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高价铬对作业工人的危害,以便采取相应防治对策,2005年对某化成箔厂腐蚀车间空气中铬酸盐浓度、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调查,为接触铬酸盐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分析2003年以来车间空气中铬酸盐浓度检测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价铬对作业工人的危害 ,以便采取相应防治对策 ,1998年对某化成箔厂腐蚀车间空气中铬酸盐浓度、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调查 ,为接触铬酸盐的职工进行健康查体 ,并分析 1996年以来车间空气中铬酸盐浓度检测资料。1 资料与方法从 1996年开始 ,每年对化成箔厂腐蚀车间的高压、低压、废液回收等工序的作业点进行铬酸盐浓度测定 ,以滤膜采样 ,二苯氨基脲比色法测定。 1998年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对作业工人进行体检 ,包括耳、鼻、咽、喉、皮肤、内科及X线胸透等内容。铬鼻病诊断依据GB 7798— 87《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 …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开展铬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铬职业暴露人群呼吸系统健康损害检查,有助于详细掌握辖区内铬职业暴露人群的铬暴露量、健康状况和职业危害现状,为开展铬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效应评估、健康监护和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方法 调查辖区全部五金电镀厂基本情况,对作业场所空气、作业工人血进行采样和检测,同时对铬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作业场所空气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12 mg/m3(浓度范围:0.01 ~0.24 mg/m3),低于国家容许卫生标准(0.15 mg/m3),未发现铬酸盐超标.对372名工人鼻部进行检查,发现鼻中隔黏膜糜烂2例、鼻中隔软骨部穿孔2例,总检出率为1.08%.工人工龄与血铬浓度两者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04,P=0.445).作业场所空气铬浓度组间铬鼻部位征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8,P=0.140).结论 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高度关注辖区五金电镀行业铬作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积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铬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市某炭黑厂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结果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为该用人单位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醇、聚丙烯粉尘、噪声等,混料作业工人接触聚丙烯粉尘的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为7.8~9.3 mg/m3,定点采样检测结果为19.0~23.1 mg/m3,均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粘合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乙酸乙酯的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为147.5~832.1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接触聚丙烯粉尘、化学有害物质浓度及噪声8 h等效声级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工作主要是从适当改进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加强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对作业工人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某电镀厂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电镀厂镀铬车间职业危害情况,对该车间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测定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并对车间90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镀铬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临床检查发现,铬作业工人鼻咽部自觉症状如鼻塞、流涕、鼻衄、鼻灼痛、嗅觉减退和鼻部异常体征如鼻黏膜充血、鼻中隔黏膜糜烂、鼻中隔黏膜溃疡、鼻中隔穿孔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工龄<10 a与≥10 a的2个工龄段,铬鼻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长期接触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较明显,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电镀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提出预防对策,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电镀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测定车间空气铬酸雾浓度并对该厂23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厂区总体布局欠科学,生产设备简陋、陈旧,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无落实;测定铬作业点14个,采集样本84个,浓度范围0~2.332mg/m^3,合格点数5个,测定点合格率35.7%;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铬鼻病患者10人,发病率为43.5%,铬作业工人呼吸系统、鼻咽部自觉症状的出现率和鼻部阳性体征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电镀厂铬作业危害较严重,应积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广西某甘蔗渣制浆造纸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以及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情况,并作出评价为同类型的蔗渣制浆造纸厂的职业卫生防护作出参考。方法对广西某蔗渣造纸厂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该厂未设车间浴室,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及职业健康检查不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2个工种接触的粉尘浓度超标,2个工种接触的氯气浓度超标,9个工种接触的噪声超标,5个工种接触的高温均超标。结论应根据蔗渣造纸厂的生产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古筝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木粉尘和噪声,压模点、磨灰点木粉尘浓度为5.08 mg/m3和4.25 mg/m3,下料点噪声强度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名工人存在职业禁忌证。 结论 该企业职业卫生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为职业病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正己烷、石蜡烟、噪声、谷物粉尘和高温。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各车间岗位接触化学物浓度和高温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豆粕包装车间工人接触谷物粉尘浓度、预处理车间巡检岗位和车间控制室噪声强度均超过国家标准,且近3年预处理车间巡检岗有3例检出纯音听阈测试高频段双耳平均听阈>40 dB。 结论 粮油加工企业噪声和粉尘危害不容忽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和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光伏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确保工人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对该企业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等。检测结果表明,24个接尘工种中8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范围为0.8~6.7 mg/m~3;镀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异丙醇CSTEL范围为510.3~1 019.7 mg/m~3;29个接触噪声的工种中3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仍要加强通风除尘(排毒)设施的维修保养,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以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铸造企业在生产环境中所产生矽尘的职业危害和分布规律,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产生矽尘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并检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结果对63名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男性55人,女性8人;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0.4岁。矽尘浓度范围0.2~9.0 mg/m3,平均浓度为(2.27±1.95)mg/m3,中位数为1.60 mg/m3。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为23.8%。各工种在空气中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26,P〉0.05)。不同接尘工龄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8,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对35~49岁组和接尘工龄1~9 a组职业卫生健康监护,进一步加强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有效控制矽肺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殷伟  杨培记  李魁中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6-2727,2730
