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方法:制备HIV抗体阴性非溶血和配对溶血(Hb 2~7 g/L)血清48份.另制备HIV抗体阴性非溶血和重度溶血(Hb 80 g/L)血清1份、HIV抗体阳性非溶血和重度溶血(Hb 108 g/L)血清1份,用HIV抗体阴性血清对HIV抗体阴性重度溶血血清、HIV抗体阳性非溶血和配对重度溶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得到不同溶血程度的样品.测定HIV抗体,检测溶血及不同溶血程度对HIV抗体的影响.结果:48份HIV抗体阴性非溶血和溶血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8,P=0.938);对HIV抗体阴性重度溶血倍比稀释血清的A值和Hb浓度做相关性分析,两组间无相关性(r=-0.382,P=0.221);对HIV抗体阳性溶血、非溶血倍比稀释血清的A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6,P=0.817).△A(溶血血清A-非溶血血清A)与Hb浓度作相关性分析,两组间无相关性(r=0.149,P=0.644).结论: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无影响.但是如果试剂反应孔包被、封闭的质量差可能引起Hb的非特异吸附而造成假阳性,故日常工作中要尽量避免样品溶血,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 640例在我院自愿检测HIV抗体者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地区HIV高危行为发生的人群特点及各种高危行为的HIV初筛阳性构成比。方法:快速检测2 640例自愿检测者的HIV抗体,取得初筛结果,并留取每位被检者的相关信息。结果:统计发现,2 640例受检者进行免费检测的原因中前3位分别是异性性行为(1 524例,57.73%)、男男同性性行为(434例,16.44%)及其他(272例,10.30%)。初筛HIV阳性率较高的高危行为依次为注射毒品(50.00%)、母亲HIV阳性(21.43%)、输血(16.22%)、男男同性性行为(10.14%)和配偶HIV阳性(7.81%)。HIV初筛结果为阳性者共154例(5.83%),平均年龄为37岁。男性120例,最主要的高危行为是异性性行为(45.00%)和男男同性性行为(36.67%);女性34例,最主要的高危行为是为配偶HIV阳性(38.24%)和异性性行为(35.29%)。结论:HIV传播的高危行为中男男同性性行为的比例近些年上升较快,且年龄层次呈现年轻化、受教育程度呈现高学历状态。不同的高危行为其传播HIV的风险有所差异,部分高危人群中的疫情尤其严重。女性HIV初筛阳性人群中配偶HIV阳性成了最主要的高危行为之一,提示HIV在配偶间的传播也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IV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在试验之后1年内试验结果的变化。方法自2007~2010年收集ELISA初筛试验HIV抗体阳性而WB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标本19例,于首次、6个月后及1年后分别检测患者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且每4周WB试验复查患者血清HIV抗体,同时检测患者P24抗原,记录检测结果,寻找ELISA试验OD值、CD4计数、P24抗原等的结果与WB试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9例患者中,10例陆续出现阳性,9例排除HIV感染可能;P24抗原检测显示6例阳性结果早于WB出现,4例同步出现阳性;首次CD4计数<200个/mm32例,200~350个/mm33例,>350个/mm314例;6个月后,CD4计数<200个/mm32例,200~350个/mm3 5例,>350个/mm3 12例。1年后,CD4计数<200个/mm3 4例,200~350个/mm3 6例,>350个/mm39例。结论 P24抗原的检测能够较早反映患者感染情况,WB试验最终结果与ELISA试验OD值及CD4计数密切相关,对于WB试验不确定的患者应密切注意其他相关检查结果,避免因漏诊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HIV抗体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试验检测中出现的阳性和不确定结果的带型特征,探讨WB带型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近5年检测的189例抗HIV抗体阳性样本及14例抗HIV抗体不确定样本,分析WB确证试验的带型特征。结果在189例抗HIV抗体阳性的样本中,出现WB全带型(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1,p24,p17均阳性)共80例(占42.33%)。其中gp160、gp120条带阳性率均为100%,p55条带阳性率最低,为40.74%。14例不确定样本中共有5种带型,gp160、p24(±)带型9例(占64.29%),p24带型2例(占14.29%),gp160,gp160、gp120(±)和p24、p17带型各1例。9例gp160、p24(±)带型中,2例复检转为阳性。结论抗HIV抗体阳性样本WB带型以全带型为主。抗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以gp160、p24(±)带型为主。出现此带型时应加强随访以免漏检。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技术日臻完善,如快速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化学发光(CIA)法等.快速检测法由于操作简单、出结果所需时间短,且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势被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广泛应用[1].在实际工作中仍发现快速检测法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现将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遇到的 1 例特殊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产生不确定结果的特点及进展情况。方法分析2009~2011年昆明市158例确证检测为不确定结果标本的样本来源、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特点及跟踪随访情况。结果共进行WB确证检测4 582份,检测结果为不确定者158份,占3.45%。无偿献血人员筛查和孕期/产前检查人群不确定结果的检出率(分别为7.25%和7.29%)明显高于其他人群;p24(+)30.4%、p24(+)gp160(+)25.9%和gp160(+)16.5%,以这3种带型最为常见;随访到43例不确定者,WB转为阳性结果16例(37.2%),转为阴性结果27例(62.8%),11例p24(+)gp160(+)有3例转为阴性。结论无偿献血人员、孕期和产前检查人群出现WB不确定结果的预期要高于其他人群;对p24(+)gp160(+)双带型判为阳性存在风险;应加强检测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避免由于标本污染而造成的不确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18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WB确认结果,分析了解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及判断,分析HIV抗体筛查试验为阳性而免疫印迹试验倒B)为不同结果的因素以及相关资料。结果318份筛查阳性标本经WB确认后,227份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71.4%),48份确认为HIV—1抗体不确定(15.1%),43份确认为HIV-1抗体阴性(13.5%)。阳性标本中ELISA的S/CO值均〉6,ELISA和快速试剂复检结果为双阳性的标本,确认试验阳性符合率97.8%(227/232)。