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检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抗菌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模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分别干预生物被膜的形成,采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对Se.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约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表达变化.结粜盐酸小檗碱对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影响作用不及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当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分别与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联用时,随着盐酸小檗碱的浓度增加,联合用药对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 中药单体(盐酸小檗碱)对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关键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及抗生索(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并且不能与抗生索(万占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联合用药,它们之间存在拮扰作用.  相似文献   

3.
贾宁  徐志凯  索继江  袁云娥  邢玉斌 《医学争鸣》2007,28(21):1921-1924
目的:探讨外排泵msrA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对红霉素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从野生菌株中克隆msrA基因全长,并通过穿梭载体pBT2电转化至限制缺陷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提取质粒后再转化S.epidermidis 1457(ica ,产膜阳性菌),得到S.epidermidis 1457-msrA.实时荧光RT-PCR检测S.epidermidis 1457-msrA和野生株S68浮游菌、生物被膜内细菌红霉素作用24 h前后msrA mRNA的表达.结果:表葡膜内菌msrA的表达在红霉素(10倍MIC)作用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提示膜内菌对红霉素耐药性的增加可能与外排泵基因的上调无关.  相似文献   

4.
银染法观察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银染法观察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结果完全相符。[结论]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的变化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笔者医院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离率,并探索hVISA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方法 收集临床139例MRSA菌株,采用浓度为5mg/L的替考拉宁脑心浸液琼脂平皿(BHIA5T)进行hVISA筛选,应用改良菌群分析-曲线下面积(PAP-AUC)法进行确证,报告笔者医院hVISA的发生率。用刚果红琼脂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hVISA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微量肉汤稀释法和K-B纸片法检测生物被膜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结果 经过PAP-AUC方法检测,从139株MRSA中确定1例为hVISA阳性,hVISA的分离率为0.72%。分离出来的hVISA菌株可以形成生物被膜,hVISA菌株的最低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BIC)明显升高,K-B法检测显示它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敏感。同时,研究发现低浓度的万古霉素可能对生物被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结论 笔者医院hVISA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此菌株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形成生物被膜后细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度降低,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此时可尝试换用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体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BF)的培养、诱导和观察,研究磷霉素(FOS)对BF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和质控菌株ATCC25922,ATCC25923采用胰酶肉汤培养基(TSB-teflon)系统和生理盐水(NS-teflon)系统进行BF的培养、诱导和聚焦显微镜观察BF、琼脂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经过1、3、7天的孵育,临床分离菌的生物被膜的堆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加入磷霉素后生物被膜的生长受到抑制.有无生物被膜组、有无磷霉素组MIC差别显著(P<0.05).结论 磷霉素在体外对葡萄球菌BF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是生物材料相关感染病理学中最重要的毒力因子,生物被膜形成是由群集感应系统调节的。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作为群集感应系统具有种属特异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控制着一系列毒素和毒力因子的表达,而且与天然免疫系统互作。新的研究进展表明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在体内感染中的作用非常微妙。这方面的进展有助于发掘新型抗菌剂和消除与装置相关的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igB(Q225P)突变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比较临床分离金葡菌(XQ株)与实验室传代获得菌落颜色变白之XQW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进行XQ及XQW全基因组测序,比较相关基因,寻找突变位点.分别扩增sigB(Q225P)基因及其上游片段,经酶切后连接穿梭载体pBT2,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BT2-sigB(Q225P),电转化至金葡菌RN4220,再将经RN4220修饰后的质粒电转入Newman.利用pBT2质粒对温度敏感的特点筛选Newman-sigB(Q225P).利用同样的方法构建sigB敲除菌株Newman-△sigB,并构建回补菌株Newman-△sigB/sigB以及Newman-△sigB/sigB(Q225P).比较这些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差异.结果 XQW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生长,结晶紫法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强于野生株,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发现XQW的sigB基因发生(Q225P)突变.构建的同源重组质粒pBT2-sigB(Q225P)及pBT2-△sigB转化金葡菌Newman后,经筛选,获得Newman-sigB(Q225P)及Newman-△sigB菌株;回补质粒pLI50-sigB及pLI50-sigB (Q225P)转化Newman-△sigB,筛选获得回补菌株Newman-△sigB/sigB及Newman-△sigB/sigB(Q225 P).经过结晶紫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测定生物被膜,发现Newman-sigB(Q225P)较野生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升高,与XQW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于XQ野生型的表型相一致;Newman-△sigB/sigB(Q225P)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高于Newman-△sigB/sigB.结论 SigB (Q225P)具有促进金葡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h2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S.aureus生物被膜,探讨Rh2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RNA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探讨Rh2对S.aureus黏附素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Rh2与抗生素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EN)和万古霉素(VAN)联用,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探讨其与抗生素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 结果 Rh2对S.aureus浮游菌的增殖无影响,但5 μg/mL的Rh2能显著降低S.aureus生物被膜的形成量(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10 μg/mL的Rh2能显著抑制S.aureus黏附相关基因icaA、icaCicaD的表达(P均<0.05);此外,10 μg/mL的Rh2可显著促进亚抑菌浓度CIP、GEN和VAN抑制S.aureus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P均<0.01)。 结论 人参皂苷Rh2单体能通过抑制S.aureus黏附相关基因icaA、icaCicaD的表达而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并能显著促进CIP、GEN和VAN抑制S.aureus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拟筛选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型化合物。方法 通过96孔板法从美国FDA已经批准上市药物化合物库中筛选可抑制金葡菌生长的化合物。通过酶标仪测定600 nm波长吸光度值(OD600)以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浮游菌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奥扎尼莫德对临床分离金葡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亚抑菌浓度奥扎尼莫德对金葡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本研究筛选发现奥扎尼莫德可显著抑制金葡菌SA113株(筛选参考菌株)的生长,MIC为25.00 μmol/L。奥扎尼莫德对119株金葡菌临床株[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为65株,耐甲氧西林株(MRSA)为54株]的MIC为12.50或25.00 μmol/L,MIC50和MIC90均为25.00 μmol/L。本研究发现6.25 μmol/L、12.50 μmol/L、25.00 μmol/L的奥扎尼莫德显著抑制了2株MSSA和2株MRSA生物被膜形成。亚抑菌浓度奥扎尼莫德(12.50 μmol/L)显著抑制了14株MSSA和11株MRSA生物被膜形成,但对这些菌株的浮游菌生长无抑制作用。