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0月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8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对照组Harris评分结优良率7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建议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在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治疗时,应用动力髋螺钉加子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1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加子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讨论:相较于动力髋螺钉加子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9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随机分配后,对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47例(DHS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47例(PFNA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固定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PFN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DHS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的固定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方面均低于DN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的骨痂出现时间以及骨折的愈合时间相较于DHS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在治疗中,并发症状明显低于DH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法,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较之动力髋螺钉临床治疗,对人体骨质影响更小,更稳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更为合理,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与动力髋螺钉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愈合时间和手术后Harris评分。结果:动力髋螺钉组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均低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动力髋螺钉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愈合时间和手术后Harris评分差异不大,两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Harris评分中的优良率显著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较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而言,动力髋螺钉方法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失血量且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具有临床疗效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降低并发症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探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1997年9月~2007年2月收治的3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病人,髓内固定组:Gamma钉内固定71例,短重建钉固定48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78例。髓外固定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39例和动力髁螺钉固定(DCS)24例。结果本组360例中,11例术后5个月内死亡。其余349例获得5-3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两种术式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相关,与术后主要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髓内固定更适用于复位后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探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1997年9月~2007年2月收治的3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病人,髓内固定组:Gamma钉内固定71例,短重建钉固定48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78例。髓外固定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39例和动力髁螺钉固定(DCS)24例。结果本组360例中,11例术后5个月内死亡。其余349例获得5-3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两种术式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相关,与术后主要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髓内固定更适用于复位后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杨继斌 《吉林医学》2013,(20):4013-4014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40例和DHS组38例,观察两组手术治疗后疗效。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InterTAN髓内钉组(InterTAN组)和动力髋螺钉组(DHS组),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肺炎、褥疮、尿路感染)以及术后半年随访时的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InterTAN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DHS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与传统DHS相比,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稳定性能较好,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患者57例设为髓内钉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患者64例设为髋螺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预后。结果髓内钉组和髋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2±7.4) min和(74.8±8.3) min,透视次数分别为(18.6±2.1)次和(22.3±2.4)次,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2±40.2) ml和(186.1±36.8)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内钉组和髋螺钉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7.2±2.0) cm和(6.7±2.0)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和髋螺钉组患者骨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6±1.6)分和(7.8±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和髋螺钉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0.4±2.7)周和(18.3±4.0)周,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8.9±4.)周和(30.5±5.0)周,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恢复速度更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胸腰椎骨折伴多发性肋骨骨折行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实施风险管理以前的30例胸腰椎骨折伴多发性肋骨骨折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28例胸腰椎骨折伴多发性肋骨骨折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伴多发性肋骨骨折行脊柱内固定术中应用风险管理程序能减少手术风险因素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有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齐东彪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和改进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6月-2010年11月采用分叉克氏针、医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45例。结果随访8.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20周(平均12周)。按苟三怀提出标准评定,优38例,良5例,可2例,无差病例,优良率95.6%。结论分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外踝骨折方法的一种补充,尤其适用于靠近外踝尖的骨折。手术治疗内踝骨折应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费用低,创伤小,无须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选明  陈矢明 《海南医学》2004,15(9):26-27,25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6月至2002年12月问收治的1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11例股骨干骨折中3例发生于中上1/3。1例发生于中下1/3。1例发生于中1/3。股骨颈骨折均为基底型,其中,Carden分型Ⅱ型8例,Ⅲ型3例。合并髌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均手术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有2例行牵引治疗,9例手术内固定。平均随访15个月。11例股骨干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按Friedman等功能评定标准:优8例,良3例。无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发生。结论对创伤引起的股骨干骨折应拍摄髋关节片,以免漏诊股骨颈骨折。一旦诊断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应争取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好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