目的了解某甲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该厂5个粉尘作业点进行总粉尘浓度检测,对24个工段中33个岗位的和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对18个工段中的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空气中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变换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脱碳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噪声检测最大声强为113.0 dB(A),最小声强为68.6 dB(A),平均87.2 dB(A),其中16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48.5%。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接触氨和甲醇浓度岗位或工种均符合国家标准职业卫生限值,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岗位或工种除压缩车间、造气车间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外,其余所测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某甲醇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噪声和毒物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3.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沙焱  杨震宇  香映平  何家禧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76-1477
目的探讨口腔脱落细胞微核技术在探测铅暴露人群遗传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产过程中接触不同浓度铅的某铅酸电池厂工人为接触组,按空气中铅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组(76名男性工人)和中浓度组(89名男性工人),同厂男性管理人员78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结果 2种浓度的铅暴露组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58±2.49)‰;中浓度组:(4.16±2.32)‰]明显高于对照组[(2.85±2.03)‰],两种浓度铅接触组人员的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38±2.16)‰;中浓度组:(4.37±2.43)‰]明显高于对照组[(2.17±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中,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有相关关系(r=0.227~0.361,P0.05)。结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作为简易的检测手段,用于对铅暴露作业人员遗传损伤的检测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王秦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01-2602,2605
目的探讨噪声与高温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市某钢铁厂不同车间183名同时接触噪声与高温的作业工人为暴露组,接触其他粉尘的作业工人139名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统一体检,分析其心电图结果。结果心电图异常率暴露组为22.53%,对照组为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RR)为2.08,中等关联;暴露组工龄≥10 a作业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27.35%,显著高于对照组工龄≥10 a作业工人和暴露组工龄10 a作业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结论噪声与高温两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心血管具有联合作用,影响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某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荣明  朱旭  徐胜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5-2737
目的了解某火力发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为职业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某火力发电厂的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以及控制措施,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某火力发电厂有多个环节可产生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尘、矽尘(煤灰尘)、其他粉尘、噪声、CO、CO2、NOx、SO2、HCl、NaOH、联氨、高温、工频电场等,经现场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尘、防毒、防噪、防高温和防工频电场等措施也基本到位。结论该火力发电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虽然调查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仍须采取严格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7.
黄轶花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33-2734
目的了解常熟市木制品行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方法对该市10家木制品企业87名工人进行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并选取76名从事后勤工作,销售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10家木制品企业木粉尘和有机挥发物的空气浓度不合格率分别为31.8%和3.4%。调查组在心电图及血常规方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71,P0.05;χ2=12.14,P0.01)。有机挥发物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常熟市木制品企业工作场所木粉尘和有机挥发物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已造成一定危害,健康损害主要表现在心电图和血常规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陶玉芬  杨维占  李琼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3-2734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某蓄电池厂工作场所中铅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该厂铅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共采集60个铅烟(铅尘)空气样品;91份铅作业工人血样、非铅作业工人60份血样作为对照,检测血中铅的含量。结果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达80%(48/60),工人血铅超标率达49.5%。结论该厂铅作业危害较为严重,提醒工厂车间应尽快改善生产环境,并加强对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努力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个体暴露与尿铬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并提出可溶性铬盐职业接触者尿铬生物限值,为铬盐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监护和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以不同剂量铬盐接触的83名劳动者为研究对象,10名非铬盐接触的农民为对照,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和吸烟状况等方面相匹配,进行了个体铬盐暴露与班末尿铬含量的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复习了对可溶性铬盐职业接触者尿铬生物限值的相关文献。结果对照组8 h个体空气铬连续监测浓度在0.00~0.08μg/m3之间,尿铬浓度经肌酐校正后在0.40~1.02μg/g肌酐之间。铬盐接触劳动者8 h连续空气个体监测浓度在0.10~287.00μg/m3之间,尿铬浓度范围在1.14~79.07μg/g肌酐。职业接触铬盐工人班末的尿铬浓度随个体铬盐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具有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尿铬浓度(μg/g肌酐)=4.16+236.86×空气中铬的浓度(mg/m3),尿铬与空气铬的浓度相关系数r=0.976。通过文献复习,美国政府职业卫生工作者协会(ACG IH)推荐的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在与我国相同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0.05mg/m3下,尿铬生物接触限值为65.1μmol/mol肌酐(30μg/g肌酐)。结论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工人班末的尿铬含量可以用来评价作业场所铬盐的接触情况。依据美国ACG IH推荐的生物接触限值以及本调查结果,作者提出连续工作5个工作日的工作周末/班末尿铬的推荐值为65.1μmol/mol肌酐(30μg/g肌酐)。  相似文献   

20.
李香玲  杨虎  赵容 《职业与健康》2014,(20):2959-2961
目的确定北京市凤山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石灰石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呼尘0.09-0.39 mg/m^3,总尘0.16-1.01 mg/m^3,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碎运破碎机工人8 h等效声级为93.6 dB(A),噪声超标;其他工种的8 h等效声级满足噪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稳态噪声,粉尘作业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稳态噪声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和Ⅱ级(中度危害),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粉尘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较明显,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