肝纤维化等肝脏病理过程。该文就LSECs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发挥的不同作用作一综述,旨在通过靶向LSECs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Regeneration of liver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功能检查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无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查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胆汁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清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80例患者中Child A级41例,Child B级58例,Child C级81例,总胆汁酸由高到低分别为Child C、Child B、Child A;总胆固醇和清蛋白由高到低依次为Child A、Child B、Child C.经正规治疗,观察组不同分级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进行肝功能测定时结果显示,治疗后病例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结论 肝功能检测对肝硬化准确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