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的几率最高,为85.4%,其次是gp160,58.3%。结论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且ELISA结合快速试验有助于提高复检的准确率,不确定标本出现较多.确认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ELISA两种方法检测献血者标本HIV(1+2)抗体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血HIV(1+2)抗体检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由于ELISA间接法受原料所限,难以使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提高灵敏度,则使检测结果假阳性率升高,造成大量血液浪费.而ELISA双抗原夹心法是直接采用重组基因抗原进行标记,达到对标本HIV抗体(IgM、IgG)直接测定的目的.笔者就两种方法检测全血HIV(1+2)抗体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产与进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的联合应用在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对宝安区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76 32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做抗-HIV初筛,比较两种试剂初筛试验结果.结果 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抗-HIV初筛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0%和0.11%,假阳性率分别为0.16%和0.05%,阳性符合率分别为22.22%和50.00%,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剂双阳性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92.86%.结论 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试剂敏感性,缩短"窗口期",减少急性感染期漏检,而且双阳性结果可提高对HIV感染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 (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一种后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发现于 1 981年。为有效控制 HIV传播 ,必然要求 HIV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本文研究并成功建立了检测 HIV- / 抗体的双抗原夹心乳胶免疫层析法 ,这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经济的HIV抗体检测方法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 有色乳胶颗粒、硝酸纤维微孔滤膜 NC(孔径 5μm)、HIV- / 基因重组抗原和兔抗 -HIV由美国 BANGS公司提供。玻璃纤维膜、渗滤装置及吸水滤纸由中外合资艾康生物技术 (杭州 )有限公司生产。2 乳胶标…  相似文献   

12.
孙琦  曲新艺  徐莉 《检验医学》2022,(8):741-744
目的 探讨HIV-1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的转归特点。方法 选取HIV-1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患者75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硒法]的检测结果、免疫印迹法带型及随访后的转归情况。结果 75例患者中有53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0~721 d。男性、女性之间随访后转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HIV-1抗体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随访患者中,2种初筛试验均阳性45例,与随访后确证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LISA S/CO值判定HIV-1抗体不确定样本为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最佳临界值为4.995,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100.0%。随着ELISA S/CO值的增大,免疫印迹法带型更复杂,HIV-1抗体不确定样本的转阳率逐渐升高。免疫印迹法env带gp41和gag带p66、p51的出现率均随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 免疫印迹法HIV-1抗体检测的不确定结果可通过胶体硒法、ELISA S/CO值和免疫印迹法条带的分析来协助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和特征.方法 分析南通市2011-2015年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人群来源、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带型特征和部分人群的随访信息.结果 5年间共对1821份标本进行确证检测,其中HIV抗体不确定者107例,占5.88%;受血前检测人群(13.33%)和孕产期人群(11.11%)的不确定结果检出率相对较高;不确定结果的Western blot带型共检测出10个类型,其中gp160 p24组合出现次数最多;85例随访者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S/CO≥6.0的不确定者转阳率明显高于0~<6.0的不确定者(P<0.05).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人群进行随访工作十分重要,同时还需积极寻求其他策略,尽早给予受检者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印迹试验(WB)两种方法检测HIV抗体的准确性。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7 291例样本,对41例复测阳性的标本用WB法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41例阳性样本用WB法检测,共检出阳性样本12例(S/CO平均值为22.8);阴性结果13例(S/CO平均值为8.7),不确定结果16例(S/CO平均值为10.7)。阳性标本中p55条带出现的频率为47.1%,p51为58.3%,其他均达到75.0%以上。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先筛查,后确证有利于提高HIV抗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141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结果进行分析,为开展HIV确证检测提供准确有效的判定依据.方法 采用WB法对2017至2019年深圳辖区内各筛查实验室送检的HIV抗体筛查有反应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141例被确证为不确定结果的样本结合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41例不确定样本中,p24条带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367例HIV-1抗体阳性者的蛋白印迹法(WB)的抗体条带分析,了解不同HIV-1感染人群其抗体WB带型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WB法对HIV初筛有反应性样本进行HIV-1抗体确认,WB阳性者按照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三组进行WB带型的统计分析。