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安徽省农村地区115名≤2岁~≥23岁的健康人检测了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结果表明:风疹HI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7.89%;≤5岁儿童为43.85%;育龄期妇女易感率为8.59%。对361名≤2岁~≥23对岁的健康人接种了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应答研究结果表明:各年龄组对风疹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免疫前HI抗体阳性者接种风疹疫苗后仍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应答.说明我国选育的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作者建议:①在全省建立风疹的监测系统;②将风疹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实行1岁儿童完成初种及对婚前育龄期妇女给予1剂风疹疫苗的接种方案;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全省农村地区14岁以下儿童进行普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人群对风疹疫苗的免疫应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报告了江苏省在风疹疫苗使用前人群的自然免疫状况,4岁以下年龄组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在25%以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免疫水平增高,13~25岁人群阳性率约在80%左右。接种风疹疫苗1月后,抗体100%阳转,GMT从免前的13.33上升至243.16,说明国产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对于免前阳性人群,风疹疫苗接种后抗体亦有显著性上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安徽省426名健康人群血清检测结果分析表明:风疹HI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9.15%;育龄期妇女易感率为10.77%。对361名健康人群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应答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各年龄组对风疹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免前阳性人群接种风疹疫苗仍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显示我国选育的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推荐我省风疹免疫策略:1)在全省建立风疹的监测;将风疹疫苗的接种纳入EPI管理规程。2)实行1岁儿童完成初种及对婚前育龄期妇女给予一针风疹疫苗的接种的方案。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全省农村地区14岁以下的儿童进行一针普种。  相似文献   

4.
BRD Ⅱ 株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10~11年后的免疫持久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0~11年的风疹血凝抑制(HI)抗持久性和流行病学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疹疫苗免疫后10~11年,HI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95.92%(47/49)和82.35±4。调查同一年级117名学生,在观察期(10~11年)内10名接种过风疹疫苗的学生都未患过风疹,而107名未接种的学生却有34名(31.78%)有风疹史。另调查40名接种者也都无风疹史。风疹疫苗的保护率100%。在观察期内16名未接种风疹疫苗的易感者,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率分别为18.75%和31.25%;50名风疹疫苗免疫成功者的隐性感染率为36%。风疹隐性感染对保持和巩固疫苗接种人群的免疫水平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接种国产BRDⅡ株风疹疫苗后免疫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婴幼儿接种国产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以血凝 制抗体方法,选择城区既往无风疹感染和风疹疫苗免疫史的6-18月龄组儿,对其接种风疹疫苗1年和2年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6、7、8、9、12和18月龄组初免疫得成功的獐中,接种风疹疫苗1年和2年后,各组HI抗体阳性率仍分别为高达94.44%,97.22%、96.67%、100.00%、100.00%、100.00%和93.10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1990-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1990—2006年上海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0—2006年上海市传染病报告疫情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1990—2006年上海市风疹报告发病率为0.15110万~451.57/10万;1993年上海市发生风疹大流行,是风疹发病最高的年份,共报告风疹病例58104例,1998年是风疹发病的最低年份,共报告19例;1990—1994年(疫苗使用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00/10万,在疫苗使用前,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风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即以5~9岁和10~14岁年龄组为主。1995年开始在上海市大规模使用风疹联合疫苗(MMR)后,全市MMR接种率达85%以上。风疹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年报告风疹发病数除1995年外均〈100例,风疹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苗使用后,风疹发病的年龄构成有所改变,0~4岁发病年龄构成增加,占总发病数的21.00%,且发病年龄有逐年后移趋势,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占总发病数的31.62%,1995—2006年25~29岁年龄组和30~34岁年龄组风疹发病率均高于疫苗使用前(除1993年)相同年龄组的发病率。结论上海市风疹发病年龄后移。  相似文献   

7.
为给我省将风疹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996年以珠海市为试点,在该市三个区选择944名1~30岁健康人群,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检测风疹HI抗体,总阳性率为68.2%,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36.1,其中<16岁儿童的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RT均明显低于≥16岁人群。从944人中随机抽取169人接种风疹疫苗,观察免疫后的血清效果,免疫成功率为47.3%,其中免前抗体阴性者,免后阳转率为96.5%,免前抗体≤1:64者,免疫成功率为95.6%,免后比免前GM-RT增长9.3倍。同时对珠海市1~7岁儿童普遍接种风疹功苗,接种率为61.2%,其中1岁儿童接种率71.1%。疫苗接后未发现严重副反应,显示风疹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安全可靠,建议逐步将风疹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8.
国产BRDⅡ株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国产风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在两个乡抽取235名2~39岁的健康人接种国产BRDⅡ株风疹疫苗,并对其中的220人在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及1、2、3年采血,用半对数回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风疹抗体,观察疫苗的免疫成功率及免疫持久性.结果表明该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为51.4%,免疫后1月血清抗体阳转率为99.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1.37;免疫后3年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4.3%,GMT为1∶60.40,且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说明国产BRDⅡ株风疹疫苗不但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安全、稳定,可在人群中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昌平区健康人群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抗体水平,为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昌平区10个村本市及外省人口血标本共22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风疹、流腮[gG抗体,同时调查风疹、流腮患病史和免疫史及人口学特征。结果220名调查对象的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5.00%,其中本市110人抗体阳性率为74.55%,外省110人抗体阳性率为75.45%。风疹IgG抗体浓度均数为64IU/ml,其中1~4岁年龄组最高,为124IU/ml。0~1岁年龄组最低,为3IU/ml;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0.45%,其中本市110人抗体阳性率为80.91%,外省110人抗体阳性率为80.00%。流腮IgG抗体浓度均数为436IU/mI。其中20~24岁年龄组最高,为664IU/ml,0~1岁年龄组最低,为122IU/ml。结论提高麻风腮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在儿童入学前完成1剂加强免疫,对控制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有重要意义。同时应关注成人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的免疫接种,以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于1997年4~12月随机选择了本市342名8月龄婴儿进行了观察.所有入选婴儿被随机分成3组:第1组105人,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第2组105人,分别在左、右上臂同时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和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第3组132人,皮下接种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在免疫前,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均为2.86%,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为1:1.06;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5.30%,GMT分别为1:1.02和1:1.60.免疫后1个月,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10%和99.05%,GMT分别为1:144.15和1:148.99,两者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5%和97.73%,GMT分别为1:35.10和1:32.85,两者的差异亦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所有免疫的儿童均未发现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可产生与常规免疫相同的免疫应答,风疹疫苗初免月龄定于8月龄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