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提高。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治疗措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28例获访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35.3±9.1分,术后Harris评分为82.0±11.1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假体脱位,1例两年后发生假体松动,经二次手术翻修后再无异常。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较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4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以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评价标准,优良率80.76%。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可早期负重活动,可明显减少各种长期卧床并发症,近中期疗效满意,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4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根据Harris评分,13例达优、17例达良、9例为可、1例为差,但生活还可以自理。平均随访3个月,复查X线片,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后采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40例,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患者手术后评价临床效果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末次随访中髋关节Harris评分有术前(26.3±2.7)分改善到(85.6±4.1)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治疗后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补救措施,术后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股骨近端良好修复是手术成功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74~90岁,平均79.5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10例,Ⅳ型4例,Ⅴ型3例。术中用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行骨水泥半髋人工关节置换18例,非骨水泥半髋人工关节置换4例。结果手术时间最短52min,最长72min;术中出血最200ml~650ml。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8.5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肺部疾病。发生脑梗塞1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例术后20个月复查出现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能扶拐行走,未见假体脱位及髋臼磨损。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0.1%。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诊行PFNA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急诊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 2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3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22周,平均16.3周。术后6个月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9.4。结论急诊行PFNA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PFNA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70~90岁,平均76.9岁,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3.1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6.5±7.2)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最终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5±7.2)分提高至(84.5±5.7)分,其中,优14例,良8例,可4例,差0例,关节优良率达84.6%,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生物学固定,抗旋转能力强,固定牢稳,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6月对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行股骨近端重建钉(PFN)治疗15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35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23例及半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13例。结果术后随访7~28月,平均11个月。内固定组67例骨折愈合,6例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未愈合,其中1例钢板折断。人工关节置换组1例1年后出现髋关节疼痛,跛行。按照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由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畸形与活动度进行评分,优良率为90.2%。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积极治疗伴随症,防治并发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组52例,PFNA固定术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满意度。结果: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PFNA固定术组,而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PFNA固定术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Harris评分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固定术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0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3例老年性转子间骨折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人工关节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依据Harris评分及(ADL)Barthel指数对患者...  相似文献   

12.
欧阳少明  高勇  饶放萍 《江西医药》2012,47(10):875-876
目的评价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9例79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出院后均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个月;按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3分增加至术后85分,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术后无坐骨神经损伤及股血管神经损伤病例,术后假体均无脱位及松动,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改善。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正确评估和处理、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国  穆立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82-2783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问不稳定骨折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负重时间及根据Harris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术后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平均下地负重时间28d,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25例,良18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2.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56例70岁以上的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全髋关节置换16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26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4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0min,出血量500ml,Harris关节评分88分,1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他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尤其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维持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避免长期卧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骨外科临床上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总结其临床适应证,从而为该方法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骨外科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9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在我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4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耗时、住院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对其临床疗效做出评估。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与股骨颈骨折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前者手术耗时显著多于后者(P<0.05);术后4年随访,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结果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髋关节间隙变化、假体柄松动下沉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骨外科临床上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取得与该术式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相同的疗效,该方法的适应证主要包括患者高龄、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呈不稳定性移位或者严重粉碎、患者预期寿命在10年之内并且对手术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5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35例;年龄65~87岁,平均73岁,所有病例均为外伤所致的闭合性骨折。骨折Tronzo.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24例,Ⅳ型8例,Ⅴ型3例。术后临床疗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结果术后有52例获得4~17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随访病例均骨性愈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18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为88.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5月,对本院收治的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优良率为91.7%,并能有效提高患者Harris评分(P〈0.01)。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明显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评定亚洲型PFNA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4.3±0.8)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05.4±0.2)mL,随访时间为2~17个月,1例患者于随访时间范围因心衰死亡,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60例患者末次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无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后1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1.3±11.4)分。结论亚洲型PFNA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尤其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特点及假体选择。方法: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实验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时应充分考虑到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型假体更能满足即刻稳定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临床资料。结果置换后随访5~42个月。疗效按照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12例。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