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时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选取66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分别给予0.4%罗哌卡因40 m L(A组)、0.5%罗哌卡因40 m L(B组)及0.6%罗哌卡因40 m L(C组),各22例。所有患者术后每6小时口服双氯芬酸钾50 mg至术后48 h。若服药间期最高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4分,静脉给予曲马多或肌注杜冷丁镇痛。患者术后48 h内评估静息及运动NRS评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记录首次下地及首次排气时间;记录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术后24 h及36 h静息NRS评分明显较其他两组升高,且A组患者术后36 h时测得运动NR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在术后>24~36 h曲马多使用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5)。B、C组患者比较,NRS评分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患者对镇痛方式满意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使用0.4%及0.6%罗哌卡因比较,使用0.5%罗哌卡因40 m L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更适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51-15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进行腹横筋膜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fascia block,TAP)阻滞时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6月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术毕进行TAP阻滞,A、B、C三组分别予0.4%、0.5%、0.6%浓度罗哌卡因40 mL。术后患者均口服双氯酸芬钾50 mg/6 h。如服药期间不能维持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的静息、运动状态NRS评分及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及首次下地、首次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法)及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A组静息状态NR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术后36 h,A组静息和运动状态NR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 h,A组曲马多使用量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恶心、呕吐,镇静程度及术后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使用0.5%罗哌卡因40 mL与使用0.4%浓度比较,能够提供长时效的镇痛,与0.6%浓度比较基本相当,因此更适合剖宫产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髂筋膜阻滞,L组患者行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0min(T1)、2h(T2)、6h(T3)和12h(T4)两组患者的静态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动态NRS评分,各神经分支阻滞有效例数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略有升高。L组患者T2、T3时点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P<0.05);L组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和闭孔神经阻滞有效例数均显著多于S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中毒、外周神经损伤、镇痛掩盖病情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可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FB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①阻滞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和30 min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的感觉神经阻滞;②同上各时点股神经行运动神经阻滞评估;③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④术后48 h随访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股外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率,FB组在各时点绝对值均低于FIC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闭孔神经的感觉阻滞率在阻滞操作完成后各时点皆明显高于FIC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股神经的感觉阻滞在各时点两组间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股神经运动阻滞方面,除5 min时间点外,FB组均明显高于FICB组(P<0.05)。两组患者48 h对术后疼痛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都可以较好地阻滞股神经,但是前者不能有效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后者很少阻滞闭孔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镇痛.分析两组术前6 h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腹横肌平面及生殖股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就诊的96例疝气患者按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腹横肌平面及生殖股神经联合阻滞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插管全身麻醉,每组48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即两组患者的麻醉后不良反应(躁动现象和切皮反应)、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和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后出现躁动现象的比率占6. 5%,而对照组躁动平均发生率高达1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术中切皮和术后苏醒以上各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腹横肌平面及生殖股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TAP)阻滞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IN)阻滞在高龄患者斜疝无张力补片修补术中的应用,评估这种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A 组(TAP+IIN)阻滞麻醉和B 组IIN 阻滞麻醉。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疝囊剥离时(T2)、缝补片时(T3)、术毕(T4)的MAP、HR 的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感觉阻滞区域平面;临床麻醉效果评级及不良反应;2、4、6、8、12 和24 h的VAS 评分以及BCS 舒适度评分。结果A 组与B 组比较,T2及T3时点的HR、MA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低;但T0 、T1 及T4 时点HR 及MAP A组和B 组 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6 和8 h各时点A组VAS 评分均低;BCS 舒适度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12 和24 h的VAS 及B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感觉阻滞平面高,麻醉效果好,术中的舒芬太尼用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穿刺损伤及感染。结论TAP阻滞联合髂腹股沟、IIN阻滞用于高龄患者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补片修补术,临床麻醉效果好。术中血压循环稳定,操作简单安全且并发症少,舒适度高,是高龄患者行斜疝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斜疝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斜疝手术患者60例,年龄58-70岁,ASAⅠ ~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组Ⅰ采用超声引导法,组Ⅱ采用体表标志法实施骼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采用盲法即未告知术者麻醉采用何种方法,由同一位手术医生完成手术.两组术中均泵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必要时予局麻药浸润.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瑞芬太尼及利多卡因用量;术后24小时镇痛效果;及局部麻醉部位有无血肿等并发症,结果 采用超声引导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需加用利多卡因的次数和总量较体表标志法少(P<0.01),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4小时曲马多用量组Ⅰ较组Ⅱ少(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斜疝手术时,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并且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的术中镇痛效果和有效镇痛持续时间,阐明其用于经腹子宫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选取42名经腹子宫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行TAP阻滞组(对照组,n=21)和罗哌卡因行TAP阻滞组(TAP组,n=21)。所有患者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分别给予0.9% 生理盐水40 mL(对照组)或0.4%罗哌卡因40 mL(TAP组)。观察切皮前后2组
