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粘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简称粘多糖病,是一种因蛋白聚糖降解酶先天性缺陷所引起的蛋白聚糖分解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溶酶体内酶活性下降或者缺乏,机体分解粘多糖障碍,导致这些粘多糖分子在细胞内、血液和结缔组织中沉积,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可分为MPS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Ⅵ型、Ⅶ型、Ⅺ型和数种亚型。各型MPS的代谢基础相似,但遗传类型和临床表现各  相似文献   

2.
粘多糖储积症(MPS)是由于溶酶体中降解氨基多糖(GAGs)的特异性水解缺陷所致,不同的酶缺陷导致不同的MPS类型。因此尿液中出现不同的GAGs组份。MPS共分六型,包括十种酶的缺陷,最能准缺分型的诊断方法是酶活性测定。但某些酶的底物在国内很难获得,国内外有些作者也用其它方法分型,如尿中GAGs的电泳分析已是一种较好的分型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粘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es MPS)是一组由于降解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s)过程所需的溶酶体酶缺乏所致的遗传代谢疾病,属于溶酶体贮积症。未能降解的GAGs贮积于溶酶体中,造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失调,并且改变了代谢途径从尿中排出。目前已知有10多种酶缺陷可造成MPS,可分为7型(见  相似文献   

4.
正高黏滞血症是怎么回事高黏滞血症又称高黏血症,俗称"血稠",就是血液过度黏稠了。高黏滞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该病由一种或几种血液黏滞因子升高所造成,主要表现为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含量高于正常水平。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粘多糖贮积症Ⅰ型的酶学诊断与产前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粘多糖贮积症是溶酶体贮积病的一种.它是因为溶酶体内的不同水解酶缺乏,导致粘多糖在体内多个脏器和组织中堆积,而形成的疾病.粘多糖贮积症包括数种亚型,各亚型的临床表现虽然有些相似,但是由于不同的基因突变可导致不同酶活性缺乏的遗传病,所以在基因或酶学诊断与产前诊断上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荆玮 《中国优生优育》1995,6(4):180-182
粘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es MPS)是一组由于降解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s)过程所需的溶酶体酶缺乏所致的遗传代谢疾病,属于溶酶体贮积症。未能降解的GAGs贮积于溶酶体中,造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失调,并且改变了代谢途径从尿中排出。  相似文献   

7.
PAS、AB染色法在软骨蛋白黏多糖检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探讨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染色 (PeriodicAcidSchiff)及阿利辛兰AB染色 (AlcianBlue)组织化学分析法在检测软骨组织蛋白黏多糖含量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 以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软骨为检测标本 ,分别采用PAS和AB染色法 ,观察软骨组织中蛋白黏多糖的含量。  [结果 ] PAS染色法中软骨组织基质中的中性黏多糖呈紫红色 ,软骨细胞内为无色。AB法中软骨细胞周围的酸性黏多糖呈深蓝色 ,基质呈淡蓝色。此外 ,随着动物模型关节炎程度的不断加剧 ,即软骨组织中蛋白黏多糖丢失的不断增加 ,标本中的紫红色和深蓝色也相应减退 ,直至消失。 [结论 ] PAS染色法和AB染色法能清楚地区分软骨基质中的中性黏多糖和细胞囊内的酸性黏多糖 ,并能对它们的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可作为软骨组织中黏多糖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黏质沙雷菌的基因分型。方法收集咸阳地区2010年-2014年15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黏质沙雷菌株,应用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确认引起黏质沙雷菌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将黏质沙雷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结合,并测定结合后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结果 PCR检测结果 9株(9/15)携带KPC-2基因,1株(1/15)携带IMP基因,1株(1/15)携带VIM基因,接合实验使大肠埃希菌与黏质沙雷菌有相似的耐药谱。结论耐碳青霉烯酶的黏质沙雷菌的主要耐药基因为KPC-2、IMP-2、VIM,是引起黏质沙雷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接合实验阳性提示耐药基因通过接合转录的方式在不同种属细菌间进行传播,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对96例因氯化钾等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给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暴露法或覆盖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合理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年逾花甲的周大爷最近常常觉得胸闷、头晕,视力也变差了,看东西模模糊糊。儿子得知后赶紧带父亲去医院就诊。医生开出了一张"血流变"化验单,检查结果显示血黏度偏高。周大爷被告知得了"高黏滞血症",应该尽快治疗。高黏滞血症又称高黏血症、血液高黏滞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高黏滞血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因为中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窄,加上红细胞的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 ℃条件下血样放置时间对黏多糖贮积症(MPS)酶学检测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1月5日至9日,采集自5例健康志愿者(男性为2例,女性为3例,年龄为24~30岁)的血样各6管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次命名为血样1、2、3、4、5(研究组)。将采集的5×6管血样,置于4 ℃条件保存,于不同放置时间点(0、24、48、72、96、120 h)对其进行MPS酶学检测。同时收集本院医学遗传科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检查后的剩余血样,将其混合与研究组同批次检测作为MPS酶活性正常值(对照组)。①观察研究组血样放置不同时间点,血浆颜色变化,并进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检测,评估血样溶血情况。②进行白细胞分离,并检测放置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中α-硫酸艾杜糖醛酸酶(IDUA)、α-N-乙酰葡萄糖胺酶(NAGLU)和β-葡萄糖醛酸酶(GUSB)活性水平,比较各种酶活性水平在不同检测时间点的差异。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批准,并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0094)。 结果①血样在放置72 h时血浆颜色开始逐渐变红,放置时间越长,变红的程度越深;血浆f-Hb水平提示放置72 h呈增高趋势,并且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溶血程度也越来越严重。②血样1~5放置24、48、72、96、120 h时,IDUA、NAGLU活性水平分别与自身未放置血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样1~5在放置24、48、72、96 h的GUSB活性水平分别与未放置血样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放置120 h时GUSB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未放置血样,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1、P=0.002)。 结论综合溶血情况和酶活性水平等多种因素,建议进行MPS酶学检测的外周血血样于采集后72 h(3 d)内送达检测实验室,72~120 h(3~5 d)送达实验室的血样,需取决于血样自身质量和待检测溶酶体酶类型,于120 h(5 d)时送达的检测失败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HIV/AIDS未治疗人群整合酶基因的变异情况,比较不同基因亚型之间整合酶基因多态性及耐药突变的分布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天津市HIV/AIDS未治疗人群的血液样本50例,并提取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整合酶基因,并进行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在50例样本中,扩增并得到有效整合酶基因序列的共有38例。共发现2种基因亚型,其中CRF01AE为主要亚型,占73.68%(28/38),其次是B亚型,占26.32%(10/38)。检出1例针对埃替格韦存在低度耐药,占2.63%(1/38),其耐药相关突变位点为R263KR。不同基因亚型中,整合酶基因变异存在差异。结论天津市不同HIV-1基因亚型中,整合酶基因多态性及耐药突变情况均存在一定差异,应深入研究整合酶基因序列特征,掌握基线数据,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蔡惠芳  施金玉 《中国校医》2013,27(3):226-227
目的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的静脉炎和局部肿胀的疗效。方法将61例输液渗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14,P<0.05)。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防治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失访6例,完成观察144例,其中治疗组74例,在口服抗组胺药物的同时将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均匀混合后外涂于面部患处,对照组70例,仅口服抗组胺药物.在治疗第8天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6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2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湘雅医院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药物敏感性,初步探讨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及黏质物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临床分离的158株CNS,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色法测定其黏质物量;提取黏质物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提取的黏质物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结果CNS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利福平较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158株CNS除1株外均产黏质物,高/低产黏质物组菌株的产黏质物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纸片扩散法测定的耐药率P>0.05;20 mg/ml的黏质物可增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MIC,对利福平无影响;提取的黏质物为糖胺聚糖,其与硫酸软骨素的迁移率相近。结论CNS在一定条件下普遍产黏质物,进而形成生物膜,黏质物可因分子筛效应或干扰抗菌药物活性而增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的MIC,致使含生物膜的CNS耐药性增高。  相似文献   