结论 奥扎尼莫德可抑制金葡菌包括MRSA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亚抑菌浓度的奥扎尼莫德可显著抑制金葡菌的生物被膜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下呼吸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2例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表皮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1998年7月~2008年7月间42例表皮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人均有基础性疾病,有29例符合医院内感染。病人一般有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滥用抗生素等危险因素,细菌清除较难。有35株耐苯唑西林,未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引起较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一般有致病危险因素存在,预后不良,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表皮葡萄球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表皮葡萄球菌的关系以及细菌检测和耐药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 41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78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采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价疗效.结果:416例中表皮葡萄球菌阳性33.3%,对几类常用抗生素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β-内酰胺类均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耐药极少,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多联抗生素治疗最有效.结论:葡萄球菌已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规范的前列腺液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ICU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临床标本和健康人皮肤分离的共125株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其mecA和icaD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两组在icaD基因的表达与mecA基因表达均存在相关性(r=0.528,P=0.000;r=0.309,P=0.016);②mecA基因表达在临床患者体液组中较健康自愿者非体液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icaD基因表达的菌株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④两组mecA基因表达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基因表达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氯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须加强耐药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42株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K-B琼脂扩散法对42株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以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最严重均在80%以上.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编码的AtlE蛋白介导生物膜起始黏附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方法检测了相应时期的胞外DNA的释放量,并用DNA酶(DNaseⅠ)研究表皮葡萄球菌胞外DNA在生物膜形成和起始黏附中的作用;采用pBT2质粒同源重组敲除的方法构建了表皮葡萄球菌1457的atlE基因突变株,研究atlE基因敲除突变对起始黏附能力、生物膜形成及胞外DNA释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的表达与胞外DNA的释放量有相关性;DNA酶能影响未成熟生物膜且能降低起始黏附能力;△atlE菌株胞外DNA的释放减少。起始黏附能力明显降低,不形成生物膜。结论表皮葡萄球菌atlE基因编码的AtlE蛋白能通过释放胞外DNA在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及治疗感染方面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且大量体外研究也证实了中医药对于抑制基于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感染的明显效果,是当前抗感染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目前有关中医药抑制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少,与骨科内植物细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础研究更少;同时,对其复杂作用机制的研究亦相对薄弱,且文献报道也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表皮葡萄球菌 ica 操纵子与细菌间多糖粘附索(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n,PIA)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icaA 基因,刚果红琼脂平皿检测 PIA,微量板半定量法检测细菌生物膜表型;统计学分析 icaA 基因与 PIA 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9 株临床分离菌株中,32.7%(16/49)能形成生物膜,67.3%(33/49)无生物膜形成.icaA 基因阳性菌株中 80%(8/10)有生物膜形成,ica 操纵子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0.01);PIA 阳性菌株中63.6%(14/22)有生物膜形成,PIA 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0.01).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 ica 操纵子的存在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IA 的合成是生物膜形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68株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大环内酯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icaA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测采用大环内酯抗菌药物预防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以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微孔测定法考察临床分离表皮衙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PCR法测定icaA基因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耐药程度较高(88.2%),且耐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敏感菌显著增强(P<0.05),耐药菌与敏感菌的icaA阳性比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难以有效地预防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iofilm is increasing and difficult to treat by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The properties of biofilms that give rise to antibiotic resistance are only partial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penetration of erythromycin through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iofilm.
Methods The penetration ratio of erythromycin through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iofilms of 1457, 1457-msrA, and wild isolate S68 was detected by biofilm penetration model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regression curve. The RNA/DNA ratio and the cell density within the biofilms were observed by confocal laser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microscope,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enetration ratios of erythromycin through the biofilms of 1457, 1457-msrA, and S68 after cultivation for 36 hours were 0.93, 0.55 and 0.4, respectively. The erythromycin penetration ratio through 1457 biofilm (0.58 after 8 hours) was higher than that through the other two (0.499 and 0.31 after 24 hours). Lower growth rate of the cells in biofilm was shown, with reduction of RNA/DNA proportion observed by confocal laser microscope through acridine orange stai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microscope, the cell density of biofilm air fac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gar face, with more cell debris.
Conclusions Erythromycin could penetrate to th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iofilm, but could not kill the cells thoroughly. The lower growth rate of the cells within biofilm could help decreasing the erythromycin susceptibility.
  相似文献   

20.
祝司霞 《广东医学》2016,(11):1598-1601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从临床分离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刚果红平板法筛选生物膜阳性菌株和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以万古霉素为阳性对照药,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药物对细菌生物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XTT减低法评价穿心莲内酯对不同时间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早期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刚果红平板法生物膜阳性菌株有12株,即生物膜形成率为40%,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实验阳性有22株(73.3%);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SMIC50为125 mg/L,SMIC80为500 mg/L;1000、500和250 mg/L的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早期黏附能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及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