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所有患者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记录2组患者术后2、4、6、12、24、36和48 h时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镇痛药物使用量;记录2组患者首次下地和首次排气时间;记录患者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方式的满意度。结果:TAP组患者切皮前后SBP、DBP和HR变化小于对照组患者(P<0.01);TAP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TAP组患者首次觅求舒芬太尼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患者(P<0.01);TAP组患者术后0~12 h和12~24 h舒芬太尼使用
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24~36 h和36~48 h舒芬太尼使用量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组患者术后2、4、6、12和24 h运动VAS评分
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AP组患者术后4、6、12和24 h静息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TAP组患者下地时间
和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TAP组患者对于术后镇痛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AP组患者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40 mL 0.4%罗哌卡因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对经腹子宫手术患者具有有效的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炎性细胞因子和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TFP组(n=50)与TAP组(n=50);术毕,TFP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FP阻滞,TAP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均予以0.375%罗哌卡因20 mL注入,两组术后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围术期麻醉镇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于术前及术后24 h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结果: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P组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和术后补救镇痛率均显著低于TAP组(P<0.05)。TFP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TAP组明显提前(P<0.05),术后24 h的40项恢复质量(QoR-40)评分均显著优于TAP组(P<0.05)。术后24 h,TFP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FP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HN)阻滞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3~2015年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35~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AP组、IHN组和对照组(CTR组),每组30例。TAP组和IHN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或IHN阻滞,再经静脉麻醉后手术,CTR组直接采用静脉全麻后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和记录术后12、24、48小时 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术后镇痛剂使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P组和IHN组的12小时和24小时VAS评分低于CTR组(P < 0.05),而48小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体镇痛评分高于CTR组(P < 0.05)。TAP组和IHN组术后12、24、48小时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和镇痛剂使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和IHN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二者的镇痛效果相似,在临床应用中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疝手术老年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组(髂腹下—髂腹股沟及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阻滞)和S组(蛛网膜下腔阻滞),每组48例。N组在超声图像上确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神经,注入0.375%罗哌卡因进行阻滞;S组采用L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记录两组T0、T1、T2、T3、T4的MAP、HR、SpO_2及VAS评分等情况,记录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甲氧明使用情况及术后48h并发症(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情况、麻醉方式发生改变的例数、术后2、4、8、24h的VAS评分。结果:T1、T2、T3时,N组MAP明显高于S组(P<0.05);N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均长于S组,术中甲氧明使用率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48h,N组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24h,VAS评分N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髂腹下—髂腹股沟及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较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镇痛组(A组)、单次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组(B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C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摆放麻醉体位(T0)、术后6 h (T6)、12 h (T12)、24 h (T24)、48 h (T48)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T6、T12、T24时C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和B组(P0.05);C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A和B组(P0.05);术后C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头晕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离床时间长于C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疼痛、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旁持续性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依据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分为3组:腹股沟韧带上组(U组)31例、腹股沟韧带下组(D组)30例、股神经组(F组)30例,按照双盲设计完成研究。