16.
粘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os,简称MP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α-L艾杜糖醛酸酶缺乏引起糖氨聚酶代谢障碍,导致粘多糖未能正常分解而在体内沉积,累及脑、心、肝、骨骼、皮肤、角膜等器官,导致体格、智力发育障碍,重症者可因心功能不全或肺部感染而于10岁前天折。治疗方面除对症处理外,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基本的治疗期望采用基因治疗,与干细胞移植以替代多糖病各型酶的缺乏,而干细胞移植疗效理想的治疗年龄应在出生后18个月之前。我院于2005年8月收治了1例粘多糖病1型患儿,进行其亲胞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经过2月余的精心护理移植成功出院,移植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认知能力持续增加。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Ⅰ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安必洁多酶清洗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等多种酶的清洗液,能同时消化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黏多糖和脂肪类物质等.该产品在我科使用4年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粘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由于溶酶体中一些酶的缺乏使酸性粘多糖在体内不能完全降解,引起不同的粘多糖在各种组织内沉积而引起的一组疾病。粘多糖病以骨骼的改变为主,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脾、关节、肌腱、和皮肤等。我院近10年来收治了14例本症患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阜新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整合酶基因的变异情况,分析阜新市原发性整合酶基因突变及相关耐药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2019年阜新市102例HIV-1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80℃冻存备用。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pol基因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IN区耐药突变位点及其耐药程度。结果在102例样本中,扩增并得到有效整合酶基因序列的共有72例。共发现4种基因亚型,其中CRF01_AE为主要亚型,占79.2%(57/72),其次是07BC亚型,占12.5%(9/72),其余3种亚型:B亚型3例、G亚型1例、65_CPX亚型2例。检出1例对整合酶抑制剂雷特格韦(raltegravir,RAL)和埃替格韦(elvitegravir,EVG)具有较低耐药能力,占1.39%(1/72),其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是E138A。不同CD4水平,不同治疗时间患者的整合酶基因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阜新市不同HIV-1基因亚型中,整合酶耐药突变现象和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应的区别,需要对整合酶基因序列特征进行研究,掌握基线数据,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骨病是影响骨骼发育的一组极为复杂的疾病,从胎儿期到成年的任何时期均可以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2019年国际骨骼发育不良学会分类学委员会将其分为42组461种疾病,其中437个致病性基因变异被确定。软骨发育不全是最常见的以非匀称性身材矮小为主要表现遗传性骨病,FGFR3是其主要致病基因。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组由于酶缺陷造成酸性黏多糖不能完全降解而致的溶酶体贮积病,本病除引起多发性骨骼病变,常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成骨不全和低磷酸酯酶症是影响儿童骨密度的遗传性骨病,前者根据基因型及临床特征分Ⅰ至ⅩⅥ型;后者是因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SALP)基因突变所致。假性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以广泛性骨骼发育异常、身材矮小为特征的遗传性骨病,软骨寡聚蛋白基因杂合突变是目前唯一报道的与其发生有关的致病基因。点状软骨发育不良以骨骺软骨的不规则钙盐沉着为特征,根据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严重程度分5型。遗传性骨病总体发病率并不低,由于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的广泛开展,新发基因致病性变异还不断被发现,只有通过对这类疾病的深入研究,才能找到基因治疗方法,前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