结果 HIV-1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17抗体的阳性率在女性中明显高于男性(χ2值分别为6.386、10.872,均P〈0.05);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的HIV-1抗体阳性者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ol基因编码的P31抗体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年龄超过50岁者(χ2值分别为6.882、4.360,均P〈0.05);而HIV-1抗体WB带型分布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1抗体WB带型分布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民族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1pol及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17蛋白的抗体产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对HIV感染后病原检测和诊断包括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追踪以及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318例HIV抗体筛查阳性的确认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318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WB确认结果 ,分析了解筛查阳性结果 与确诊结果 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及判断,分析HIV抗体筛查试验为阳性而免疫印迹试验(WB)为不同结果 的因素以及相关资料.结果 318份筛查阳性标本经WB确认后,227份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71.4%),钙份确认为HIV-1抗体不确定(15.1%),43份确认为HIV-1抗体阴性(13.5%).阳性标本中EUSA的S/CO值均>6,EUSA和快速试剂复检结果 为双阳性的标本,确认试验阳性符合率97.8%(227/232).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的几率最高,为85.4%,其次是gp160,58.3%.结论 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且EUSA结合快速试验有助于提高复检的准确率,不确定标本出现较多,确认方法 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367例 HIV‐1抗体阳性者的蛋白印迹法(WB)的抗体条带分析,了解不同 HIV‐1感染人群其抗体WB带型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WB法对HIV初筛有反应性样本进行HIV‐1抗体确认,WB阳性者按照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三组进行WB带型的统计分析.结果HIV‐1 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17抗体的阳性率在女性中明显高于男性(χ2值分别为6.386、10.872,均 P<0.05);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的 HIV‐1抗体阳性者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ol基因编码的P31抗体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年龄超过50岁者(χ2值分别为6.882、4.360,均P<0.05);而 HIV‐1抗体WB带型分布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1抗体WB带型分布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民族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1 pol及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17蛋白的抗体产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对 HIV 感染后病原检测和诊断包括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追踪以及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者的初筛、免疫印迹试验(WB)条带结果和其随访阳转的关系,提高对转归的预判断。方法收集2012 — 2016年HIV抗体不确定者酶标、硒标结果、WB条带结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酶联伯乐试剂阈值,用logistic回归筛选WB条带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79份不确定标本中,首次2种初筛结果都阳性与最终随访确证阳性符合率高达96.29%。 ROC曲线确定伯乐试剂的特定阈值为8,S/CO>8提示随访转归阳性概率大。最常见的带型分别为p24、gp160+p24和gp160+gp120+p24;其中p24带型随访阴性的比例最高,占77.27%,gp160+p24有或无其他条带随访阳性概率较大。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gp160、p24、p17三个有意义的因素。结论初筛酶标、硒标检测结果双阳性,S/CO>8,gp160+p24有或无其他条带,随访结果为阳性概率较大。 联合初筛结果、带型情况可较为客观、准确地预测HIV不确定患者转归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HIV抗体不确定人群的带型特征以及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阳转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南昌市第九医院初次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的142份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蛋白印迹试验(WB)实验以及核酸定量检测方法对上述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进行检测,以随访结果为判断标准,比较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和抗体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142例随访者中,有85例出现血清学阳转,占比59.86%(85/142)。阳转者免疫带型gp160出现比率为97.64%(83/85),p24出现比率为49.41%(42/85);未阳转样本gp160出现比率为2.36%(2/85),p24出现比率为50.59%(43/85)。初次检测抗体不确定检测样本中gp160条带出现率在阳转者和未阳转者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9.41,P<0.01);而二者p24条带出现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核酸检测试验结果显示83例抗体不确定样本呈核酸阳性,核酸阳性与抗体阳转的符合率为97.64%(83/85)。结论 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中出现gp160带型者随访转归为阳性的可能较大;核酸检测试验可为抗体不确定样本提供进一步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