记录三组患者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感觉阻滞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疼痛情况;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患肢肌力情况;记录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计算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七氟烷用量;记录术后补救镇痛次数;采用WHO标准评定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股神经均阻滞成功(P>0.05),U组与D组患者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均优于F组(P<0.05),U组闭孔神经阻滞均优于D组与F组(P<0.05)。术后U组4h、6h、12h、24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1(0,1)分、2(1,2)分、4(3,4)分、3(3,4)分,均优于D组2(1,2)分、3(2,3)分、5(4,5)分、4(4,5)分和F组2(2,3)分、3(2,3)分、5(5,6)分、4(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拟验证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abdominalplane,TAP)阻滞在剖宫产全麻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实施全麻剖宫产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产妇40例,分为TAP+PCIA(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组与单纯PCIA组。胎儿娩出后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TAP。观察并记录48h内各随访时点的NRS(运动与静息时),镇痛泵使用时间,按压次数(D1),实际进入次数(D2),产妇满意度评分。镇痛相关并发症:呕吐,瘙瘁,嗜睡。结果TAP+PCIA组在术后24h内的时间点的NR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而24h后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镇痛泵使用时间TAP+PCIA组长于PCIA组(P〈0.05),而DI/D2低于PCIA组(P〈0.05),产妇满意度两组近似(P〉0.05)。两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可以产生较单纯静脉镇痛更为良好的产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研究超声引导下的腹横筋膜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S组(单纯适用帕瑞昔布钠组)和PS+TAP组(腹横筋膜阻滞联合帕瑞昔布组).记录出PACU、术后6h以及术后24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PONV)评分和曲马多的需求量.结果:和PS组相比,PS +TAP组在术后6h 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PACU和术后24h这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并且PS+TAP组患者在术后6h和术后24的PONV评分低于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腹横筋膜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可以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董海鑫  黄斌  侯磊 《当代医学》2021,27(26):33-3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髂筋膜腔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镇痛,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比较两组穿刺注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有效镇痛时间、芬太尼总用量、术后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术后各时间段静息和活动时疼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6、12、24 h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穿刺注药时间短于参照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参照组,芬太尼总用量少于参照组,术后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大于参照组;术后6、12、24 h,研究组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给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效果优于神经阻滞,有利于缩短穿刺注药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痛苦,促进患肢功能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32例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两组均在手术前1 d术前访视,手术日全身麻醉诱导后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双侧TAP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2~15 ml(T组)或等量生理盐水(S组)。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术中切皮反应、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 h和48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熟练的护理配合、正确的超声引导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TAP阻滞;与S组相比,T组切皮时血压、脉率变化明显减小(P<0.05);T组术后26、1、2 h的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24及48 hVAS评分无差异;T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较好(P<0.05)。两组均未见TAP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用于结直肠癌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喉罩组(A组)、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和静脉麻醉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苏醒所需时间、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入室时(T1)、麻醉诱导或神经阻滞结束时(T2)、切皮时(T3)、牵拉疝囊时(T4)、手术结束时(T5)、苏醒时(T6)患儿的HR和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T6)、术后2 h(TT)、4 h(T8)、6 h(T9)、12 h(T10)和24 h(T11)患儿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苏醒期躁动、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应用镇静镇痛药的情况.结果 A组、B组的苏醒所需时间短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多于B组、C组(P<0.05);3组的HR及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T3、T4时点,B组HR及MAP均低于A组及C组;3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同时间FLA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评分低于A组.B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使用镇静镇痛药比例最低(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影响,评价其在产科加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静脉镇痛(PCIA)组、TAP+硬膜外镇痛(TAP1)组和TAP+静脉镇痛(TAP2)组,观察每组的镇痛VAS评分、镇痛泵的用药量及按压次数、不同时刻血清乳泌素水平、术后第一次泌乳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结果:TAP1组和TAP2组术后24 h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PCEA组和PCIA组(P<0. 05);镇痛泵的用药量和按压次数明显少于PCEA组和PCIA组(P<0. 05),术后血清乳泌素水平明显高于PECA组和PCIA组(P<0. 05),术后第一次泌乳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 05),住院天数减少(P<0. 05),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 05),TAP1组的尿潴留和腹胀不良反应多于TAP2组,但TAP1与TAP2组间结果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能提高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是推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一种积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